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1|回復: 0

[管子学说]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6-14 0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原文

(xíng)()(zhèng)(zhě)()()(lái)(zhōng)()(jīng)<(jìng)>(zhě)(xīn)()(zhì)(zhèng)(xíng)(shì)()(wàn)()()()()(rán)()(lái)(shén)()(zhī)()()(zhāo)(zhī)(tiān)(xià)(tōng)()()()(shì)()(yuē)()()()(luàn)(guān)()()(guān)(luàn)(xīn)()(zhī)(wèi)(nèi)()(shì)()()()(dìng)(rán)(hòu)(fǎn)(zhèng)()(zhě)(shēn)(zhī)(chōng)()(xíng)(zhě)(zhèng)(zhī)()()(chōng)()(měi)()(xīn)()()(xíng)()(zhèng)()(mín)()()(shì)()(shèng)(rén)(ruò)(tiān)(rán)()()()()(ruò)()(rán)()()(zài)()()(zhě)(luàn)(tiān)(xià)(zhě)()(fán)()(zài)(míng)(ér)(lái)(shèng)(rén)(yīn)(ér)(cái)(cái)(zhī)(ér)(tiān)(xià)(zhì)。[(míng)](shí)()(shāng)()(luàn)()(tiān)(xià)(ér)(tiān)(xià)(zhì)

解释

形不正者,德不来

形:形质,指万物的形质现象层面。

不:通『无』,无形无相,即氣化。〖心术上〗解释中讲过,『不』偏指人体内的氣化,即元神。

正:止于一谓正。何以止于一?人与万物、地、天之间,通过氣存在而一,即氣深度的混沌,混沌到以致于即便是在氣的低层也不相别,如神的层面,于精氣的层面即是混沌不相别的,故有『阴阳不测谓之神』之说,即对于阴阳而言,『神』这个层次的氣,是混沌而无法分辨的。然这还不是一。一,是对于神这个层次的氣化存在而言,也是深度混沌而不相别的,这就臻于道。故,正,是人的精氣神达到了与深度混沌的道相『一』的境界。

:是人的精氣神与『道』(即宇宙中极深层混沌的精氣神)之间沟通交流、并获得『道』的矫正支持的过程与状态。详细解释见〖解悟管子四篇03课:心术上·经三、解三〗解释②。

:顺接连词,表示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承续关系,可译为『从而就……』。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

本句意为:人通过氣化修炼启动了元神而获得了精氣神的一于大道并矫正形体,这也就是由元神操作而德的过程开始来到人生中。

去掉对识神的依赖,去掉人为的伪饰造作,洗净铅华装饰,通过修养识神而逐步识神退位,让元神出来主事,恢复自己元神统御识神的本来面目,则自己得、德、道之间的通道打开。这才是此时此地的活自己。

中不精<静>者,心不治

精:造字左米右青,是在氣化实践中看大米这类谷物,其米粒的形体内外有一层青色的朦胧之氣笼罩着,这个氣,是紧紧地依附着大米的形体的,故以此字代指精氣神的精的样子。

中不精,精,做动词,凝精,精氣神凝成精的状态,是氣化存在于形质存在中稳定连接的状态。

静:造字左青右争,此字造字源于『精』字。静,是青色的氣此起彼伏,呈现百花争艳之态,这是修行达到虚静的过程中,人体内氣化纷然而逐步走向中和的过程,这个过程,〖道德经〗称为『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此时,返观可见青蒙蒙氣化纷然尔,即老子所言『夫物芸芸』之态。中华文化传统,在认识到人体是氣化与形质并存一体的自然背景下,人的自我调整、升华,必然是以氣化主导的,是氣化的调整、升华过程,因此,以此『静』字表述这种自我调整、升华生命的自然过程与调整状态。

中:『中和』之『中』,与『心』同指生命的氣化与形质并存一体的生命自然构造机制,只是,『中』与『心』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这一机制。〖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指氣化存在中,浅层次的氣要保持其活与稳(即处于『和』),须得符合于深层次的氣内之神的规定。在修行的实践中,得『中』,是悟通了更深层的氣,从而提升了自身精氣神的境界级别。故,此句中,『中』指人精氣神的深处。

治:复常谓治。

不: 通『无』,指人氣化层面深处的元神。

心: 此处指人的心的整体,外显的是人心(即识神),深层是道心(即元神,氣化存在的『心之中又有心焉』的心)。上古时代,人是元神(道心)主导,识神(人心)辅助。这本是人的本应的状态,即真人的状态,对应着心的本应的状态,也即是心的『常』态。后世则人心做主,道心被识神遮蔽而潜藏,人的心失去了『常』态,人也就不再是真人。

本句:〖管子〗现行各版文本或写作『中不精,心不治』,或写作『中不静,心不治』,都对,两种写法两层境界。

中不静,心不治:意为:人精氣神深层的元神进入静的状态,人的整个心通过深层的元神出来(统御识神)从而实现了复常(得到治理)。是讲生命整体的协调、和谐、统一,不能达到从心的内在的深处静下来,则作为主导这个生命整体的『心』,也就不能说得到了真正的治理。

中不精,心不治:意为:人精氣神的深层的元神运作而将得自大道的高级别的氣而凝精,这才是人的心整体通过元神实现主导恢复『常』态的真意。即是说,打开了身-心、氣-形、得-德、德-道通道的人,通过氣化实现心处于道,九窍循理。而要心处于道落到实处,须精氣神氣化得中且凝精于体内。故,认为本句当为『中不精,心不治』。

『中不精,心不治』,即是先贤所说『变化氣质』,是立足于氣化实践深入的印证体会,以中驭和深入到氣质的改变并落到了实处,从而『心处其道』不再有任何勉强,而纯然出诸自然。

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正:此句中为动词。通过修身的氣化实践而达到合一于道的境界。

:形质。

饰:〖说文解字〗『㕞也。从巾从人,食声。』段玉裁注『㕞、饰也。二篆为转注。饰拭古今字。……凡物去其尘垢即所以增其光彩。故㕞者饰之本义。而凡踵事增华皆谓之饰。则其引伸之义也。』〖玉篇〗『修饰也。』〖逸雅〗『饰,拭也,物秽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后明,犹加文于质上也。』此句中,为意动式,以……为饰。

正形饰德:诉诸于大道而正己形,以上得于大道的上德,下正于形体的下德,通过上下德的过程来修养生命。

万物毕得:能正形饰德,则人的万(形质)与物(精氣神)都能得到治理完善。

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

这种由『正形饰德』而实现的『万物毕得』,仿佛长着翅膀飞来的,自己就忽然得到了。纵然神灵也不能全然获悉这个获得的过程的全貌。

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然而这种『万物毕得』却又是真实的,以至于天下都能明明白白地感觉到,其真善美的影响,甚至可以通达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四极,支撑天地的四根柱子,比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

无:指人的氣化存在层面。

物:氣化存在。先秦没有双字词,古人说的『万物』,不是现在的万物,而是以『万』名现在意为万物的形器层面,以『物』名其『氣化』层面。故此处『物』是氣化存在。物,此句中指人体内驱动七情的『怒则氣上,恐则氣下,思则氣聚,喜则氣散,惊则氣乱,忧则氣结,悲则氣消』,以及六欲的『情欲动精,思虑耗血,嗔怒伤氣,贪欲消精,痴心失神』等氣化过程的混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其运转是化学物理生物过程的认识过程,认识的是形器层面,其加工是人脑智识的识神知行分离的形而下感知和形式逻辑层面。但其推动运转的驱动力量,则是氣化的五藏精氣神。

官:官能。指人的各项官能,视,听,触,嗅,言,思,行等。

无以物乱官:是讲氣化的『物』对人的各官能的影响,即人的七情、六欲等氣化层面的影响。如何是『以物乱官』呢?例如,一个人处于愤怒、恐惧等情绪激动时,或全部心思灌注于某件事情时,就会很难保持清醒的反应灵敏的状态,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会视而不见。这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氣化不协调在人心七情、六欲等层面的表现,不是仅仅通过克制、抒发就能彻底予以解决的。心要真正做到安处其道,只有实践于氣化,从氣化的深度调理好自身的氣化状态,避免乃至消除体内氣化的七情、六欲对官能的扰乱,才能真正保持心态中和平静。

所以,『无以物乱官』是指出了人的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的内在原因,是体内的精氣神的失中和所致是自身修养精氣神的不够彻底与深入。

毋以官乱心:即〖管子·心术上〗『勿代马走,勿代鸟飞』。心是生命之主导,官能是体内氣化驱动形体而完成。心有元神主导调整精氣神,亦有识神判断明辨是非对错,当环境因素诱导精氣神出偏的因素出现,识神要能识别,而不去引领精氣神的七情六欲妄动。甚至当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以氣化直接影响人的精氣神失去中和而妄动,以致于出现了引发各项官能见到、听到、闻到、思到不良景象时,识神之心也要能识别善恶是非,要能定得住,从而避免识神妄动而错误地引领精氣神甚至引领元神执行错误的作为。如果识神(人心)迷惑于官能的幻觉而错误地引领元神,将对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故,心安,首先是人心(识神)要高尚、豁达、爽朗,明达,不要敏感于官知而失去心静之态,造成心迷于六识而离失其静道。故,『勿以官乱心』是讲的识神的修养,要做到让元神出来做君主,就必须首先修养好识神,做一个合格的宰辅。

德:与得不同。得,是针对形质层面而言,由于形质层面的,故有得,有失。德,则是指的氣化层面的过程。

:与外相对,指人体中无形无质的氣化,此处用为动词,向内实践以获得。

内德:即通过内修于氣化实践以获得上得于大道的精氣神,下以此得大道赋予精神的精氣神而矫正形体的失偏,并由此而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使命与升华。

意气定,然后反正

意:意念,识神引领元神实现氣化运化的过程。

氣:指人体内精氣神。

意氣定:此处指人心(识神)安,元神静,而精氣神圆明稳固。

反:同返,返回。

正:止于一,至于一,即回到与大道相顺应的状态。此处是实践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一。即人得一以灵。

反正: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本句意为:人只有心意安定,识神处于安而正确地引领元神,从而元神得以中正地与大道氣化相通,而引领精氣神中和生神,人才能回到与大道天地自然合一的真『正』状态。

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

身:指人的形质,即肉体。

气:应为氣,指人的氣化的精氣神。

行:指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中华传统认为,人,是天地人之中的人,人是有使命的,是要与天地共同完成天地人整体的和谐运转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与天地处于天人合一状态的真正的人,因此才可以称为『正人』。

不:指元神。

充不美:倒装,应为:不充美。美,精氣神得神谓之美。人体精氣神的充实与升华,由元神的氣化运化而实现。

心不得:心不得,心的得安,得定,得治,由元神最终实现。

行不正:人的行为、行止,由元神运化精氣神驱动形体完成。则人的行为要符合道而处于义,成为正行,也是元神主导完成的。

民不服:民,于社会指百姓,于自身指生命中的精氣神。服,顺应,信服。任何人都有精氣神,精真氣善神美,则民幸福,故,圣人治天下,是通过运用元神治理好氣化而实现让百姓幸福的。

则:顺接连词,表示后半句与前半句有顺承关系。

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

若天然:如天的样子。

若地然:如地的样子。

私:不是从氣化给出的内景为指导为人处事,而只能以形质现象层面的知识为经验而枉自揣摩行事,称为私。

无:指氣化存在。

覆:覆盖。

载:承载。

无私覆,无私载:倒装句,无覆私,无载私。私,是由氣覆盖的,是由氣承载的。即,私,是由氣成就的。

天地,都是氣化与形质并存的,天地所以能无私,就是因为其是从氣化上掌握自己的行止。

本句意为:如天的样子,如地的样子,依赖通于大道的氣成就其私,不是仅仅从局部的形质认识与实践(即从私行),而是从氣化把握整体(即从公行)。仅仅从形质上把握,就是从局部把握,这就是私行,是混乱天下的根源。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裁)之,而天下治

物:指氣化。

因:人在为人处事当中,诉诸通过氣化实践而以精氣神合一于大道作为根本依据,谓之因。

名:万物的功用,万物以功用而得命名。

财:即裁,判断如何应用。

治:使复常曰治。

常:本来的状态及样子。

本句意为:氣化,承载着功用名位,是世间一切功用的来源,圣人以因术而依据氣化实践从氣化内景的提示来确定如何运用各种世间的功用,从而天下得以恢复到本来的常态。

[名]实不伤,不乱于天下,而天下治

实:此处指万物。

不:此处指人内在的失常、失道的精氣神。

实不伤:倒装,表强调。强调实受到伤害的原因,是失常的『不』,即是失常、失道的精氣神导致了万物的伤害。

而天下治:省略句,省略『不』。

本句意为:万物由于其内的失常失道的精氣神导致其受伤害,也是失道、失常的内在的精氣神导致天下的混乱。(同样的)天下的治理,复常,也要由内在的精氣神实现。

体会

(注:以下体会来自2016年12月25-2017年1月1日,〖管子〗四篇学习群的学友交流)

体会1:来自学友@旅敬静

『形不正者,德不来』的正,是自己生来的正,是小正。是从自己、从此做起。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正形饰德』的正,是天地之正,是大道之正,是大正,是以天地,乃至大道来正自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乃至『与大道合其使命』而践行『人为天地之镇』,以『替天行道』。

『意氣定,然后反正』,『形正德来』,是从自己要有主导自己之志,修养好识神以便正确地引领、辅佐好元神这样一个基础——合于自己生来之正出发。

『正形饰德』,是立于大道,立于天地人的视角,以天人合一的标准,乃至以大道为标准修正自己,是以大道氣化,天人合一氣化的上下德的过程为基础来正自己。则意氣定然后反正,就是将上述的正,落实下来的火候心法。意氣定,是氣化实践到自己的五藏精氣神坚实,从而七情合和,六欲不兴,神志安祥,恬愉无为,从而自己的识神能真正笃定地引领元神达到深入启动而德于大道的修行过程。

体会2:来自学友@旅敬静

人,是顶天立地的!人,天生成头圆象天,足方法地的样子,天生成正直的形象,就是要行住坐卧,有个人样。

向大家推荐中华祖先传下的行住坐卧的本来样子: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立如松,是站着要松正。你看松树,枝桠舒展,而主干正直,这样才能周身松而不懈。

坐如钟,是要坐着时象钟一样。古代的钟,都是顶上有根绳子吊着的,所以才能敲起来声音匀而圆满。我们坐着,要仿佛头顶心上有根绳子吊着,身体从头顶到会阴是一根直线,眼平视而目光内敛,下颌微收,则周身就会正直,全身脊柱的每一个生理弯曲才都能达到最放松最符合本来构造,脖子也能最好地放松。而且,只有这样背后的夹脊关,玉枕关,尾闾关才能在一条线上并且督脉在这三关的路才最通畅最利于阳氣冲开这三关。

行如风,风行的时候,是全身均匀的,风心中只有自己的方向而无其他,风且不自行,随被推而行,故行如风则我们的是身心得一的,骨肉松匀的,氣血和畅的,顺应自然的。

卧如弓,这样身体在形质上是每个组织器官都放松了,微循环通畅,从精氣神上则是负阴抱阳,精神内敛的。

大家来逐一体会:平心静氣,心平氣和,凝神定意。回心转意,诚心正意,一心一意。心凝形释,骨肉都融。

在识神修养上,要做到『高尚情操,爽朗性格,豁达胸怀』,这是我刚开始跟老师时,老师教我的。转给大家,共勉。

体会3:来自学友@天然

形不正者德不来,我特爱翘二郎腿,但是感觉有时候就是正襟危坐最舒服,上通下达周身薰薰。形正、德来、中精、心治,感觉是个次第过程。意气定然后反正,这个又是什么过程?我体会,意气定能让自己自然启动形正德至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只把身架子摆正还不行,必须心意定气。圣人,无私,若天然地然覆载万物,相比则君子小矣。这需要我们提高对氣化的认识和体悟,对氣化的体悟深度决定了我们对经典认识理解深度。

体会4:学友间交流

隐龙在渊: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我体会形是指人的形体以及由形体引申出来的行止。外在的形体表象是内在心意以及心意之上的氣化格局的真实反馈,同时也在不断的反作用于内在心意及其之上氣化格局的正常展开,使之产生偏颇,而偏颇的积累会使人失之中和而最终至病。所以人可以通过正形饰德来合于大道。普通人往往为了功利、名誉而或保护自己的目的,将自己真实的面目隐藏了起来,久而久之这种伪装使人的身心俱疲而失之于天真。这种不天真的行止即为无道,无道则德不至。只有摒弃伪装才能使自己紧张的身心真正放松下来,只有真正松下了,恬淡虚无,心身才会内外通透,才能真正得虚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放下自我。上古时代天下大同,人没有得失之心,故而不会伪善,行止俱真,上通于天,下达于地,故能天年。

旅敬静:@隐龙在渊,这样解称为理解。理解不是目的,理解了就要心放下。心放下不可用理解实现,故不用理解。只是心放下,入静,以体会氣化。我们修心,修心不是目的,只是要回复起码的心性,好借心性以修灵根。

南山:老师说的把心放下,不是说把事儿放下,把尘缘放下,人间的事儿都要拿得起放得下,需要把握火候,参与有度。这里的把心放下是把固见、思维、逻辑等放下,把压抑我们自性呈现的后天物事放下,识神退位,元神显用,在这种生命状态下,去体会、感受、参悟。

隐龙在渊: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我基础差,刚开始学习的时侯我就给自己下决心,一方面要认真体会经文,认真体会老师们所言,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尽快融通。前期这样做进入状态很快,到后面就慢慢僵化了,为言而言,成了自己的包袱。所以老师要我心放下,心放下就是要不用心,不动意,无心则安,心安才能入静,入静不是去寻氣化,而是体会氣化,是功到自来,水到渠成,不可心急,不可强为。学友们鉴之!

体会5:学友间妙解『元旦快乐』

群友荣耀9想以『元旦快乐』四字为首作一首诗送给大家,无奈有心而力不能及,故把题目抛给了大家,摘录两首。

智泓:

元字无儿就是阴,

旦字无一就是阳。

快字加竹成工具,

乐字加火变闪烁。

旅敬静:

元亨利贞有深义,

旦夕思虑难明理;

快快静心修炼氣,

乐乃得氣舞蹈曲。

中华文化,讲究修身治学。即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学问,都是以氣化存在的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只有亲身从事于对氣化的修炼,修养,体会,才能打下治学的基础。

古人说『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宋以前,儒学者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故,对经典的学习,提倡大家不仅要读经思悟,更要修炼体会。即把学习经典,推进到把经典做到自己身心中。至于形式,我觉得打坐,站桩,练太极拳,八段锦,等等,都可以。否则,对氣化没有直接的体会,很难深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