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79|回覆: 5

[文化反思] 中國對西方文化態度的演變

  [複製連結]
蔡氏意學 發表於 2019-7-29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聞聯播怒懟美國荒唐得令人噴飯

新聞聯播怒懟美國荒唐得令人噴飯
新聞聯播怒懟美國荒唐得令人噴飯

最近三天,新聞聯播怒懟美國的火力突然加碼,近乎是爆粗口,這種情況是歷史空前的,非常值得關注。

新聞聯播說,『卑鄙』的美國『撒謊不臉紅』, 『令人噴飯』,『滿嘴跑火車』。美國已經『丟掉遮羞布』,就是『攪屎棍』,在『裸奔』,『美國夢已經變成美國噩夢』。

這意味着中國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的態度正在發生方向性的變化,要理解這一變化的內涵,以及重要意義,應該回顧一下近代以來,中國對西方文明認知的變化歷程。

整體而言,近代以來,中國對西方的態度歷經了3次變化,四個階段。

三次變化分別是:甲午海戰之後是一變、新中國成立是一變、92年鄧小平南巡是一變。

四個階段是:鴉片戰爭至甲午海戰是第一階段、甲午戰爭至新中國成立是第二階段、新中國成立至鄧小平南巡是第三階段、92年鄧小平南巡至今是第四個階段

現代人對中國近代史所存在的一個很大誤解是,中國之所以崇拜西方文化,主張西化,甚至全盤西化,是在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節節敗退的結果,也就是說,被西方『打服』了。

其實,在文化上『打服』中國的並非是歐美列強,而是後來因學習歐美而迅速發跡的日本。中國在文化上被『打服』的戰爭是中日甲午戰爭,在此之前,儘管也在軍事上接連潰敗,但中國依然保持着『文化自信』,依然堅信中國傳統文化是沒有問題的,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對中國之外的文化,依然採取着自古以來的看法,將其稱之為『蠻夷』。

甲午戰爭之前,中國一點也不羨慕西方文化,認為他們只不過是武器先進,而文化落後的蠻夷。為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中國固然需要學習西方,但那也只是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式的學習。這種思路被用兩句話進行概括:『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後來的『洋務運動』正式以此為之道思想而展開的。

『洋務運動』就是直接針對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學習,主要是學習他們的軍事技術。為此,中國開始官派留學生。著名的嚴復就是其中一位。這些最早的留學生成為後來軍事學校和北洋水師的骨幹。需要指出的是,那時的留學生在主流觀念中尚且是邊緣化,只是在洋務系統內被認可,但並不為社會所認可,社會只認正統的科舉。

可以這麼說,那時的留學生類似於現在『野雞大學』畢業的學生,取得科舉功名才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因此,後來嚴復又迫不得已參加了幾次科舉考試,但均失敗了。

由于洋務運動是在晚清政府的主導之前展開的,而且又在甲午一戰出現全軍覆沒式慘敗,因此,現代主流的歷史觀點對它是徹底否定的。但是,洋務運動中卻存在當下中國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東西:文化自信,這一點卻被普遍無視了。

甲午海戰讓中國對西方的看法發生第一次方向性變化,由根本的否定轉變為根本的肯定。但是,這個變化的根本誘因,並非單純地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在於這次戰敗對象是日本。日本這個小小的島國,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文明的邊緣文明,它的突然崛起就是通過在文化上徹底西化而實現。中國被經由日本所展示的西化的力量所折服。因此,日本迅速成為中國的仰慕和學習對象。

西化的日本贏得甲午海戰勝利

西化的日本贏得甲午海戰勝利
西化的日本贏得甲午海戰勝利

因此,在文化上『打服』中國的是日本,但並非是日本的武器,而是是日本的西化所迸發出的力量。中國仰慕和學習日本,並不在於日本本身,而是日本的西化過程和經驗。日本只是一個西化的示範和榜樣,或者是中國在文化上進行西化的中介。

中國真正的留學熱正是在甲午海戰之後才得以出現,留學的價值才隨之被社會真正認可。留學熱的第一站並非歐美國家,而是日本。留學日本,就是學習當時的日本文化,而當時的日本文化,並非獨立的文化,而是西化,更準確的表述是:脫亞入歐。所謂的『脫亞』,其實就是『脫中』。那麼怎麼才能實現文化上『脫中』?就是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進行徹底的推翻和否定。

儘管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長達2000多年,但是,依然將中國文化當成一個『外來文化』、『他者文化』,一旦他們認為發現了『更好』的文化——西方文化,他們就果斷拋棄中國文化。這樣中國文化就成為日本進行西化的負擔和絆腳石,於是就極力進行污化和否定。因此,當時的日本文化實際上包括兩個要素,一是崇拜西方文化,二是否定中國文化。當時蜂擁而至中國留學生,所學到的正是這樣一種文化。

當日本留學潮的中國學生們學成回國時,時間就來到了20世紀初。在他們的帶領下,導致中國出現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這個發生在1911年。第二件大事就是所謂的『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者絕大部分都有日本留學經歷,『同盟會』甚至就是直接在日本成立,其領袖孫中山甚至還娶了一個日本老婆。『新文化運動』實際上是『辛亥革命』的『兄弟運動』,它的主要領袖,除了胡適外,全部都是日本留學歸國人員,包括: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易白沙、吳虞等等。胡適是留學美國。

所謂的『新文化』,實際上就是經由這些年輕的日本留學生所搬運至中國的日本文化,核心要素有兩點,一個是全盤肯定西方文化,另一個則是全盤否定中國文化

拿『新文化』與『洋務文化』相比,非常有意思。在主張學習西方上兩者是一致的,為此兩者都直接派出了留學生,只是『洋務文化』留學的目的地是英美等西方列強,而『新文化』留學的目的地則是日本。歐美與日本文化的相同之處都是西化的文化,但不同之處是,日本文化中還有否定中國的要素,而歐美列強的文化中則沒有這個要素。當然,歐美文化本身也是否定中國文化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將否定中國文化當成一個重要課題去研究,沒有相關的獨立的科目。

因此,對於早期直接留學西歐國家的那些留學生,儘管也崇尚西方文化,但是並沒有因此而發展出否定中國文化的概念。最典型的就是嚴復,他翻譯了大量的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在根本上否定中國文化。提出要徹底否定中國的,反而是後來留學日本的那些人,而日本的西化則是二手的。

首先提出要徹底否定中國文化的,要打倒孔家店的,並非中國人自身,而是日本人。那些年輕的中國留學生受到迷惑和影響,將這些東西販運到中國。

也就是說,最先對中國文化徹底失去信心的是日本人,但是,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失去『文化自信』,因為他們並未將儒家文化看成是自家的。當那批留學生們將對儒家文化徹底失去信心的狀態從日本傳播至中國時,中國也受到感染,也開始對儒家文化徹底失去信心。但對中國而言,就是失去了『文化自信』。

所以,日本對近代中國的最大毒害,並非曾經侵佔過大半個中國,而是蠱惑中國年輕人的人心,讓中國失去『文化自信』。

共產主義在俄國的實踐成功成就蘇聯

共產主義在俄國的實踐成功成就蘇聯
共產主義在俄國的實踐成功成就蘇聯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在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讓中國的『新文化』分化成兩個路線。一條線是『日本主義』的新文化,另一條線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新文化。共產黨走的馬克思主義的新文化路線,而由同盟會改組而來的國民黨走的則是日本主義的新文化路線。因此,兩條路線的新文化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表現為國共之爭,最後形成全面內戰。

在共產黨徹底打敗國民黨之前,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在兩個路線的新文化的競爭中,由國民帶所代表的日本主義路線一直是佔優的。但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共產黨所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取得統治地位。這也導致了中國對西方認知的第二次變化,由此前對西方的徹底肯定,又轉變為路線上的否定,或意識形態上的否定。中國對西方的認知隨之進入第三個階段。

儘管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產生地是西歐列強國家,具體來說是英國和德國,但是它卻又在路線上是反西方的,反資本主義的。而且,也沒有在西方的核心區取得成功,反而是一個邊緣國家成功了,就是位於東歐和中亞的俄羅斯。

也就是說,中國也沒有直接從西方國家引入馬克思主義,而是以俄羅斯(後來成為蘇聯)為榜樣和中介的。日本主義的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新文化,都是產生自西方列強。但是,中國引入他們都是通過一個中介,日本和俄羅斯,他們不僅是中國的鄰居國家,而且對這兩種新思想進行了『成功』的實踐。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單純的思想並不能打動中國,對新思想的『成功實驗』才能打動中國。

馬克思主義只是在路線上反對資本主義,並非徹底地反對資本主義。具體來說,就是只在產權所有制上反對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主張產權公有,尤其是對生產資料的產權進行公有,資本主義則主張產權私有。馬克思主義並不反對產權本身,並反對資產、資本本身。事實上,馬克思主也是以產權、資本、資產為本位的,也主張大力發展之,只是反對私有而已。

這意味着馬克思主義儘管是反資本主義,反對資本私有私有制,但是,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徹底反對西方文化的,依然屬於西方文化的範疇。這意味着馬克思主義也是對中國文化持否定態度的。儘管馬克思主義中並沒有專門重要的章節內容去否定中國文化,但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由日本主義的新文化被引入之後而引入,因此吸收和繼承了日本主義新文化中的否定中國文化的因素。實際上,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由日本主義者轉化而來,譬如作為共產黨最重要創始人的陳獨秀和李大釗。

也可以說,資本主義是私有制的資本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則是公有制的資本主義。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主流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在路線和意識形態上否定西方,但同時對中國文化自身也是否定的。那時的中國只有路線和意識形態上的自信,但並沒有『文化自信』。

時間來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迅速私有化而走資本主義的路線。中國在此前所奉行的路線和意識形態就失去了重要支撐,路線自信和意識形態自信也遭到極大破壞。但是中國並沒有步蘇聯的後塵,而徹底放棄馬克思主義的路線和意識形態,而是採取了弱化這方面的爭論、爭議,將關注點轉向經濟效率的提高。

1992年鄧小平南巡開啟崇美時代

1992年鄧小平南巡開啟崇美時代
1992年鄧小平南巡開啟崇美時代

這一轉向的成功以1992年鄧小平南巡為標誌,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對這一轉型的通俗化表述版本是:『不爭論』;『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逮住老鼠』指的經濟效率的提升、經濟的發展,黑貓白貓指的是意識形態的不同。

這樣中國對西方的認知就發生了第三次變化,不在對其進行意識形態上的否定,而是對其進行經濟效率上的肯定,並學習之。中國將關注的重要轉移到經濟效率的提升上,也將自信錨定在經濟上,錨定在經濟效率的提升上,經濟的快速發展上。中國的自信演變成『經濟自信』,或者致力於打造『經濟自信。』

正式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開始逐漸建立對美國的嚮往和崇拜。這種崇拜在2005年左右到達頂峯和極致,在2008年次債危機之後,開始回落。

在經濟效率的提升上,在經濟發展上,中國非常成功,可以說是全球最成功的的,比任何國家都成功。從92年至今,不過區區27年,中國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崛起。中國在經濟總量上已經遠遠高於除美國之外的任何國家,而且超越美國也是指日可待。甚至有觀點認為,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

事實也證明,中國比任何國家都適應全球化的競爭體系,或者說,在全球化的競爭體系中,中國的競爭力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發展中國家也好,發達國家也罷。

這種情況使得中國的『經濟自信』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也使得作為昔日唯一超級大國的嫉妒和不安。

美國實際上是內外交困,在外部是令人窒息的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內部則是已經讓美國社會產生分裂的收入分配嚴重不公。92年以來,在中國持續良性發展的同時,美國卻持續惡性發展,就是隨着產業空心化而產生的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

2008年次債危機之前,美國藉助舉債將問題給掩蓋的,但是次債危機的發生卻打碎了這個蓋子,讓美國的真實情況暴露於世人。美國中產及中產以下的階層的收居然30年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於是美國老百姓不幹了,他們覺得自己受騙了。在2012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中,他們打出了99%VS1%的口號。美國已經分裂為量大集團:99%的人是一個集團,他們收入很少增長,甚至零增長、負增長,1%的富豪是一個集團,他們的收入則高速增長。

遺憾的是,面對嚴峻的問題,美國不是去自我反思、自我檢討,反而認為問題的根源在美國之外,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最好中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表現令人瞠目結舌。他們不僅放棄了『政治正確』,而且堂而皇之地反對全球化,主張『美國優先』,要在美墨邊境修高牆,並悍然發動與中國的貿易戰。

美國的精英們,尤其是政治精英對中國的認知和指責顯示出驚人的無知和愚蠢,不講道義,不講規矩,不講契約,一副十足的小人無賴形象。

終於,在7月25、26、27日連續三天,新聞聯播在國際銳評開始對美國歷史空前地進行粗口式斥責,說美國已經是『裸奔』在世界的『攪屎棍』,『撒謊不臉紅』,說話『雷人』地『讓人噴飯』,『美國已經變成美國噩夢』。

新聞聯播怒斥美國夢變成美國惡夢

新聞聯播怒斥美國夢變成美國惡夢
新聞聯播怒斥美國夢變成美國惡夢

這意味着中國對美國的認知已經正在又一次地發生方向地變化。

仔細研究國際銳評的用詞可以發現,中國評判美國的標準正在朝向傳統回歸,更準確地說,正在回歸到甲午海戰之前。

甲午海戰之前,中國將西方文明統稱為蠻夷,所使用的評判標準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義利』標準。以義為本、重義輕利的是華夏、中國,相反,以利為本、知利不知義的是蠻夷。

『義利』不僅是評判文明的標準,也是在中國之內區分不同人群的標準,將整個社會分為兩大群體:君子、小人。以義為本的是君子,以利為本的是小人。因此,中國文明就是『道義文明』,也是『君子文明』,而西方文明則是『利益文明』,也是『小人文明』。

甲午戰爭以來,隨着對中國文化的徹底否定,中國在評判文明時,徹底放棄了『義利』的標準。但是,近日新聞聯播對美國的怒斥,所使用的標準正是主要基於這一標準的。這三天對美國的批評,歸結起來就一句話:美國是毫無信義,唯利是圖的小人。

26日新聞聯播的國際銳評直接說:『中國成為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源於中華文化裏有兼濟天下的情懷,這是那些奉行美國優先的政客們難以理解的,他們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這意味着中國正在以自身傳統文化的視角在重新認知西方,重新認識和定義世界。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這將影響深遠。中國文化將成為未來全球新理念的基石,規定着未來世界的前行方向。

評分

參與人數 1銅幣 +100 銀幣 +10 貢獻值 +1 威望 +1 好評度 +1 收起 理由
延章 + 100 + 10 + 1 + 1 + 1

查看全部評分

遊客  發表於 2019-8-14 08:57
我們現在也不過是開始回歸了初始,回到該待的位置。大家要有有容乃大的氣度,該幹什麼幹什麼吧
遊客  發表於 2019-11-7 18:18
中國對西方的態度,趨勢是正視,並理性看待
遊客  發表於 2019-11-8 13:34
兼收並蓄,取長補短。
虛空不空 發表於 2022-2-23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分析的清晰透徹,受教了
延章 發表於 2022-2-23 18:29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確實,主要是主流圈子的態度演變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