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7|回覆: 0

[史學] 三國人物 埋骨何方?(3)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4-4 0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三國藝苑
三,蜀漢

劉備墓
史稱『惠陵』,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內。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陵前有『漢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

武侯墓
位於勉縣在定軍山西北腳下。墓地320畝,林木蔭 翳,古柏參天。墓高5米,方圓60米,四周圍砌以八卦形花牆。墓前豎碑一塊,上刻『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護墓雙桂』,高達19米, 胸圍1米左右, 樹冠如蓋,濃 蔭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廟會。數以千計的遊客,踏青瞻謁武侯墓,盛況空前。 初建於公元234年,陵園現存建築多為明、清兩代 修建。陵園占地24萬平方米,墓區古建築有四合院,房舍40餘間,大殿神龕上有 諸葛亮泥塑彩飾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態自若。兩旁書僮像侍立,龕下兩旁是 關興、張苞塑像。東廂房闢為歷史文物陳列室;西廂房展示諸葛亮生平事跡。大 殿院中有碑石20餘塊。大殿獻殿懸有匾額,均系後代名人讚頌之詞,如『漢代元 勛』、『懦夫將後』;對聯如『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武侯墓在 大殿一,墓高6米,周長60米,青磚圍砌.墓呈南北向,取義北顧中顧,南立蜀漢。 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遮蔭,人稱『護墓雙桂』。墓前碑亭豎一石碑:『漢諸葛 忠武侯之墓』,雙桂之後有諸葛亮『寢宮』3間.陵園建築古樸,松柏常青,十分幽靜。 

龐統祠墓
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祠墓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墓基方圓10米,高4米多,由條石砌成圓形。祠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着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於河南許昌縣,資料不詳。

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鎮,系衣冠冢。真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東西80米,南北32米,保存一般。

關林
關林,又稱關帝冢,位於洛陽市城南7.5公里。關帝即關羽,是蜀國大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吳蜀爭奪荊州,關羽在湖北當陽為吳軍俘殺。吳國把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卻以王侯禮葬關羽首級於城南。
初稱『關冢』,明萬曆年間始在此建廟植柏,稱『關夫子冢廟』。清初名『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道光時改稱『關林』。清乾隆時加以擴建。今林園占地百畝,有翠柏800餘株,殿宇廊廡一百五十餘間,碑刻七十餘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獅、鐵獅子一百餘個。這裡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闢為洛陽市古代石刻藝術館。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為關冢。
大殿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着"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着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着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八角亭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築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聖之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關陵
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築風格。
現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長70多米。墓門北向,有明代建的『漢室忠良』石牌坊。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台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L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杆,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弔。

周倉墓
在當陽縣東南,麥城之西2公里,相傳為蜀漢名將周倉安葬之地 ,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圓形條石砌墓。墓碑上刻:『漢武烈候周將軍諱倉之墓』。1998年協天廟信眾捐資60萬元人民幣對周倉墓進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灣省宜蘭礁溪協天廟主委吳朝煌先生,將對周倉將軍重塑金身,以分靈儀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聖之靈。

鮑三娘墓
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鮑三娘墓V(傳為關索之妻),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V頂高為4米,是被盜後的殘墓,墓碑殘存,字跡依稀可辨,為『漢將軍索妻鮑夫人之墓』。

張桓侯祠墓
俗稱張飛廟,坐北朝南。位於閬中市城西,與著名風景區錦屏山隔江相望。總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三國時張飛受劉備派遣,率部鎮守閬中,並任巴西太守。221年劉備攻吳,為關羽報仇,臨發時張飛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諡封桓侯,葬於閬中。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閬中人民慕其忠勇,立廟以祀之,始稱桓侯廟。
現存的張桓侯祠,是一組明清時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建築群,由山門、敵萬樓、大殿、廂房、後殿、墓亭、墓和園林組成。
山門,為明代重建,四架椽屋,分心造用三柱,檐下斗拱六鋪作計心造。前有高2.5米石獅一對,龜跌雙龍圭額碑兩通,兩側各有9米長琉璃雕飾照壁,次間內各有戰馬、馬夫兩組着彩泥塑。
敵萬樓,明代建築。系頌張飛力敵萬人所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屋頂,上檐斗拱為四鋪作計心造,華拱兩側沿45出象鼻狀假昂,下檐斗拱清代維修改動,疊壘繁複,內柱承接上檐,為四瓣梅花形斷面柱。內有張飛部將子孫像四尊,高3米;石香爐一個,直徑1.2米。左右各接木牌樓一座,各施斗拱,牌樓兩側前後壁各嵌唐以來各時期石碑六通。
大殿,清重建,光緒九年間中治官率屬及民眾加以維修。面闊五間,歇山式屋頂,小式木結構建築,殿中塑張飛文身及侍從像三尊,內陳列張飛丈八蛇矛,點鋼鞭(原祠中遺物)、祭祀鼓、鐵鐘、鐵香爐。左右兩側壁嵌張飛八分書碑及清重建大殿功德碑等。左廂房陳列歷代文物,右廂房為張飛主要業績組像。
墓亭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內起一磚券,內塑3米高張飛武身坐像一尊,兩側有范疆、張達跪像,左右牆壁嵌有明、清石碑數通。亭後為張飛墓,墓為橢圓形,東西徑22米,南北徑32米,封土高出地面8米。墓上奇花異草與參天古木相輝映,寺姿異態,意趣橫生。
園林部分,為清代和逐年復修。主要有花園、梅園、桃園及休閒用房等。

勉縣馬超墓
位於陝西勉縣城西老城鄉馬公祠村。坐北朝南,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處。
劉備稱帝後,升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即現勉縣老城)。公元222年病逝於勉縣,並安葬在此。墓冢周長56米,高3米多。墓碑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所立,上刻隸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超墓』。現存大殿3間,東廂5間,碑碣5通。殿門楣上懸『漢料綰睢必搖

新都馬超墓
位於四川新都城南三里處桂林鄉馬超村,其墓宏大,前後基地三畝多,墓周栽植柏樹,砌築圍牆,專人看守,春秋祭掃,嚴禁在墓內樵採、耕種、侵葬。墓前鐫刻有:『漢驃騎將軍涼州牧馬公墓』的石碑。從新都去泥巴沱響水埝前的道路旁,曾立有一高大石碑上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諱超之墓。』清宣統元年四川提督馬維祺書寫『英風常振』匾額掛於祭禮堂上。為紀念馬超,歷代政權都把這裡的基層行政命名馬超村。

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趙雲墓位於大邑縣城東1公里的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泅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在十年浩劫中廟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壞。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趙雲雄姿,正定縣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趙雲廟,並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

黃忠墓
成都西郊IT口lS忠村,有三名ⅫS忠的墓。清道光五年v1825年w,r地名叫「u矢洹溝霓r民耕地rlF一K有「S侯Mh升之墓」的墓碑,贅人骨、一把和一K玉,即告知地主沅v字止唐,p流人,清代著名W者,楝F代著名W者⑾s的祖父,曾x授湖北天Th知h,不就w。墓碑上「Mh升」三字`,欏鋼M忠」。@f明此碑肯定不是三r期的f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輒S忠修葺墓r所立;但是,@也表明此就是年S忠安葬之地。於是,WRY博、名重l曲的沅便邀集l父老,共同捐Y修忘S忠墓,墓旁新建S忠祠。
修偷哪垢擼疵祝周Ls13米;墓@N植松柏,象徵一代名⒂㈧`不泯。祠人苡懸S忠全身坐像,白髯Lh,精神矍p。
1965年,榱誦拼公路,S忠墓被挖_,墓@柏湟脖豢撤ァ_@N今天人y以理解的F象,在那「左」A思想大行其道之r,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_始,「破四f」的狂潮呼[而恚S忠祠、墓更是y逃厄?#092;,塑像被拆В匾被砸。捉破模祠、墓綴跏然o存,惟N一空空棺。在暮色中向{吊者泣V「四人汀溝奶咸熳鐨小
「三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之H,人一再提及S忠祠、墓。?#092;然,r代l件和社氛不同了,S忠祠、墓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已迥往昔。然而,榱撕P民族秀鶻y文化,我仍希望有朝一日能蛑匭灤忘S忠祠、墓。

嚴顏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城西門。嚴顏,漢末劉璋之部將,三國時劉備克蜀仍封嚴為郡太守,其間屢建奇功,世人稱頌,各地曾修廟建祠以頌之盛德,巴州也如此操作。據【四川通志】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城西門外,舊有廟在墓後』。道光九年知州陸成本又在墓前修殿,刻石像以祀之。

魏延墓
在陝西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相傳蔣琬仁蜀相後,以魏延前期有功,為之禮葬建墓,並雕石馬於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馬,一殘破,一完整。於1973年移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

馬岱墓
位於四川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

姜維衣冠墓
位於劍門關內,土冢高1米,寬2米,長約3米,碑文書『漢大將軍姜伯約之墓』為後人所祀。

甘谷姜維墓
距甘谷縣城十里,墓分為上下兩層,從下層走向上層,要穿過九台石階,『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階中心,襯砌着兩顆篆形大字--『遠志』。姜維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肅靜,墓前豎立着一」塊墓碑,上面寫着『蜀漢大將軍姜維之墓』。墓碑後就是高大的墓,整個墓地與姜維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維35歲時就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重要職務,並屢立戰功;墓地直徑6.2米,表示姜維享年62歲,舉義復蜀,事業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維12歲時就聰明勇敢,結髮從軍。意味深長的姜維墓,象徵着這位精忠報國、馳騁疆場、血染蜀地的三國名將的一生。

李嚴墓
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蜀漢建興元年李嚴被謫貶梓潼為民,到建興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後葬於梓潼。有碑表,文革是墓遭毀壞,墓碑已失。

王平墓
王平墓位於四川省南充縣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為長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書『漢將軍王平之墓』,於1959年修公路時拆毀。王平墓是三國遺蹟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1981年5月,被定為縣級文物保持單位。

張嶷墓
在陝西南鄭縣柏鄉街。墓冢高10米,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厘米,寬57厘米。碑文曰:『漢蕩寇將軍張嶷之墓。』刻建於1922年。

張松墓
位於四川彭縣城西北關口鎮4公里的雙松樹。土冢高2米,周長約20米,墓上長有松樹雜草。無墓誌,一殘碑臥伏土中 ,碑文剝蝕。

孟達墓
在陝西旬陽縣廟嶺鄉王家山上。墓高據於山巔,呈覆斗形,封土高約3米,周長約10米。旁有一清代所建之磚塔,已殘破。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蔣琬祠墓
位於綿陽市西山,是三國蜀漢大將蔣琬的陵園。諸葛亮北伐曹魏時蔣琬任丞相府事,負責糧餉兵源供應。諸葛亮辭世後,任尚書令、大司馬等職,輔佐後主劉禪,堅持『聯吳拒魏』主張,後病故葬於西山。墓由長方形條石砌成,呈八角形,覆缽狀,分墓座、墓身、墓檐、墓頂四部分。通高3米,周長25米。有『漢大司馬蔣恭候墓』碑。墓前有翁仲、石馬等圓雕立像。祠內塑有蔣琬立身銅像。祠門有盛讚蔣琬襄助諸葛亮扶助漢室功業和高尚情操的楹聯:『小心自可襄諸葛,大度尤能恕二楊』。

費t墓
位於昭化古城東門一公里處的路邊一農舍旁,現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塊供人憑弔。
費t死後葬於昭化西門外,其墓歷代有培修,自明代以來規模更加宏大, 墓地四周有圍牆、神道、牌坊、碑亭、費公祠、草堂等,清代雍正十三年,果親王送六世達賴喇嘛返回西藏時路過昭化曾謁費t墓時題宣『深謀卓識』匾。
可惜,現在的費t墓僅存土半堆,高約3米,墓碑二塊,一題『漢尚書令費公敬侯墓』,一題『蜀漢大將軍錄尚書事成鄉敬候費t之墓』。旁立『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石碑。現在當地的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費大將軍。

向寵墓
在四川成都北公園內。公元240年,向寵征漢嘉郡少數民族遇害,相傳他待士卒寬厚,死時,士卒奮力搶回屍體,運至成都安葬。清代末年尚存墓冢,墓碑。今僅見g土遺址在園內東北角。

鄧芝墓
位於四川廣漢市向陽鎮,資料不詳。

南充譙周墓
譙周,字允南,三國時蜀漢巴西郡西充國縣(今南部縣)人,卒於公元 271年。 譙周曾在安漢居住過,故宅在今順慶城區五里店譙賢鋪,其子譙熙遵父 囑言,將靈柩運回原籍安葬。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徙墓於城西 十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仍迎歸葬於縣署後,萬曆初移葬縣署 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宮大門內)。『文化大革命』中,譙周墓被損毀, 1988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宮後院大花園 中。從花園正中過筆柏行道,登十二級石階即上墓台,墓前立一石碑,書 『漢譙周墓』四個大字。墓後有一道高約4米,長10.4米的粉白牆壁,正中 鑲嵌黑色大理石,陰刻隸書【漢譙周生平簡介】。墓右側一道高3米,寬1.91 米的粉白牆壁上,陰刻隸書【重建漢譙周墓碑記】。墓台前沿兩側及左右方 均砌有石欄杆,以供遊人憑弔瞻仰之後憩息。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