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0|回覆: 0

[論史] 東漢少府中的尚書台機構龐大職權漸重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1-1-14 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西漢末年,朝廷政權落入陰謀家王莽之手,王莽在篡位前後,更改漢荊,模仿【周禮】設官,如將『九卿』中的大司農更名為羲和(後又更名為納言),將大鴻臚更名為典樂,少府更名為共工等。又改稱郡太守為大尹,改稱縣令、縣長為宰。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重新恢復漢家制度,在朝廷中以太傅為上公,但不常置。漢獻帝初年,董卓自尊為太師,位在太傅上。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亦稱『三司』,而太尉職權最大,為『三公』之首。
『三公』的下屬有長史、掾屬、令史、御屬等,其中太尉的屬官尤其多,如有掾史屬二十四人,分為西曹、東曹、戶曹、奏曹、辭曹、法曹、兵曹、倉曹等,有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令史又分記室令史、門令史等。建安末年,曹操為丞相,郗慮為御史大夫,罷『三公』之官。
東漢中央機構中『九卿』的名稱與西漢大體相同,但個別『卿』的職能有所變更,主要是少府中的尚書台權力漸重。東漢的少府設尚書令一人,尚書僕射一人(獻帝時置左右僕射),尚書台分為六曹,六曹尚書與尚書令、尚書僕射合稱為『八座』,每逢大事,『八座』聯名上奏。另外尚書台還設左右丞各一人,侍郎三十六人,令史二十一人。
可見尚書台機構龐大,其職權不僅在其他『卿』之上,甚至超越『三公』,使中樞機構形成『政歸台閣』的局面,東漢的尚書實為後世中央政府的雛形。因中樞權力集中在尚書台,『三公』形同虛設,使皇權更為集中。
東漢的地方官制仍沿用西漢郡國並置的制度,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國設傅一人,相一人。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功小者食鄉、亭。鄉侯、亭侯為東漢所特有,用於安置勛戚、功臣,但王侯的權力已遠遠弱於西漢。
東漢管轄京都的官員稱為司隸,其轄地包括西、東二京和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七郡,因職權重要,司隸的地位在『九卿』之上。
在司隸管轄的範圍之外,東漢設十二州,每州設刺史一人。東漢靈帝、獻帝時,有的州改設牧,權力增大,為豪強割據創造了條件。如劉虞為幽州牧,劉璋為益州牧,袁紹、曹操先後為冀州牧,劉表為荊州牧,陶謙為徐州牧等。州之下為郡,郡之下為縣,東漢地方官制已形成州、郡、縣三級制。
東漢設將軍掌管軍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品秩地位相當於公,前、後、左、右將軍的品秩地位相當於上卿。將軍之下設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及掾屬、令史、御屬等。對於少數民族地區,東漢專門設武官管理,如設使匈奴中郎將掌匈奴族之事,設護烏桓校尉掌烏桓族之事,設護羌校尉掌羌族之事等。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