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5|回復: 0

[史學] 文献记载:朱元璋承诺216年后为其所诛功臣平反(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9-8-6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御笔亲署的洪武二十三年,就是杀李善长的当年。李善长确实是朱元璋的“股肱心腹”,《明史》说元璋打天下,“事无巨细,悉委善长,一切听便宜行事”,得天下后封韩国公,授太师丞相,位在徐达、常遇春、刘伯温之上,“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彼此还结为亲家,赐铁券丹书,“父免二死,子免一死”,可见优遇之极,倚仗之深。 但雄主驭下纯用权术,倚之深则忌之更深,待天下坐稳,就要杀功臣了。朱元璋先杀了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词连善长”,终于锻炼成叛国大案,善长“并其妻女弟┘铱谄呤馀人悉诛”,只驸马李祺“以公主恩,得不坐”,但旋即“亡故”,只留下他和公主所生的“皇亲外孙李盛庆”,也被“贬罚二百十六春为民”,赶回安徽老家去。
在“高皇”的赫赫“天威”下,胡惟庸案、蓝玉案都诛杀了好几万人。李善长也是“坐胡惟庸”的一个,他功居第一,挨刀自然也居第一,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令人“莫测”的是,将李氏后人(还是公主亲生的呢)“贬罚为民”的期限,何以不多不少恰恰定为“二百十六春”,又何以要承诺二百十六春后“复韩国公”、“还你开国勋臣”呢?是杀了“向后复查,毫不干你事”,于是这样来补救一下呢;还是“天誓我常害怕”,想给斫脑壳鬼一个“将来总会平反”的希望,免得夜夜梦见髑髅血模糊来索命呢?
无论如何,这“二百十六春”的期限是如何定出来的,总是“莫测”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刘伯温献出了比《烧饼歌》更神奇的秘本,使朱元璋真能未卜先知,知道明朝只有二百多年的气数,到“二百十六春”之后再来翻案,翻不翻得成,对大家都已经无所谓了么。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祺和公主的九世孙世选“捧高皇御笔龙封”进京时,明朝大势已去,救亡还来不及了。皇帝将此事交阁臣讨论,大家揣摩圣意,翻案不如不翻,于是说字迹不尽似太祖笔迹,又胡惟庸写作惟容,李祺写作李棋,可能有假(其实太祖高皇帝本是白字连篇的,如果是别人造假,又怎么会写错字)。仅因安徽抚臣查明,“盛庆以三岁贬,世选为善长后,俱实”;绩溪县令也奏称,“龙封相传已久,士大夫及里民俱知,非新造者”;《三垣笔记》的作者时司刑科,也力陈非假,世选方得免予刑罚,遣送回乡。(钟叔河 原题:二百一十六年后?)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