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10|回復: 0

[医药临床] 固表敛汗汤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诊疗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桑叶末15克(冲服),旱莲草30克,仙鹤草30克,浮小麦30~5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

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将生龙骨、生牡蛎用凉水先煎30分钟,余药用凉水浸泡30~60钟后与龙骨、牡蛎同煎。桑叶研末,用药冲服。

方解:盖汗证有虚实之分,实则多责食积胃热或肝经湿热,其症多见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或头汗出、口中苦腻、尿黄、大便不畅,实证不在本方治疗范围内。虚则多责之肺脾气虚、心气不足、气不摄阴等。本方是由桂枝加黄芪汤合牡蛎散加减而成。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固卫,炒白术健脾,合用补肺脾之气。肺主气,外合皮毛,主卫外而为固,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言:『肺虽主气,其气却来源于后天水谷之气,欲补肺气,当先补脾,故配白术补气健脾以为黄芪之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与黄芪配伍具有桂枝加黄芪汤之义。〖金匮要略〗有『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之言。〖黄帝内经〗言:『汗为心之液』,故用茯神宁心安神,与生晒参、炙甘草配伍可补益心气。桑叶、仙鹤草、浮小麦均为收敛止汗之药,以治其标。关于桑叶止汗,〖本草从新〗载『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遂愈。』大概是因为桑叶滋燥、凉血、止血,血汗同源,故可用来止汗。一般认为自汗多为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多为阴虚营血不足,然〖黄帝内经〗有『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言,故自汗、盗汗均因卫阳不固,治当以补气为要,然汗出过多,必伤营阴,须于益气中加养阴药,加旱莲草即是此意,且其又具收敛之性。用生龙骨、生牡蛎是取法于〖局方〗牡蛎散,用以益阴潜阳,重镇安神,若汗出过多者,可改用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益气固本为要,收敛止汗为辅,脏腑涉及肺脾心,以肺脾为重,组方主次分明,药少力专,临床使用多有效验。

鉴别:汗证属阴虚潮热证,方可选秦艽鳖甲汤;属阴虚夹湿热证,方可选当归六黄汤;属气虚营卫不和证,可选本方加减化裁,临证需加以鉴别。

临床加减运用:若心悸易惊者,可加炒枣仁、龙眼肉等;若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五味子等;若失眠重者,可加夜交藤、珍珠母等;若纳差不运者,可加藿香、防风等;若腰酸痛者,可加炒杜仲、补骨脂等;若大便不畅者,可加当归、火麻仁等;若畏寒阳虚者,可加制附子、肉桂等。(湖北中医药大学 雷辉整理 成肇仁指导)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