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4|回覆: 0

[國學灌水]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詩作顯示有戀足癖(圖)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5-8 2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新聞網
  201258163011486.jpg

李白有一組詩,題目叫【越女詞】,共五首,我猜測這是李白初到金陵一帶時寫的。可能有人要說,『越』不就是浙江嗎?別急,我們且將這五首絕句慢慢看來。

    其一: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我認爲這首詩可能是李白早期到金陵時寫的,裡面反映了兩件事:一、李白吳、越不分;二、李白有戀足癖。

    雖然李白是個天才,但他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弱智。詩的題目叫【越女詞】,可是第一句就說『長干吳兒女』,『吳』是蘇南,『越』是浙江,這說明李白吳、越不分。而且他在前面又加上『長干』二字。李白自己寫過【長干行】,長干是地名,在金陵城的南邊。現在去南京,還能找到這個地方,秦淮河再往南,出了中華門,有個地方叫長干里,還有長干橋。此外,吳的中心區域是蘇州,而不是南京,但李白可不管這些。

    李白對『長干吳兒女』的感覺是『眉目艷新月』。李白的月亮,除了給他自己用,給他自己的妹妹用,給他的偶像用,然後就是給美女用。新月一樣明艷的女子,是李白對女人最好的讚美了。他對這個地方的女子,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是腳。這又暴露了李白一個很奇怪的愛好――李白有戀足癖。這可不是我給他羅織罪名,是李白自己說的――『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李白跑到吳地一看,發現這個地方的女孩子都不穿襪子,她們的腳好白啊!李白看得呆住了,從此心裡想的都是金陵女子。

    這組詩的題目叫【越女詞】,越女是很有名的。李白的小跟班杜甫寫過一首詩叫【壯遊】,其中有兩句:『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從中能看出唐人對江南女子的看法。『越女天下白』,女人爲什麼要美白呢?白了就好看啊!俗話說『一白遮百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這麼判斷的。李白和杜甫看女人的角度不一樣,杜甫看人家的臉,李白就死盯著人家的腳看。不穿襪子的腳,白如霜雪,李白就看呆了。可見,李白是有戀足癖的。
 
    其二:

    吳兒多白皙,好爲蕩舟劇。

    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這些女子不但長得白,還很活潑――『好爲蕩舟劇』。現在到秦淮河上還是這樣,還有許多小舟。吳姬操舟感覺非常好,明末的時候,『秦淮八艷』就乘著小舟在河上蕩來蕩去。唐代詩人中年紀稍微比李白大一點兒的,比如崔顥,寫【長干曲】也是這樣描述。李白初到江南,印象最深的就是江南的女孩都不穿襪子,腳特別白,水又暖,在水上划船,還把潔白的腳放在水裡。這些女子的眼睛特別活,會勾人。李白後面就招認了,他怎麼說?『賣眼擲春心』。『賣眼』這個詞,用得多好啊!那個腳特別白的南京女孩子很會划船,更重要的是她的船和你的船擦邊而過的時候,她會用眼波勾你一下。還不止如此,她還要『折花調行客』,主動調戲你。李白調戲女道士,他自己就覺得是極其幸福的事。可是更幸福、更讓他難忘的,是他一到南京的時候,被那腳特別白,特別活潑,眼波又會勾人的女子主動調戲。這些恐怕是職業女郎。我們再想一想,李白一到南京,爲什麼三十多萬那麼快就都花完了?他自己說是組織黑社會花掉的,我估計一部分是花到青樓里去了。

    其三:

    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這女孩子不但會勾人,而且還很有技術含量。南方女子,她除了調戲你,還讓你有種想搭又搭不上關係的感覺。就像李白【相逢行】詩里寫的『相見不得親』。見到李白了,人家就笑著躲進荷花叢里去了。李白在外面等她出來,但是她假裝害羞不肯出來。

    其 四: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東陽也是南方的一個地名。李白講女孩子漂亮,主要就是腳白。『素舸郎』就是李白自己,自己划著船去找人家。因爲長干那個地方大家都划著船,崔顥【長干曲》裡寫『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南京的女孩子特別會調人,故意把船劃近了跟你搭腔,套磁,說看看咱們是不是老鄉。李白是一個異鄉人,更要被她們善意地揶揄和調戲了。李白初到江南,看見漂亮的女孩子,不穿襪子,腳很白。人家調戲他,他就跟蹤。人家躲到荷花叢里去了,到半夜才出來。『相看月未墮』,明月之夜,跟腳特別白的女孩子在一起,好幸福啊。可是這樣的女孩子你只能看卻得不到的話,那可就要『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連肝腸都會愁斷了。李白一到南京,就被金陵女子俘虜了。

    文章摘自【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