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8|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代的精耕農業與市場經濟(4)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9-27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化信息網
市場交易網把農業社會中的個別成員結合於一個巨大的經濟網之中。這種觀點多少不同於一般習見的看法。後者總以為中國的農業社會由許多自給自足的村落合成,彼此之間各不相涉。[56]事實上,漢代已有不下二三十個具相當規模的城市,座落於聯絡各地區的大小幹道上。[57]漢代的生產力,足可產生繁榮的工商業。但是漢代的重農政策,尤其武帝時代殺雞取卵的措施,使甫萌活潑生機的工商業,剛發芽即告夭折,夭折於強大皇權的壓力之下。[58]武宣以降,漢代的官僚機構漸漸形成氣候,士大夫不容政治之外的工商力量構成對其政治獨佔挑戰。中國將發財與升官聯合為一個成語,即可見政治之外,甚至不再容許另一平行的致富途徑。[59]商業活動,是以在武帝以後不可能有全面發展的機會。於是生產食物的責任固已由農民擔任,連原可由工商專業擔任的其他貨品的生產工作,也不得不由農村擔任,轉而也吸引了農村中季節性的多餘勞力。


    商業活動的水平隨着政治安定度而升降。國家統一,內部交通無阻隔,則貨暢其流,不僅局部性的經濟整合,易於做到,甚至全國性的整合,也並非不可能。反之,若國家分裂,伏莽遍野,舉步荊棘,則商旅裹足。在這種情形下,農村經濟的觸鬚,逐步縮回。第一步當為區域性的經濟自足,也就是區域性的經濟割據。逐步縮小,到最後一步即可能構成關着寨門的塢堡自給自足。這種小地區的自給自足,不能與當地的自衛分開。地方領袖即由此脫穎而出,成為地方豪強。光武舅氏樊宏父子,即是此等人物。[60]大約全國即已分割為許多經濟上獨立的小單位,凡事不假外求。[61]西漢末如此,東漢末的塢堡,也正是這種關閉性的單位。[62]其中農民非農業性活動,遂不免由生產可赴市售賣的貨品,轉變為生產外來供應中斷後的代用品。然而,這種由互相隔離自給自足的獨立狀態,終究只是暫時的現象。到國家再度統一時,孤立的小單位會再度由交易而逐步整合,再度發展為一個全國性的經濟網絡。中國的集約農業,終究會使農民把非農業活動的資金與勞力,轉化為專業貨品的生產,讓農民在農業收入之外,享有可觀比例的農舍工業的收入。


    (原文為【漢代農業】一書的摘要,載【屈萬裏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許倬雲


    注釋:


[1]【史記會注考證】,卷六,頁二五--二七。
[2]【韓非子】(四部備要本),卷一七,頁一三--一四,又參看卷一八,頁一0--一一,卷一九,頁八,卷二0,頁四。
[3]【史記會注考證】,卷六八,頁八、一一。
[4]同上,卷六,頁三四--四六。
[5]【呂氏春秋】(四部備要本),卷二六,頁四--一一。
[6]許倬雲,【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五本上冊。
[7]【漢書】(四部備要本),卷二四下,頁八--一三0;【鹽鐵論】(四部 備要本)自然是討論這個問題的重要史料,見近人著作:Ch」ü Túng―tsu,Han Social Structure(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2),pp.196―20l;S.N.Eisenstadt,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Empire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istorical Bureaucratic Societi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ucoe,1963),p.121。
[8]吉田虎雄,【論漢代的租稅】,【兩漢租稅の研究】,東京,一九六六,頁二五以下.關於以農立國,參看賀昌群,【漢唐間封建土地所有形式】,上海,一九六四。
[9]【漢書補註】卷四,頁七。
[10]同上,卷四,頁一一。
[11]同上,卷四,頁一三。
[12]前述詔書明白地指出了戶口紀錄不見增多。
[13]【史記會注考證】,卷一八,頁三--四。
[14]【漢書】],卷一六。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北平,一九六二, 頁二三六--二三七。漢代郡國人口密度,請參考勞干,【兩漢郡國面積之估計及口數增減之推測】,【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 第二分,頁二一五以下。
[15]【漢書】,卷一八、卷七六,頁一四。勞干,【兩漢戶籍與地理之關係】,同上,頁一七九--二一四。
[16]王仲犖,【關於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及封建關係的形成問題】,【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討論集】,北京,一九五七,頁四五0--四五二。
[17]勞干,『兩漢戶籍』前揭文,頁一九二--一九三、二O八--二一四。
[18]Herold J.wiens,China Marches Toward the Tropics(Hamden,1952):Hans Bielenstein,『The Censu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A.D.2―742,』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guities,XIX(1947),pp.125--163.
[19]天野元之助,【漢代豪族の大土地經營試論】,【瀧川博士還曆紀念論文集】,東京,一九五七,頁八。
[20]增淵龍夫,【中國古代の社會と國家】,東京,一九六0,頁二六五以下。
[21]【漢書】,卷二四下,頁一二;【後漢書集解】(藝文影印),卷二九,頁一二上;卷一一,頁一四下;卷八0,頁一一上。
[22]若人口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殖,二十五年後,一百人可增殖為一百二十八人,而一百年後可增殖為二百七十人。E.A. Wrigley,Population and History(New York,1971),p.206,fig.6--2。
[23]勞干,『兩漢郡國』前揭文,頁二一六以下。在若干地點,人口密度可以局部性的異常高,參看同氏『兩漢戶籍』前揭文,頁一九七--二0一。
[24]勞干,『兩漢郡國』前揭文,頁二一六以下。比較該文所列兩漢資料,可發現兩漢十三個人口最密郡國中的十個,仍列入東漢十七個最密郡國之中。
[25]【漢書】,卷二四上。頁七。
[26]同上,卷二四上,頁一二--一三。
[27]Wrigley,op.cit.,pp.46―50.參看,T.R.Malthus,First Easay on Pop―

ulation(London:Royal Economic Society,1798,reprint,1926.)
[28]Ester Boserup,Th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Growth(Chicago,1965),
p.41.
[29]【漢書補註】,卷24上,頁一三。
[30]同上,卷二四上,頁一二。
[31]【呂氏春秋】有關農作的四篇,自然不是農夫所作。但即使文人學士是真正的著者,仍須當時有有關這一類的問題存在,這些知識分子方可下手討論,何況先秦有一批真正關心農業的農家學者,也親自操作,具有第一手農作經驗的,如【孟子】中的許行之徒。
[32]許倬雲,【兩周農作技術】,【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四分,頁八0三--八一八;夏緯瑛,【等四篇校釋】,上海,一九五六;萬國鼎,【〖呂氏春秋〗的性質及其在農學史上的價值】,【農史研究集刊】,第二冊,一九六0,頁一八二--一八五。
[33]【漢書】,卷二四上,頁一三―一四。至於代田究竟宜於在大面積農田抑小面積農田,仍是聚訟之點,參看伊藤道雄,【代田法の一考察】,【史學雜誌】,六十九卷十一期,頁六一--七八;西味ㄉ【中國經濟史研究】,東京,一九六六,頁一六六以下。其實代田法對於大小農田都可使用。
[34]Chang Chun―Shu,『The Colonists and Their Settlements on the Chu―
Yen Frontier,』【清華學報】,新二號,頁一六一--二一五。
[35]【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漢墓】,【考古】,一九五九年第九期,頁四六三,圖版一0四。
[36]石聲漢,【〖鍤ぶ書〗今釋】,北平,一九五九;大島利一,【鍤ぶ書につぃこ】,【東京學報】,京都,十五卷三期,頁八六―--一六。
[37]中國的廄肥,以豬肥為最常見,也遠在漢代即可見之。漢代明器常見豬圈與廁所相連,漢代村落z址,也見此種安排,【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考古學報】,一九五七年第一期,頁一二四。
[38]石聲漢,前揭書,頁六四。清代頗有人想重新嘗試區種法,參看王毓瑚,【區種十種】,上海,一九五五。一九五八年在河北河南兩省也曾有實驗,參看萬國鼎,【中國農學史稿】,北平,一九五九,頁一七八。
[39]石聲漢,前引書,頁四八--四九。
[4O]婦幼在田間的工作,東漢代史料中頗常見,如丈夫耕田,妻子耘草,例見【後漢書集解】,卷八三,頁一五。
[41]Boserup,op.cit.,pp.51--53,但本文作者只藉此注說明勞力分佈不勻的現象,並非意謂二十世紀中國的情形可用來證明漢代情形。
[42]Stephen Hymer and Stephen Resnik,『A Model of An Agrarian Economy
with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 p.492.
[43]【僮約】全文可在嚴可均輯【全漢文】中見之。日本學者宇都宮清吉對【僮約】熱縈邢晗傅姆治觥<其【漢代社會經濟史研究】,東京,一九六七,頁二五六--三八0。
[44]Hymer and Resnik, op.cit.,pp.492--497。
[45]John C.H.Fei and Gustav Ranis,『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pp.386--395。
[46]宇都宮清吉,前引書,頁三四九--三五三 。
[47]同注[43]。
[48]現存最佳版本為石聲漢【〖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一九六五。又參看楊聯升,【從〖四民月令〗所見到的漢代家族的生產】,【食貨】,一卷六期,頁八以下。
[49]守屋美都雄,【中國古歲時代の研究】,東京,一九六三。
[50]石聲漢,前引書,卷四,頁一0。
[51]Fei and Ranis, op.cit.,p.393。
[52]【史記】,卷一二九,頁一一。
[53]嚴可均輯【全後漢文】(世界書局影印本),卷六二,頁五;【後漢書
集解】,卷五四,頁一引【續漢志】。
[54]陳直,【兩漢經濟史料論叢】,西安,一九五八。頁六八。
[55]【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z址】,頁一一九、一二五--一二六。
[56]例如,Etienne Balaz,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Bureaucracy(Translated by H.M.Wright,New Haven,1964),pp.15―16.
[57]宇都宮清吉,前引書,頁一0九--一一九。
[58]許倬雲,前引文。
[59]同上,又,Balaz,pp.15--18,41--42.
[60]【後漢書集解】,卷三二,頁一。
[61]金髮根,【永嘉亂後北方的豪族】,台北,一九六四,頁一一--一二、
二八--三一。
[62]William Skinner在十八世紀的中國社會,也發現這種現象。參看其『Chinese Peasants and the Closed Community:An Open and Shut Cas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XⅢ(1971),p.270.但須注意者,漢代與十八世紀,政治制度各異,生產力也不能同日而語,率爾比較,仍須十分謹慎,並且不可忽視其中的差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