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14|回覆: 0

[儒家學說]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原文翻譯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5-9 0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文授權摘自【孔子家語通解】
作者:楊朝明;導讀:文傳君

【導讀】

本部分記載孔子閒居在家時,子張、子貢、言游各自問禮,孔子分別給予回答,從而全方位地論述禮,並要求弟子具體實行。【禮記·曲禮】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美好的內在修養要通過相應的形式表現出來。周代以禮樂治天下,達到了文明的巔峯。『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再多的規章制度都要靠人表達,禮一定要做出來才算數。

本段中孔子還提出了『禮以制中』『禮以治事』的大用,中得以制則道和,事得以治則人和,人道和合,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能內誠敬,自然外合禮儀;能循禮儀而行,則心亦漸趨於誠敬矣;上下求索互促,臻於至誠、主敬、合禮,能而守中以貫通於道德仁義,乃成天地之心之大人乎?

【家語原文】

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貢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禮者?』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

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子貢問:『何也?』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禘(dì)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饗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sì)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辨;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閒;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軾,鬼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言游退。

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gǔ)之無相,倀(chāng)倀乎何所之?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軾,鬼神失其享,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動之眾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四海。』

子曰:『慎聽之,汝三人者!吾語汝: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quǎn)畝之中,事之,聖人矣。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懸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què);下管象舞,夏籥(yuè)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旋中矩,鑾和中【采薺(jì)】,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於禮焉,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夫禮者,理也;樂者,節也。無禮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謬;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

子貢作而問曰:『然則夔(kuí)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上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三子者既得聞此論於夫子也,煥若發蒙焉。

【白話通解】

孔子在家閒居,子張、子貢、言游在旁邊侍奉。談到禮,孔子說:『坐下,你們三個,我告訴你們有關禮周轉流行,無所不及的情況。』子貢離席而就此問道:『請問該怎麼樣呢?』孔子說:『表示敬意而不符合禮,叫做粗野;恭順而不符合禮,叫做諂媚;好逞勇武而不符合禮,叫做逆亂。』孔子又說:『花言巧語,態度恭順的人會破壞仁慈。』子貢說:『請問怎樣才能符合禮?』孔子說:『禮啊!禮可以使一切恰到好處。』子貢退下。

言游上前問:『請問禮是治理壞的而保全好的嗎?』孔子說:『是的。』子貢問:『為什麼呢?』孔子說:『郊祭、社祭是為了對鬼神表示仁愛;禘禮和嘗禮是為了對祖先表示仁愛;饋禮和奠禮是為了對死者表示仁愛;鄉射禮和鄉飲酒禮,是為了對同鄉表示仁愛;食禮和饗禮,是為了對賓客表示仁愛。明白郊社的意義,禘嘗等禮,治理國家就像在手掌上指劃一樣。因此,居家有禮,長幼關係就分辨清楚了;內室有禮,父、子、孫三代就和睦了;朝廷上有禮,官職爵位尊卑就井然有序了;田獵時有禮,戰事上就嫻熟;軍隊裏有禮,作戰時就能取得勝利。因此,公室的規模符合一定的制度,鼎俎等禮器大小符合一定的形制,萬物能適時生長,音樂能符合節奏,車輛符合規格,鬼神得到供享,喪葬中能表達哀思,辯論中有擁護者,官吏們做事得體,政事就能夠順利施行。把禮施加於自身並放在最前面,各種舉動都能恰到好處。』言游退到一旁。

子張上前問道:『請問什麼是禮?』孔子說:『禮就是對事情的處理方法。君子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治理國家沒有禮,就如同盲人沒有了扶助之人,迷茫而不知向何處去?就像整夜在黑暗的屋子裏求索,沒有燭光能看見什麼呢?因此,沒有了禮,手腳都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耳和眼也不知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進退揖讓都沒有了尺度。這樣,居家處理日常事務,就會長輩、晚輩沒有分別,家庭裏父、子、孫三代不能和睦相處,朝廷上的官職爵位就失去了秩序,田獵和戰事缺少謀策,軍隊作戰失去了控制,公室規模不合制度,鼎俎等禮器不合制式,萬物生長錯過合適的時節,音樂不符合節奏,車輛不符合規格,鬼神得不到供享,喪葬不能表達哀思,辯說沒有應和之人,官吏們做事不得體。不能把禮施加於自身並放在最前面,各種舉動都不合時宜。這樣就無法聚合天下的民眾了。』

孔子說:『你們三個仔細聽着!我告訴你們:禮還有九項,其中大饗就有四項。如果知道這些,即使是田裏種田的農夫,只要按禮而行,也能成為聖人。兩國國君相見,互行揖禮謙讓而進入大門。進門時懸掛的鐘磬開始演奏。互相拱手謙讓着登上大堂,升堂後鐘磬之聲停止。堂下奏起管樂,跳起『象』這樣的武舞,『夏』這樣的文舞也伴隨着籥聲按照順序出場;陳列進獻的貢品,禮樂依次進行,官員安排齊備。這樣一來,君子就能懂得仁愛。行動周旋合乎規矩,迎賓時,車上的鈴聲和着【采薺】之樂。賓客離開時奏【雍】,撤宴席時奏【振羽】。因此,君子沒有什麼事情不符合禮。進門時敲擊樂器,表達彼此的友情;升堂時演唱【清廟】,以昭示德行;堂下奏管樂,跳武舞,為的是表現祖先的事功。所以,古代君子不必親口交談,用禮樂就可以相互傳達情意。禮,就是道理。樂,就是節制。不合禮的事不做,不合節的事不干。不懂得【詩】,禮節上就會出錯;不懂得樂,行禮時就顯得單調。德行寡薄,行禮就變得虛偽。』

子貢站起來問道:『這麼說,夔精通樂卻不通禮嗎?』孔子說:『夔是古時代的人啊!對於上古的人來說,精通禮而不通曉樂,叫做素;精通樂而不通曉禮,叫做偏。夔精通樂卻不通曉禮,所以流傳此名。他是古代的人呀!各種制度都存在於禮的規定之中,行為修飾在禮的規定之中,具體實行起來還是靠人自己吧。』三個弟子聽到孔子這番話後,眼前一亮,如同盲人復明一樣。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