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30|回復: 0

[史學] 唐代的名片与唐朝人的自我宣传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0-11-16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名纸、名刺相当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名片,古代多用于启事拜谒。《太平御览》“刺”条《释名》曰:“画姓字于奏上曰画刺,作再拜起居,字皆达其体,使书尽边,徐引笔书之如画者也。下官刺长书中央,一行而下也,又有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秦汉时期人们拜访谒见时就开始用其通报姓名了。《史记》多有记载,如《张仪列传》曰:“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在纸张尚未发明之前,人们用竹木制成名刺刻上自己的姓名。西汉时称为谒,东汉则称为刺。随着纸的发明及广泛使用,纸逐渐代替竹木曰名纸,刺的名称仍沿袭使用。
投刺作为一种常礼,在唐代极为普遍。《全唐文》《全唐诗》中提到名纸、名刺、投刺的很多。“绝方朔之上书,罢祢衡之投刺”(李商隐《为某先辈献集贤相公启》)和“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孟郊《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用的就是汉代弥衡投刺的典故。唐代名刺由唐人自己书写,既可书官职、郡里,也可写姓名、字号,形状呈卷式。如“虽未执手,惜亏前意。谨封名纸,以抒末分,书用直叙,拙而不文。”(李观《贻先辈孟简书》)和“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元稹《重酬乐天》)
投刺是获得赏识的一种途径。《新唐书・文艺中》记载李白投刺益州长史苏F的情景,苏F见李白而惊异其才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云:“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且知此谈。“(《全唐文》卷348)可见这件事令大诗人自豪终生。
投刺获赏鼓励后继,令来者充满对成功的向往和自信。章孝标《送进士陈i往睦州谒冯郎中》云:“孤帆几日程,投刺水边城。倚棹逢春老,登筵见月生。饮酣杯有浪,棋散漏无声。太守怜才者,从容礼不轻。”诗人描写的是对投刺成功的想象;宋之问《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意随q叶尽,愁共柳条新。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诗人以“投刺登龙日”传达一种喜悦和自信。
投刺的对象一般是达官要员,当然,这些人中有知人善任者,善于奖励后进,如张说、顾况等;也有飞扬跋扈者,排挤贤良。齐己《勉吟僧》云:“千途万辙乱真源,白昼劳形夜断魂。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五侯门。”齐己,姓胡氏,名得生,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又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诗歌表现的就是他向权贵折腰投刺的无奈。《唐语林》(卷五补遗)记载李白在开元年间拜谒当朝宰相时,拿的就是自己书写的木板,上题“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答曰:“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又问:“何物为饵?”李白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宰相既惊异于李白的奇思,又不由表现出恭畏的神情。显然,李白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追求功名,而是要表现自己蔑视权贵、平交王侯的思想与傲骨。
并非所有投刺者均能成功,所以,有时名刺就成为一种意象,表达失落的心态。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中“飘泊怀书客,迟回此路隅。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表现的就是投刺者内心的犹疑不定,实际上是对投刺效果的怀疑。刘鲁风的《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更以夸张的手法,通过名纸久放生毛,都无人通报的实际情况,表达了投刺者惆怅失意的内心世界:“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的还有卢延让的《旅舍言怀》:“名纸毛生五门下,家僮骨立六街中。”
再看韩愈的《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谒,则患不能小书,困于投刺;欲学为佞,则患言讷词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а啥不终日。”和李观的《与房武支使书》:“恨天下丈夫,不可投刺;碌碌之类,虽投奚为?”其中的诗句“困于投刺”和“虽投奚为?”实际上都是描写投刺失败后的心态。
对于投刺持否定意见,并且大胆批判当时岌岌功名人士的是杨绾的《条奏贡举疏》:“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已,喧胜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垂训。欲其返淳朴,怀礼让,守忠信,识廉隅,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若不澄本,何当复清?方今圣德御天,再宁寰宇,四海之内,喁喁向化,皆延颈举踵,思圣朝之理也。不以此时而理之,则太平之政又乖矣。”文章以犀利的言辞抨击了当时人们投刺干谒、露才扬已的现象。
唐人的自我宣传意识强烈,他们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来推荐自己,而名刺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但是,并非所有的投刺均能成功,失败者也不在少数。但无论如何,投刺总是令人充满希望的,而且名刺在当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葛晓音先生在《论初盛唐文人的干谒方式》中所言:“干谒作为向先达者自炫才能的一种方式,往往要进献诗赋。特别是在唐初到神龙年间,进士不试诗赋的相当长时期内,干谒成为文人最重要的诗歌社交活动,对于诗歌发展的刺激作用,甚至超过了进士试。”正因如此,唐人的文学活动更具特色,文学传播活动也更为活跃。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