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2|回復: 0

[史學] 宁夏"骨简"真伪待权威鉴定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08-5-7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英雄”还需问出处  

  这批“骨简”来自哪里?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与它们的真伪、价值、命运休戚相关。  

  赵培祥告诉记者,这些“骨简”均来自宁夏盐池县张家场。  

  张家场,在秦代就已存在了,汉代曾经建有相当规模的城池。现在,它隶属于盐池县的花马池镇,而古城遗址已是一片荒凉。在那里,不断有珍贵文物出土,盗墓活动一度也很猖獗。张家场汉代古墓群,曾是盗墓者瞄准的目标。种种迹象表明:张家场在当时的地位很高。因此,张家场古城遗址很早就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它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在那里发现汉代“骨简”,有其合理性。  

  赵培祥分析,这些“骨简”最初可能都是装在陶罐中、埋在城墙下面的。有些陶罐破了,“骨简”也就漏出来了。据说,有人曾在地面上捡到过。当地见过“骨简”的,大有人在。北京宁夏大厦总经理曹凯龙告诉记者还从北京故宫方面得到证实:故宫也收藏了“骨简”,研究人员还在上面发现了简化字。  

  从事民间收藏已有20多年的赵培祥,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骨简”的,直到2007年还在民间收购到少量“骨简”,其间,他还从盐池县直接收购到至今仍装有“骨简”的陶罐。当他花了很大精力对这些“骨简”进行释读、整理之后,他坚信:这些东西,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记者在赵培祥家中看到了装有“骨简”的据说源于汉代的两个陶罐。只见其中一个陶罐的罐口下面,有墨写的五字隶书:“上郡都尉府”,字迹十分清晰,这正是“骨简”中多次提到的名词。罐内的半罐“骨简”尚未取出,总共约有四五十枚,均呈浅绿色。显然,这样的颜色与其长期与铜钱共处一罐有关。从罐口望下去,“骨简”下面的铜钱清晰可见。赵培祥告诉记者,里面的铜钱约有几十枚,可以看出的是五铢和货泉两种。  

  专家呼吁尽快对“骨简”进行权威鉴定  

  由于不是考古发掘的“产物”,而是民间收藏,人们自然对这批“骨简”的真伪要划个问号。  

  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认为造假的可能性很小。他说,“骨简”造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古代的骨头;二是造假者要对汉代历史相当了解,照抄史书或胡编乱造,轻易就可识破;三是造假者要有非同一般的书法、雕刻技能。而这三个条件,是很难满足的,全部满足就更是难上加难。  

  宁夏某大学一位年轻教授对“骨简”持否定态度。他从用料、版式、雕刻、用语、地名、简化字等6方面提出质疑,其中有些论据也有说服力。在宁夏,同样持否定意见的,不只他一人。  

  年逾六旬的历史学者杨森翔在认真研究了这位教授提出的“六大疑点”后认为,每一个“疑点”都可以商榷,“六大疑点”不足以否定全部“骨简”。  

  记者注意到,尽管对“骨简”存有争议,但几乎没有人对“骨简”之骨的“古”产生怀疑。虽然有人认为有些字是刻在烧焦、变黑的骨头之上的,不大可能出自古人之手,但没有人认为其所刻之骨为现代之骨。  

  赵培祥曾带着这些“骨简”拜访过北京、上海、甘肃、广东等十来个地区的专家,都得到令他满意的结果。他说,一般造假者既不可能获取这些资料,也无法凭空想象历史事件。他还为此请教过多位书法家、雕刻家,他们都说自己既写不出来,也刻不出来。  

  赵培祥告诉记者,至今还没有召开过专门针对“骨简”的鉴定会或研讨会。时至今日,看过全部“骨简”的人也是屈指可数,而研究过每一枚“骨简”的人还没有,就是否定“骨简”的人,也只是看了很少的几片。  

  宁夏著名考古专家牛达生也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宁夏文联主席郑歌平认为,应该尽快将这些资料编辑成书,为研究者提供实物资料。  

  有专家建议,还可以到“骨简”的“出生地”盐池县张家场进行一些必要的考古发掘和社会调查,如果能发现同类“骨简”,再做相关鉴定、对比研究,就可以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了。  

  据说,“骨简”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由原来的每枚几元钱迅速飚升到几千元乃至几万元。记者了解到:有4枚“骨简”,竟然被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定出了24―30万元的拍卖估价。如果再不对这些“骨简”进行鉴定、研究、保护,将可能真的出现模仿造假、以假乱真的局面。  

  如果“骨简”是真的,那将震惊全国,引来专家研究的热潮;如果“骨简”是假的,那将使人们对造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其警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看来,及时的研究和鉴定十分必要,人们将拭目以待。记者庄电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