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3|回覆: 0

[論史] 東漢宦官和外戚的鬥爭(3)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28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風雲網
我們從上面所舉幾次宦官外戚鬥爭的例子也可以看出,這些鬥爭實質上是皇權和世家豪族的鬥爭。【後漢書・宦者列傳・鄭眾傳】載:『和帝初,竇太后秉政,後兄大將軍憲等並竊威權,朝臣上大莫不附之,而眾獨一心王室,不事豪黨,帝親信焉。』朝臣上下與外戚竇家結成一體,組織世家豪族集團,而宦官鄭眾卻一心王室不事豪黨。宦官、外戚分野的性質是很清楚的,一是皇權的支持者,一是世家豪族的代表。世家豪族政治經濟權力的發展,要求削弱皇權,削弱皇權對他們的干涉、限制。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有皇帝才有宦官,有皇權才有宦官權,宦官的立場就是皇帝的立場,宦官要求皇權對世家豪族特權的限制。  
桓帝、靈帝時期,是宦官在和外戚鬥爭中佔優勢的時期。這時期的政治也更加腐敗。桓帝既然得到單超、徐璜等宦官的幫助殺了梁冀,收回了皇帝的權力,當然要感激單超等五人,於是同日封侯,宦官在政治上的權力大為增長。【後漢書・宦者列傳・單超傳】就說:『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政治日趨黑暗。宦官五侯的『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宗族賓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同上)。中常侍侯覽,家在山陽;小黃門段,家在濟陰。兩人都在濟北境內興立田業。『僕從賓客,侵犯百姓,劫掠行旅。』(【宦者列傳・侯覽傳】)侯覽『貪侈奢縱,前後請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同上)。凡反對宦官與宦官作對的大臣和地方官,不是被殺就是被投入牢獄。  
桓帝死,皇后竇氏為皇太后,臨朝聽政。立了個十二歲的小皇帝,即靈帝。以後父竇武為大將軍、前太尉陳蕃為太傅共同輔政,錄尚書事。陳蕃是東漢末年的名臣,聲望很高。陳蕃、竇武欲誅除宦官,事機不密,反為宦官所殺。宦官在政治上更有地位,政治也更加腐敗。宦宦張讓、趙忠等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殘,為人蠹害。』(【宦者列傳・張讓傳】)黃巾軍起義後,一個叫張鈞的小官,上書給靈帝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懸頭南郊,以謝百姓。』(同上)靈帝看了,大怒說:『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當有一人善者不?』(同上)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同上)皇帝對宦官稱起爹媽來了。  
桓、靈時期的宦官、外戚鬥爭,又增加了太學生反對宦官的新內容。他們反對宦官,主要是反對宦官弄權,造成政治上的黑暗,要求改革現狀。他們得到了朝臣和外戚的支持。因此,官僚、外戚、太學生組成反宦官的聯合戰線。  
官僚豪族和太學生反宦官的鬥爭日趨激烈,宦官對他們也發動反擊。宦官誣衊他們是想推翻朝廷,圖謀不軌的黨人,把他們逮捕、打殺、下獄,或禁錮終身永不得作官。歷史上稱作黨錮之禍。  
但是宦官的猖狂貪殘好景不長。前面說過,宦官只是皇帝的奴才。有皇權才有宦官的權,皇權一衰落,宦官的權也就完了。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把東漢帝國打得土崩瓦解。後來雖然由地方世家豪族的力量把黃巾起義鎮壓下去,東漢政權得到苟延殘喘,但是中央皇權被削弱了,地方世家豪族勢力更加強大了。宦官狐假虎威,借皇權欺壓世家豪族,也就不靈了。  
公元189年(中乎六年),靈帝死,他的十四歲的兒子劉辯被立為皇帝。貫穿東漢大部分歷史的宦官外戚之爭,又作了最後一次演出。當時,何太后(靈帝的皇后)的哥哥外戚何進要誅殺宦官,與何太后商議。何太后猶豫不決,何進招邊將董卓帶兵進京作幫手。宦官知道了何進的計劃,在董卓未到之前,假太后詔把何進誑進宮去殺了。  
司隸校尉袁紹曾和何進同謀誅殺宦官。何進死,袁紹就和他的從弟虎賁中郎將袁術領兵包圍宮禁,逮捕宦官,『無少長,皆殺之』。(【三國志・袁紹傳】)死者二千餘人。  
和過去的情況一樣,外戚何進欲除宦官是和官僚世家豪族合作的。袁紹、袁術兄弟就是『四世居三公』的汝南世家豪族。不同的是,這時世家豪族勢力和皇權力量的對比,已起了變化。這時中央皇權的統治力量已經衰落,世家豪族的勢力已經起來。何進雖死,代表世家豪族勢力的袁氏兄弟已無視宦官所假的皇帝詔令,卻能象摧枯拉朽一樣,一舉把宦官殺盡。  
宦官外戚的鬥爭,是東漢後期的大事。它的過程和性質,大體如上所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