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1|回復: 0

[医药临床] 李翰卿运用附子经验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已故著名老中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李翰卿,学资精深,治学严谨,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在中医研究工作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翰卿治病,用药非常精练,循规蹈矩,严于法度,从不用一味多余之药。他常言:『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开方用药,务求药证相投。』兹将其临床运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如下。

附子常用功效

回阳救逆:附子对脾肾阳衰欲亡的确有很好效果,是回阳救逆中药中最好用的。常与干姜、甘草配合,治疗脾肾阳衰四肢厥冷,泄泻如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口干等热象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配合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加猪胆汁。若兼大汗出者,是气脱之象,应该与人参配伍应用。前人治疗亡阳厥脱时用四逆汤、参附汤,主要是考虑汗出与否,泄泻有无。汗出者必用人参;泄泻者必配干姜;若汗、泻并见,则人参、干姜并用。

温补心肾:心和肾有阴亦有阳,阳虚者阴亦不足,故补心或肾之阳时,必佐补阴之品。〖内经〗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因此在补心肾之阳时必须配合一定的补阴药,久病更要如此。附子的用量以小量为佳,否则容易使少火变成壮火而为邪。

温补脾肾:脾胃属土,虚寒时容易生湿,心肾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脾胃虚寒多用附子,如附子理中汤。由于脾胃虚寒容易生湿,所以治疗脾胃虚寒时不像心肾阳虚时必须配合一定的养阴药。附子理中汤以具有四肢厥冷,脉沉细迟缓的胃脘冷痛或胃脘、胸部同时疼痛的效果为好。若脉见虚大,虚阳外越者,附子有走有守,能内达外散,温中而敛阳,大量用之有很好效果。

温通利水:附子本身没有利尿作用,但对脾肾阳虚或心肾阳虚的水肿却有很好效果。若单纯从通阳利水的作用看,附子不如肉桂,但对脾肾阳虚、心肾阳虚及肾水凌心、肾水凌肺的浮肿,附子又较肉桂为佳。单纯肾虚引起的下肢浮肿,附、桂配合常能增加利水的效果。

水肿用利尿药是一般的常识,但是以脾虚、气虚、肾虚为主者,单纯用利尿药不但不能利水,反而损伤正气,尿更难利。因此,虚证为主的水肿一定要以补虚为主,利水为辅。

除寒止痛:附子温心脾肾经,兼能入肝经,所以治疗寒实证脉紧、胁痛的大黄附子汤用附子,胃脘冷痛、脐腹冷痛、疝痛和寒厥心痛等亦用附子。但因其偏重于入肾,所以疝、胃脘痛、腹痛等病中以兼有肾阳虚者用附子为好。单纯肝寒引起的疝、腹痛等不如小茴香、吴茱萸。单纯脾胃虚寒时不如干姜。

除寒蠲痹:寒湿客于肌肉、关节等引起的麻木、疼痛,附子虽不如川乌、草乌的作用强,但它比川乌、草乌的毒性小,比其他药效果好,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都用附子治痹证。根据经验以脉大而弦紧或沉细迟缓,四肢厥冷者效果最好。而对兼有口苦、苔黄、尿黄者要慎重应用附子,否则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假若脉紧或沉细迟缓,同时兼有口苦、苔黄等热象者,应用附子时必须配合一定的寒凉药。如〖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即是这种配合的例子。

应用附子常见问题

危重症时附子应用剂量:以心力衰竭为例,心力衰竭的脉细数病因为阴阳俱衰,以阳虚为主。若过用附子则伤阴,少用附子并配合白芍养阴收敛,则符合少火生气。而脉沉微欲绝、肢厥、泄泻的亡阳证是沉寒痼冷阳气将亡,非大剂附子不能挽回阳气欲亡之势。

因此对阴阳俱衰的危重证宜用小量,亡阳沉寒痼冷宜用大量。

附子中毒:应用附子时会不会中毒,常受三种条件的影响。

一是煎煮的时间,一般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小,四十分钟以内毒性较大,一个小时以上毒性开始减小;二是证的特点,脉大而弦紧或沉细迟缓的沉寒痼冷证,虽用大量,煎煮的时间比较短,也不会发生中毒,而兼有热象或有阴虚、血虚者,则容易发生中毒;三是季节气候的影响,一般春季阳气升发,附子通行十二经络,容易动阳生火,所以春季应用时要慎重,否则容易中毒,冬季阳气收藏,虽用附子量比较大,亦不容易发生中毒。

治疗噎膈:〖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在〖伤寒贯珠集〗:『噎者,寒饮积于中也,附子温能散寒,辛能破饮,故加之。』张景岳所说的噎膈就是寒饮积于中的噎膈,不是津枯或热痰引起的噎。根据李翰卿经验,附子治的噎膈大部分具有胃脘痞满、遇冷加重、脉沉细或弦大而紧、指冷等特点。

治疗慢惊风:附子治的风既不是热极生风,也不是阴虚风动。它所治的风是脾败木贼的风,如泻下如水、二便失禁、肢厥、脉微欲绝、苔薄白时所见的风。这种风虽然小儿腹泻时多见,但是肺炎、乙脑也偶尔可见,临床上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升高血压和使脉搏加速:对这个问题要辩证的去看。附子补阳益火,回阳救逆,对脉沉迟细微的心跳过缓和寒邪直中心、腹的心跳过缓确有增快心率的作用。但对阴阳俱虚或阳虚的脉数,如心力衰竭时的脉数,附子不但不能使其加速,反而能使心跳减慢。

对肢厥、脉微、血压下降的休克和肝火上冲、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高血压确能使血压上升,而对虚阳上浮、上盛下虚、足冷、脉微或虚大无伦的高血压,反能使其降低。

治疗失语:舌为心之苗,附子入心,善除心经之风痰,因此中风的失语常用附子。根据李翰卿经验,附子只能用于经常流涎的寒痰失语,不能用于不流涎的热证失语,使用时配合全虫、茯苓、南星、竹沥效果较好。

止吐和催吐:有的书中说附子能催吐,有的说能止吐。一般来讲,对热证的呕吐确能使其呕吐加重,而对寒饮不化和虚阳上浮阴盛格阳的呕吐,确有很好的止呕效果,但应用时必须冷服。

附子、肉桂的异同:附子、肉桂均能温心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惟肉桂性善于下达,故逆气上冲者多用肉桂;附子善行,阳虚不能达于四末者多用之。附子作用强而速,肉桂作用缓而弱,故回阳救急时用附子,不用肉桂。肉桂善入血分,兼能活血,附子善行气分,故阳虚,寒阻经脉时多用附子,而血分有寒或寒而兼瘀血者多用肉桂。

以上是李翰卿应用附子的部分经验,他认为只要将附子的热、入心脾肾经和有走有守的三个特点抓住,才能把附子用得恰到好处。(朱进忠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