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8|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代造船與航海技術的成熟(2)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07-10-22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櫓是由長槳演進而成的用人力推進船隻的工具,也是控制船舶航向的工具。槳在划行中常有不便。槳每入水作功一次,馬上要出離水中,為第二次入水作功作準備,這樣,出水中作的是『虛功』,影響划行的效率。因此它是間歇作功,船隻也只能間歇推進。於是人們對長槳加以改進發明了櫓。櫓的外形很像長槳,但較大,櫓的把手和櫓板都是彎形的。入水一端的剖面是弓形,另一端繫於船上,在櫓把手頂端部位繫着一條繩叫『櫓擔繩』,櫓擔繩的下端拴在甲板上的一個鐵環上。櫓擔繩既可起固定櫓的作用,又可以作長短的伸縮以調節櫓板入水的深淺。劉熙【釋名】中指出櫓的操作位置及作用:『在旁曰櫓,櫓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櫓的操作方法是『搖』,被稱為『搖櫓』。櫓入水後一直連續搖動,水中的櫓片左右擺動,其前後面發生水壓力的差異可產生推力。它的推力比長槳效率高,而且省力。由於櫓加長了長槳的槳柄與槳葉,又把原槳葉的尾部彎曲上翹,所以櫓也被稱為是新式的長槳。櫓被置於舷側,手持櫓柄,來回搖動,對舟船起連續推動力,這是漢代船舶推進工具中劃時代的重大發明。櫓後來由置於舷側逐漸演變到置於船尾,不僅能起推進作用,還可操縱船舶的轉彎,調整方向,控制航向。由於櫓結構簡單,一器多用,至今仍在起作用。櫓是中國對世界造船與航海技術上的突出貢獻。
      
  船尾舵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舵的國家。舵的發明和使用是我國造船與航海技術上的重大成就。槳的作用是划行和控制方向,控制方向的槳被稱為舵槳,它的位置逐漸從船舷移到船尾的正中央成為尾槳。尾槳從划動改為不離水面的擺動,尾槳起到了舵的作用,改稱為舵槳,舵槳就是舵的始祖。從1974年湖北江陵西漢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型上可以看到船上有五支長槳,都有槳叉,其中的四支在船前部兩側,作划槳用,另一支在靠船尾的舷部作舵槳用。舵槳遇淺灘或靠岸時不易操縱,槳翼隨船體加大而加大也不易操縱,於是人們改變了安裝方式,產生了舵。  

  舵至遲在東漢已發明並使用,1955年廣州出土的陶船模的舵尾就有一支早期的船尾舵。舵面呈不規則的四方形,面積較大,完全不同於舵槳的形狀。舵杆以十字形結構固定,從船尾斜伸入船後方,舵杆頂端有一洞孔,用以安裝舵把,轉動舵把可使舵面連軸轉動,可以自如地調節船隻行進的方向。這是航向操縱工具的重大革新。
      
  風帆
      
  漢代,我國使用風帆的技術已經成熟。秦漢時期,我國早已能憑藉季風進行大規模航海。沒有成熟的風帆使用技術這是不可能的。西漢劉安【淮南子】說:『辟(譬)若劍qiàn欠]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間定矣。』東漢許慎注說,『[huǎn緩],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也。』絞槍糯測風、觀察風向的一種設備,後來,有人也叫它為五兩。『健閉庵植伙繅巧壇就有了。漢代沿用下來。這實際是一條為了測風而綁在杆頂上的絲綢帶子(或羽毛)。有風的時候又隨風而擺動,據它擺動的方向可知風向。漢武帝所建的建章宮上有兩隻相風(觀察風向)的銅鳳凰。古地理書【三輔黃圖】說:『銅鳳高五尺,飾黃金,棲屋上,下有轉樞,向風若翔。』東漢張衡作過相風銅鳥。當然,這都是很堂皇的了。為什麼又叫『五兩』呢?因重量必須在五兩以上,八兩以下,太重難以吹起,太輕則易於旋轉,就不好掌握風向了。這種測風儀,由於結構簡單實用,航海中又很需要就很容易移到船上去使用。唐代詩人李白【送崔氏昆弟之金陵】詩中有『水客弄歸棹,雲帆卷輕霜,扁舟敬亭下,五兩先飄揚』句,說明了這一問題。後代還有在船桅頂端懸掛『鯉魚旗』的,它就是從『健泵闌發展而來的,也是一種測風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