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2|回復: 0

[古代科技] 试论郑和宝船(1)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1-9-7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学术研究
一、导    言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去几万人,几十条大船。这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组成的最大的远洋船队。不但到了现在的南洋群岛的主要国家,而且一直到了非洲。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地,都以我国的丝绸、瓷器等宝货,或馈赠国王,或换取特产。回国时更邀请各国使节随船来访。郑和作为友好使者,在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往来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在1962年讲授明史时,曾作专题论述。他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迪亚士(Bartolomeu Dias)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比达・伽马(Vasco da Gama)发现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Fer- nao dc Magalhaes)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比世界上所有的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最有成绩的航海家”⑴。


    郑和的航海活动,因受到“朝贡贸易”的制约,反对派又以无实效为借口横加阻挠,下西洋的档案也毁而无存。这给今日的学术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学术界在充分肯定郑和伟大航海业绩的同时,也有的学者对郑和宝船的尺度和规模存有种种疑问,迄今已成为研究郑和航海史及其宝船的一大难题。本文仅就我们学习中的一得之见,就教于热心这个问题的同道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专门家。


    二、郑和宝船的尺度有文献依据和文物例证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以次遍历诸番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⑵


    据此,以明尺为0.317米计⑶,则郑和宝船的长与宽约为140米和57米,长宽之比为2.46。


    周世德在1962年3月的学术论文中,针对这样小的长宽比曾正确地指出:“木船如果造得过于瘦长,将不能抵抗海浪的冲击,而易为海浪冲断。所以木船必须较为短肥,特别是巨型木船。这样,速度虽受影响,而稳性大为增加。”文中引《资治通鉴》卷一九九称:“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六月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文中更指出:“宋代巨型舰船一般是方正的或是短圆的,长宽比很小。”⑷


    在1962年10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代表大会上,周世德发表了《中国沙船考略》⑸,指出:“历史上,我国出使外国的船都选用当时当地最大的船。至郑和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足迹之广,都超越前代,而当时的社会条件也提供了可能性,因而能达到空前的规模,用特别巨大的船只,长44丈,合150.5米。”与文献[4]有所不同的是,同一作者在文献[5]中,“按照江苏省外海沙船比例计算”,“颇疑船宽记载有讹舛之处”。广十八丈颇疑系“广于八丈”之误。


    在198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杨宗英宣读了论文《略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尺度》“⑹,在分析了史料常有失实,船舶尺度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以及受强度的限制等各点之后,提出:“明史上记载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若将其宽作为长,将长度的单位丈改为尺,而改为四丈四广,十八丈长,则与一般法式估算的尺度就相当接近了。”


    上述文献[5]及[6],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估计是不同的,但都从宝船属于沙船船型出发,颇疑明史记载的数值有误,于是才有改变宽度⑸和改变长与宽的数值⑹之议。我们认为,史料记载有误乃在所难免,至于《明史・郑和传》⑵对宝船尺度的记载是否有误,前述两文献的分析恐难使人信服。


    郑和七下西洋乃明初盛事,档案资料虽被毁,但仍有随行人员的纪行著作传世,可作参考。马欢曾于第四、第六、第七次三次随行,其《瀛涯胜览》撰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费信曾于第三、第四、第五、第七次四度随行,所著《星槎胜览》成书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巩珍曾于第七次随行,所著《西洋番国志》成书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明史》定稿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刊行于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引用下西洋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当为顺理成章之事。此外还有明末顾起元*(1565―1628年)所著《客座赘语》,对宝船也有记述。罗懋登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虽为文学著作,但古今学者均普遍认为对考订郑和宝船有学术价值。现将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卷首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7,8]


    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⑺


    《郑和家谱》记载:“拔舡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⑺


    巩珍《西洋番国志》则有:“其所乘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⑺


    周世德在前述[5]中曾指出:“罗懋登《西洋记》称,宝船九桅,马船八桅,粮船七桅,座船六桅,战船五桅,作者认为所述似乎可信。”上记五种船型取自《西洋记》第十五回⑺,今更将五种船型的长、阔尺度及其比值也一并列出,则如表1所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