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9|回覆: 0

[快樂漢語] 『烏紗帽』與做官的關係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2-5-8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華文教育網
因是做官的象徵,『烏紗帽』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尋常。因此,探討一下烏紗帽的來歷,考證一下『烏紗帽』又是怎樣和做官聯繫在一起的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烏紗帽最早出現在東晉。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東晉成帝一時興起,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統一戴一種用黑紗做成的帽子,是為最早的烏紗帽。到了南朝劉宋時,有個叫劉休仁的名士別出心裁,製造了一頂用黑紗抽扎邊沿的帽子,也叫烏紗帽。因為樣式獨特,這種帽子很受民間追捧,很快風行一時,不分貴賤、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隋朝時,烏紗帽成了等級的標誌,烏紗帽上的玉飾數量有嚴格的級別限制,一品官紗帽上的玉飾可以有九塊,而六品之下的紗帽則不允許有任何玉飾。到了唐朝,烏紗帽更是搖身一變,身價倍增;據【唐書・輿服制】:『烏紗帽者,視朝及燕見賓客之服也。』【唐書】說得很清楚,烏紗帽是重要場合―――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所必須戴的,是正規場合禮儀所必需。在這一刻,烏紗帽完成了從灰姑娘到白天鵝的轉變。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為防止大臣在朝廷之上交頭接耳,就下了一道變態的詔書。命令所有的官員都要在烏紗帽兩邊各加一隻尺余長的翅子,並裝飾以不同的花紋以示官階。這樣,在朝堂之上,如果有人交頭接耳,兩隻帽翅自然擺來擺去,有時甚至可能會把對方的紗帽碰掉,出於禮儀的考慮,朝廷之上,交頭接耳的自然也就少了起來。


  烏紗帽最後一統天下是明朝的事情。1370年,明政府規定:凡文武官員入朝,必須要戴烏紗帽,穿團領衫。並且規定,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就越窄,反之就越寬。從此之後,烏紗帽成為了官員的專利品,普通百姓不許染指。從明朝開始,烏紗帽正式成為做官的代稱。



  烏紗帽由最早的百姓服飾,後來走向了廟堂,而後來又被作為限制官員交頭接耳的道具,最後終於成為了當官的標誌性物品,其中間的發展軌跡真令人生出無限感慨。(【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 郭燦金 張召鵬 著)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