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5|回覆: 0

[史學] 讀【史記】:被濫用的李陵(三)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0-10-8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一元一
我們知道有時候人讀書太多,又太相信書上寫的東西就容易迂腐。其實豈止是書,人對任何東西產生過分的精神和心理依賴都會迂腐。比如太過於相信權力、暴力、金錢甚至愛情的人都可能迂腐。依賴書本的迂腐是酸的,俗稱書生氣;依賴權力和暴力的迂腐是鹹的,俗稱血腥氣;依賴金錢的迂腐是臭的,俗稱銅臭氣;依賴愛情的迂腐是甜的,俗稱脂粉氣。
亂世的迂腐豪情鐵血,治世的迂腐社會和諧,盛世的迂腐雄才大略,末世的迂腐鴛鴦蝴蝶。非常不幸,地球上不迂腐的世道根本沒有,所以這世上真正不迂腐的人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而李陵更不幸,因為他一人占了兩樣迂腐:崇尚暴力又太相信書本。一貫的暴力傾向加上對書本的盲目信從導致了他年輕時的偏執人生。
單于當然不會給李陵當曹沫的機會。
事實上,單于是一個人生觀積極向上的人,他本來就認為興師動眾追殺李陵是沒意義的事,眼看着一萬多人因為手下不拋棄、不放棄的執着而不能好好活着單于感到非常惋惜。所以單于根本不可能跟李陵單挑,因為那顯然沒意義,他不僅要自己好好活,還希望李陵也能好好活。
李陵站在銅牆鐵壁的匈奴大營外,感到空前地絕望,他顯然也感覺到了自己所謂『丈夫一取單于』是一件沒意義的事,他知道此刻單于正在等待他倒下,死去或者投降。
去死或者不去死,這是一個問題。
『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漢書】)』從李陵散步回來發出的這聲嘆息我們可以感受到李陵對生命無限的留戀和熱愛,畢竟當時的李陵還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陽光男孩。二十歲,花樣年華,這是十二點吃飯一點就會餓的年紀,這是看到漂亮女孩就會無限遐想的年紀,這是想吃、想愛、想成功、想幸福的年紀。
然而李陵在這樣的年紀卻不得不開始對死亡的形式和生命的意義進行認真而痛苦的終極思考。
   一樣的青春迷茫,不一樣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也許這就是英雄家族的悲劇宿命。
陽光男孩李陵留戀生命,那些同樣陽光的荊楚勇士何嘗不是如此,年輕的勇士們冒着違反軍紀的風險偷偷帶着女人出征,突破重重障礙殺出一條血路肯定不是為了當烈士。於是他們開始給李陵找台階了,由此看來『荊楚勇士』不僅善戰,他們的情商顯然也比匈奴的當戶和君長高出許多。他們勸李陵『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漢書】)』荊楚勇士們沒有世受國恩,他們背井離鄉戍邊多年,又跟隨李陵遠征,九死一生,現在已經箭盡刀折、無力再戰,他們的內心相信自己已經盡到了對帝國的責任。
『荊楚勇士』們顯然不願意跟着李陵當烈士的陪葬,李陵戰死至少可以光宗耀祖,甚至像韓千秋那樣給兒子撈個侯爵當地主。然而陪葬的『荊楚勇士』們註定只能成為無名英雄,連個紀念碑都撈不到,那遠在荊楚水鄉的老人們將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兒子埋骨何處。
於是『荊楚勇士』們開始勸降了,意思很明白,語言很婉轉,既然浞野侯趙破奴可以投降為什麼都騎尉李陵不可以?當年浞野侯趙破奴兵敗投降匈奴以後十年再次逃亡回歸漢朝,居然得到了漢武帝寬厚的對待,不僅沒有降罪,還繼續享受相應的幹部待遇。這事就發生在李陵出征的前一年,實在讓人不得不舉一反三。
但是此時的李陵非常清醒,這個台階肯定不能下,戰敗被俘那是工作能力問題,率部投敵那就是政治立場問題了。於是李陵很堅決地回絕了部下的建議,『吾不死,非壯士也。(【漢書】)』不論這句話是不是出於李陵的真心,此時的李陵畢竟在政治立場上和武帝劉徹站到了一起,既然自己出征的時候帝國一號首長劉徹『壯之』了自己,失敗以後當烈士就是自己唯一的命運。
一個李陵倒下去,千萬個李陵站起來,這才是武帝劉徹要的效果。
李陵下令毀掉了旗幟,把值錢的珍寶挖坑埋了起來。
然後李陵再次嘆息『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漢書】)』李陵對祖傳的箭法非常自信,他認為只要還有幾十支箭,就有可能突圍出去,遺憾的是此時的李陵已經沒有武器可以跟匈奴拼命了。李陵非常理解手下求生的渴望,無論從道義還是從感情上來講,他也不願意帶着這些朝夕相處的弟兄們毫無疑義地送死。於是他讓大家分散突圍,如果有人能活着回去就可以向武帝劉徹匯報此次出征的情況。客觀地說,李陵的這次出征以少擊眾,縱橫匈奴境內千里,消滅了數倍於己的敵人,完全可以稱得上雖敗猶榮。此時的李陵最擔心的就是如果全軍覆沒,無一人逃脫,那麼自己這次艱苦卓絕的遠征很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迷案,身後史冊上的榮辱只能任人演繹了。
李陵把最後的糧食分給了手下士卒,每人兩升乾糧,一大塊冰(可以化水解渴),然後李陵和大家約定:不論是誰,只要能活着突圍出去就趕到當初出發的地點遮虜障匯合。
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後來四百多名荊楚勇士通過不可思議的殘酷淘汰倖存下來,陸續到達遮虜障,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然而,李陵和韓延年樹大招風,顯然已經很難脫身了。
當日半夜,夜黑風高。
李陵和韓延年跨上戰馬,命令手下擊鼓召集部隊一起出擊。
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戰鼓居然沒有敲響。【漢書】中的記載是這樣的『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漢書】中對戰鼓沒有敲響的原因沒有記述,可以想象此時這支原本鋼鐵意志的荊楚勇士軍團已經軍心渙散,甚至可能已經提前執行了騎都尉李陵分散突圍、各自逃命的命令。
此時的李陵沒有苛求手下,他知道一切只能聽天由命了。
李陵和韓延年趁着夜幕騎馬飛奔,身後只有十幾個士卒跟隨。
單于知道自己的對手是步兵軍團,因此從夜幕中飛奔出來的幾匹戰馬異常醒目,單于對李陵的最後一擊開始了。
『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漢書】)。』
韓延年,這個不甘平庸的烈士子弟,最後也當了烈士,用自己年輕的鮮血延續了家族的榮譽。陽光男孩李陵最後終於給自己找到了台階,自己當初只是承諾『以五千步卒涉單于庭』、『分單于兵,毋令專向貳師軍』,從實際效果來看李陵做到了。既然那近在百里之內的帝國對自己的生死毫不關心,李陵也就實在捨不得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壯烈犧牲當烈士。
於是李陵投降了,當了叛徒,投降前他說『無面目報陛下』。
事實上,此時坐在重重城牆包圍着的未央宮裡的漢武帝劉徹並不是毫不關心李陵的生死,準確地說劉徹只關心李陵怎樣去死,他甚至已經在內心裡盤算着怎麼給反擊匈奴的革命烈士李陵開追悼會了。劉徹根本沒有想到李陵會當叛徒,因為在皇帝的劇本里只有活着為他拼命的戰士和死去埋骨荒野的烈士,而不存在叛徒這樣的角色。
【漢書】記載『陵敗處去塞百餘里,邊塞以聞。』可以想象,當時邊塞的情報肯定已經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未央宮,劉徹沒想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青年李陵比他的爺爺和老子還能打,居然能在十萬單于鐵騎的圍追下一步步向着漢朝邊境的長城突圍了過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