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3|回覆: 0

[醫藥臨床] 瓜蔞散治帶狀疱疹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明代醫家孫一奎【醫旨緒餘·下卷·肋痛】載:『余弟於六月赴邑,途經受熱,且過勞,性多躁暴,忽左肋痛,皮膚上一片紅如碗大,發水泡瘡三五點,脈七至而弦,夜重於晝,醫作肝經鬱火治之,以黃連、杏皮、香附、川芎、柴胡之類,進一服,其夜痛極,且增熱。次早看之,其皮膚上紅大如盤,水泡瘡又加至三十餘粒。醫教以白礬研末,並水調敷,仍於前藥加青黛、龍膽草進之。其夜痛苦不已,叫號之聲,徹於四鄶,脅中痛如鈎摘之狀。次早觀之,其紅色已及半身矣,水泡瘡又增至百數。予心甚不懌,乃載歸以詢先師黃古潭先生,先生觀脈案藥方,哂曰:切脈認病則審美,製藥訂方則未也。夫用藥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病勢有燒眉之急,疊卵之危,豈可執尋常瀉肝之劑正治耶?是謂驅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藥,愈資其燥,以故病轉增劇。水泡瘡發於外者,肝鬱既久,不得發越,乃侮其所不勝,故皮腠為之潰也。至於自焚則死矣,何懼之甚。為訂一方,以大栝蔞一枚,重一二兩者,連皮搗爛,加粉草二錢,紅花五分,戌時進藥,少頃就得睡,至子丑時方醒,問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恐邪火未盡退也。急煎藥渣與之,又睡至天明時,微利一度,復睡至辰時,起視皮膚之紅,皆以冰釋,而水泡瘡亦盡斂矣。後亦不服他藥。夫病重三日,飲食不進,呻吟不輟口,一劑而愈,真可謂之神矣。夫栝蔞味甘寒。經云:泄其肝者緩其中,且其為物柔而滑潤,於郁不逆,甘緩潤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嘗不潔。考之本草,栝蔞能治插脅之痛,蓋為其緩中潤燥以致於流通,故痛自然止矣。』(明·孫一奎【赤水玄珠全集】)

此案疾病即現代醫學所稱『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致,中醫稱為『蛇串瘡』『纏腰火丹』等。此病是春秋季常見、多發的皮膚病,表現為局部水疱簇集、灼熱、疼痛,舌紅苔黃,脈弦數,一般醫籍認為病因多屬肝膽濕熱,主用龍膽瀉肝湯施治。但古今案例中有不少帶狀疱疹患者服用龍膽瀉肝湯乏效。孫一奎師黃古潭獨闢蹊徑,認為此帶狀疱疹病因是肝鬱燥極,以平淡至極的瓜蔞、紅花、甘草寥寥三味治之,收穫神效。筆者多年來師從其法,辨證治療帶狀疱疹,多能快捷奏效且不留後遺症。

此方清代醫家程國彭收入【醫學心悟】,曰:『瓜蔞散,治肝氣燥急而肋痛,或有水疱。大瓜蔞(連皮搗爛)一枚,粉甘草二錢,紅花七分,水煎服。』

方中取效的關鍵藥是瓜蔞。瓜蔞性味甘寒,歸肺、味、大腸經,具有清熱化痰、寬胸利氣、潤腸通便的作用,尚可入肝經,有疏肝潤燥、緩急止痛的功效。誠如孫一奎言:『夫栝蔞味甘寒。經云:泄其肝者緩其中,且其為物柔而滑潤,於郁不逆,甘緩潤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嘗不潔。考之本草,栝蔞能治插脅之痛,蓋為其緩中潤燥以致於流通,故痛自然止矣。』程鍾齡曰:『按鬱火日久,肝氣燥急,不得發越,故皮膚起疱,轉為脹痛。經云:損其肝者緩其中。瓜蔞為物,甘緩而潤,於郁不逆,又如油洗物,滑而不滯,此其所以奏功也。』王學權【重慶堂隨筆】亦云:『栝蔞實潤燥開結,盪熱滌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之功有獨擅也。』

瓜蔞應用全瓜蔞,即皮、子、瓤全用,原方『大瓜蔞一每,重一二兩,連皮搗爛』,有深意焉。當代醫家樂山余國俊考慮到現在大瓜蔞已難覓,藥房配藥皮、子不均,主張瓜蔞仁30~50克、瓜蔞皮15~20克合用。其法可從,可謂善用方者。(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