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2|回覆: 0

[古代科技] 元代的海運與航海事業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16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網
元代為了加強南北聯繫,將江南財糧調入大都,非常重視漕運的發展建設。這漕運包括河運、海運、水陸聯運。雖然元代對開鑿京杭大運河等河運傾注了很大力量,但由於運河受泥沙淤積等客觀及主觀條件所限,所以就運量而言,海運實際上占了絕大的比例。如元代每年從南方運至大都的漕糧約300萬石,其中由運河送至大都的也只不過二三十萬石,而大部分則是由海運到直沽 (天津),再從直沽循北運河和通惠河進入大都。這主要是由於元初在山東境內開鑿的濟州、會通二河水源不足,又時常受黃河浸淤的影響,運河本身也因『河道初並,岸狹水淺,不能負重』所致。


    為了解決河運不足,元政府另闢蹊徑,下令發展海運事業。實際上元軍攻下臨安的至元十三年(1276年)已注意到這個問題。當時統帥伯顏鑑於河道不便,曾命令下屬將南宋的庫藏、圖籍和貨物海運到了大都。後為避免海運風險開鑿大運河,但修成後亦有不足,還需發展海運,並成立了專門機構。至元二十年(1283年),立二萬戶府管理海運。二十四年,立行泉府司專領海運,並增置二萬戶府。二十八年,行泉府司撤銷後,原四萬戶府削減為二,以朱清、張u為首。朱、張二人原是海盜頭目,後來歸附元朝,在開創和經管海運方面有很大的功勞。三十年,又增立萬戶府一,提調香莎糯米的徵收和運輸。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朱清、張u以『叛逆』罪名被殺,三萬戶府合而為一,名海道都漕運萬戶府,於平江府(江蘇蘇州)開司署事。萬戶府下按地區分設七個千戶所。與海運有關的還在直沽河西務(今天津武清縣西北)設都漕運使司,大都設立京畿都漕運使司等。海運官吏也得到朝廷的優厚待遇,『漕臣之長,必天下重望。』可見元朝廷對海運的重視。


    元代從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至元三十年,曾開闢了3條近遠海航線。


    第一條航線是於至元十九年開通的。它自劉家港(江蘇太倉縣瀏河)啟航入海,向北經崇明州 (今崇明縣)之西,再北經海門縣附近的黃連沙頭及其北的萬里長灘,沿海岸北航,經連雲港、膠州,又轉東過靈山洋 (今青島市南海面),沿山東半島的南岸,向東北航,以達半島最東端的成山角,由成山角轉而西行,通過渤海南部向西航行,到渤海西頭進入界河口(海河口),沿河可達楊村碼頭(天津武清縣境)。最後轉運河達大都,全程約6600公里。這一航線主要是近海航行,離岸不遠,淺沙甚多,航行不便,加之我國東部的近海,自渤海以至長江口,全年均受由北向南的東中國寒流的影響,船逆水北上,航程遲緩且危險,另外線路曲折費時,往往數月甚至一年才能到達,這樣顯然不能滿足漕運要求,必須別闢航程。


    至元二十九年開闢了第二條航線。該航線從劉家港入海,過了長江口以北的萬里長灘後,駛離近海海域,如得西南順風,一晝夜即可航行約 1000餘里到達青水洋,再過黑水洋即可望見沿津島大山 (山東文登縣南);再經劉家島、芝罘島、沙門島(今蓬萊縣西北廟島),最後直抵海河口。這條航線,自劉家港至萬里長灘的一段航程,與第一條航線相同,但從此後即指向東北航經青水洋,進入深海(黑水洋),利用東南季風改向西北直駛成山角。這段新開航線比較直,在深海中航行,不僅不受近海淺沙的影響,而且可以利用東南季風和夏季來臨的黑潮暖流幫助航行,大大縮短了航行時間,快的時候半月即可到,『如風、水不便,迂迴盤折,或至一月、四十日之上,方能到彼。』這條新航線的開闢,突破了以往國內沿海航線只能近海航行的局限性,大大縮短了航行時間,是元代海運對我國沿海航路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


    至元三十年(1293年)開闢了第三條航線。這條新航線『從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東行入黑水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此航行與第二條航線相比,其南段的航路向東更進入深海,路線更直,全航程更短,加以能更多地利用黑潮暖流,順風時只用10天左右即可到達,又大大縮短了航程。從此以後,元海運漕路均取此路,再無重大變化,就是直到今天,從上海到天津航線仍走這條線路。


    在遠洋航行方面,元代在宋代的基礎上,交通範圍比以前更有擴大。如曾兩次附商船遊歷東西洋的汪大淵在其所著的【島夷志略》裡曾記載了他所經歷的海外諸國。地域涉及東自澎湖、琉球,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之層拔羅 (今桑給巴爾)等地,包括南洋諸島及印度洋沿岸各國,也都有航路可通。大德年間(1297―1307年)陳大震等人所修的【南海志】亦記載海上貿易國家與地區多達145個。總體看達到了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埃及、東非各國,以及歐洲地中海沿岸。


    元代近海航運為保證航行安全,在沿線設置了航標船、標旗、航標燈等指揮航行。這航標的設置,是中國海運史上的重大成就。


    遠海航行已可通過觀測星的高度來定地理緯度,這種方法當時叫『牽星術』。牽星術的工具叫牽星板,是用優質烏木製成。用牽星板觀測北極星時,左手執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邊緣是北極星,下邊緣是水平線,這樣就可測出所在地的北極星距水平的高度。求出北極星的高度,就可計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緯度。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於1292年,乘護送蒙古公主闊闊真去波斯的中國海船,從福建啟航返鄉。他的【馬可波羅遊記》裡記述了當時我國海船和航海的情況,海船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後,便有北極星高度的記錄。


    元代的航海技術資料曾傳到明初,為鄭和航海提供了借鑑。據福建集美航校搜集到的【寧波海州平陽石礦流水錶】中記載:『永樂元年,奉使差官鄭和、李愷、楊敏等出使異域,躬往東西二洋等處,……較正牽星圖樣,海島、山嶼、水勢、圖形一本,務要選取能識山形水勢,日夜無歧誤也。』明確記載了明永樂元年鄭和一行『較正牽星圖樣』,這牽星圖樣就是元代的『牽星術』。說明元代海上航路的發展,為鄭和七下西洋奠定了重要基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