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1|回覆: 0

[醫藥臨床] 陽明寒證胃家實辨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傷寒論】第180條云:『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章虛谷【傷寒論本旨·陽明篇】中解釋:『胃家者,統陽明經腑而言也;實者,受邪之謂。』

『邪氣盛則實』,這是【素問·通評虛實論】中對『實』所下的定義。據此,我們認為『實』解釋為『受邪之謂』應該是合理的。『胃家實』解釋為『胃家』受邪導致的相關病變也就順理成章了。邪可以包括寒邪、熱邪、濕邪等。這與一般認為的『胃家實』主要指實熱症大相徑庭。白虎湯、三承氣湯、茵陳蒿湯、麻子仁丸等都是陽明病的代表方,除了這些,陽明病還有一個重要的代表方,那就是:吳茱萸湯。

本文主要討論陽明寒實症。

先來看一些條文:

第190條:『陽明病……不能食,名中寒。』

第191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胃中冷……』

第194條:『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第195條:『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上述條文明確說到了『陽明病』的『寒』『冷』『遲』等。如何治療呢?現存條文中能找到線索的只有第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神農本草經】言其『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名醫別錄】言其『大熱,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可見吳茱萸為辛熱之藥無疑,而吳茱萸用到一升、並且以吳茱萸名方的吳茱萸湯也定是辛熱之方無疑。除了『食谷欲嘔』,其他陽明寒證條文中提到的『食難用飽……』『小便不利、小便難』『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不能食』等症狀是否都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請看三則應用吳茱萸湯的病案。

典型案例一

患者谷某,女,44歲,主因『全身散在斑丘疹、鱗屑伴瘙癢35年』,於2018年7月31日以尋常型銀屑病求治。患者1983年發病。始於頭部,及前胸,後皮損逐漸遍布全身。一直口服青黛丸,不間斷治療。

初次門診,先囑其停所有藥物4周,然後再來。開藥首先服用理中湯40劑(逐漸加量,廣汗法之『將息法』服用),目標為『腹中溫』;後以理中方偏里、力量比較溫和,改為吳茱萸湯(逐漸加量,廣汗法之『將息法』服用,最多加到1天10劑),感覺身體越來越溫暖。早先服寒涼之藥時經常有口腔潰瘍及上焦熱症,服下火藥效果不顯,從服用吳茱萸湯後未再上火。基礎體溫也從原來的35.9℃升至36.4℃,銀屑病皮損亦獲得『不治而治』逐漸消退的佳效。

該患者服用寒涼藥物經年,『胃家』『寒實』當無異議,本例以吳茱萸湯將息法服用的成功案例可供大家參考。素易上火,易被誤診為熱症,但是臨床實踐證明,素易上火者,多為鬱熱,而郁之中寒郁並不少見。

典型案例二

患者姜某,男,39歲,主因『全身散在斑丘疹、鱗屑伴瘙癢29年』於2017年5月25日以尋常型銀屑病求治。

患者10歲時感冒發燒引起背部出現散在紅色丘疹,輾轉多地治療,病情時好時壞,上大學時因為居住環境潮濕加重。

初次門診,先後服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大青龍湯變通方加減、陽和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六君子湯、四君子湯、越婢加術湯、防己黃芪湯加減、清暑益氣湯、梔子豉湯等方,身體越來越好,皮損逐漸消退,但是消退較慢,後改用吳茱萸湯加量服用,服後明顯身體變得溫熱,大便通暢,睡眠好轉,皮損明顯消退。體溫也由原來的36.1℃提高到36.6℃。

該患者輾轉多地治療29年,當前治療銀屑病多用寒涼藥物,故『胃家』『寒實』當無異議。在廣汗法研究室治療時,用了很多方法,但見效最顯的當為吳茱萸湯的治療。此案頗耐回味,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吳茱萸湯治療『胃家』『寒實』的作用。

典型案例三

患者王某,女,23歲,主因『全身散在斑丘疹、鱗屑伴瘙癢10年』於2018年11月12日以尋常型銀屑病入院治療。

患者確診銀屑病10年,10年前患者無明顯原因頭面部起散在紅丘疹,經天津某醫院診斷為『銀屑病』,給予『複方甘草酸苷膠囊』等口服,皮損減少。在患者壓力大,情緒不佳時反覆發作,皮損增多,誘因去除可緩解,從2015年接觸廣汗法,在門診階段性治療後,身體、皮損好轉。現在因生活處方做不到位,皮損增多,要求住院治療。

住院以後,經辨證服用六君子湯,後因為舌苔白、基礎體溫偏低,改為吳茱萸湯逐漸加量、將息法服用(最多加至1天3劑),體溫由原來的35.8℃升至36.8℃。身體較原來明顯變熱,手心出汗減少,皮損明顯減輕。

該患者接觸廣汗法研究室之前治療7年,其中最需要反思的是『複方甘草酸苷』的治療。廣汗法一般把這樣的治療比喻為寒涼的漿糊,貌似可以把很多疾病症狀都可以『糊』住,粉飾太平,實則很容易造成後起難於治療的『胃家』『寒實』證。從本案提供的線索來看,吳茱萸湯不失為治療這類情況的一劑良藥。

以上三個病例,案1服用吳茱萸湯後,患者由原來的很容易上火變得不再上火,身體整體變溫,自覺很舒服;案2服用吳茱萸湯後得到的結果是皮損迅速消退。案3服用吳茱萸湯後得到的結果是基礎體溫升高了1℃。

吳茱萸湯組成及用法為:吳茱萸(洗)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切)六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中分別見於243、309、378條,【金匱要略】見於第17篇2次。廣汗法體系目前將其定位於治療陽明寒證『胃家實』的主方,認識仍需進步,敬請方家指正。(張遠志 張英棟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