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3|回復: 0

[医药临床] 何绍奇巧用麻黄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已故名医何绍奇,既是教育家,又是中医大家,他临床对麻黄的应用有较深的认识与研究。他在广泛继承古代名医陶弘景、孙纯一、何廉臣、张潞、王洪绪、徐灵胎,以及近代名医张锡纯、何时希、姜春华、恽铁樵、赵锡武、范文虎、蒲辅周、彭宪章等人运用麻黄的特点的基础上,又深入民间地头了解麻黄的生长习性和民间应用麻黄的偏方、验方。在何绍奇手里麻黄既是『将才』,又是『小卒』,既是『主角』,又是『配角』。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麻黄的草质茎,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之功。〖本草通玄〗称之为『发表第一要药』。〖本草正〗称之为『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本草经疏〗称之为『伤寒解肌第一』。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几易其版,麻黄稳坐第一把交椅。〖方剂学〗麻黄汤独占鳌头,虽没有桂枝汤『群方之首,众方之冠』的美誉,但五个第一足以证明其在临床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验案

中学女老师,63岁。患者洗澡时发现大腿内外有8个、上肢3个圆形疙瘩,约1.2×1厘米,有2个局部紫瘀,其他皮色不变。在医院活体切片检查,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其脉弦滑,眼眶周围黯黑,拟诊为『痰核』,以温阳活血,化痰通络为法,取阳和汤。

处方:麻黄(每剂用3克)、姜半夏、炮南星、山甲珠、僵蚕、橘络、紫背天葵、丹参、桃仁、红花等。

患者共服30剂,结节由10个减至2个,继服而愈。麻黄画龙点睛,非此不为。何绍奇运用徐灵胎的经验,认为麻黄能深入积痰凝血,并引他药共达。

何某,男,50岁。1982年发现左侧乳头内陷,乳下有一核桃大的肿块,能推动,无疼痛感,医院病理切片诊断为乳腺癌,遂入院手术,术中活检,结果为良性,改诊断为『男性乳腺增生症』。后右侧乳头下又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用阳和汤加丹参、淫羊藿、法半夏、青皮、陈皮、当归、鹿角霜。

患者服至15剂,肿块开始缩小。服药26剂,肿块完全消失。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而何绍奇以阳和汤加减每每获效,值得推广与借鉴。

麻黄研末应用

何绍奇将麻黄配伍并研散是其用药特色之一。

麻黄和甘草打粉,以2:1比例和匀,每服3~5克,治疗时行感冒。

麻黄30克、甘草30克、蜂房6克,共研细末,和匀,每次4克,1日3次用于遗尿。

麻黄30克、五味子30克、甘草30克研粉,和匀,分成30包,治气管炎,1日3次,每次1包。曾有一哮喘患者,久治不愈,误将三药研粉煮糊,一次服下,麻黄量高达30克,竟喘息顿平,虽属意外,确歪打正着。

何绍奇一再强调,麻黄用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不可贸然投以大量,更不能猛狼从事。他还指出使用经方中的麻黄可师其意,不可枸于方,随证调整,灵活便用。他将麻黄作为自己治疗风、寒、湿、热的要药之一,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温病治疗中,提高了治疗效果。以上仅是何绍奇临床应用麻黄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他对麻黄的了解与喜爱。(作者单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