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2|回覆: 0

[史學] 馮天瑜:值得重新體味的清民之際的『封建』觀(1)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0-10-26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國學網

在漢字文化圈,日本率先於19世紀70年代以『封建』對譯西方史學術語feudalism,至19世紀80~90年代,『封建』已在日本成爲一個流行的新名,它是這一漢字詞古典義(封土建國、封爵建藩)與feudalism西方義(封土、采邑)相通約的產物。而恰在此時,中國人開始注目於日本的明治維新,借用包括『封建』在內的日譯新名也自此開啟端緒。經過一段消化吸納,清末民初一些先進的中國人形成自己的封建觀,並以之表述、詮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特定段落。  
一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日本國志】的『封建』用例

以筆者閱覽所及,中國人最先稱日本前近代社會爲『封建』並介紹明治維新『廢封建』舉措的,是清朝駐日本外交官黃遵憲(1848~1905)的詩文。
    (一)  【日本雜事詩】的『封建』用例
    黃氏是中國深入考察、介紹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人。1877~1882年,他以清朝駐日使館參贊的身份,在日本渡過四年多,直接觀察、感受明治維新,並留下史志體的【日本國志】以及吟詠日本政事、民情的【日本雜事詩】。兩書多有述及『封建』的處所。
    【日本雜事詩】卷一第6首,有『劍光重拂鏡新磨,六百年來返太阿』之句,黃氏自注云:『源、平以還,如周之東君,擁虛位而已。明治元年德JiI氏廢,王政復古,偉矣哉中興之功也。』[1](P36)講的是自源氏、平氏形成武門政治格局、導致封藩林立以後,天皇成爲類似東周天子那樣的虛君,直至明治間廢除德川幕府,才由六七百年的封建制復歸王政(中央集權制)。
    第3l首有『國造分司舊典刊,華花莫別進賢冠。而今指令諸台省,押印唯憑太政官』之句,講的是明治維新改變武門柄政、集權於中央的太政官。黃氏對這段詩句作注日,『猶變封建爲郡縣也』,此爲畫龍點睛之筆。光緒十六年(1890),黃氏在倫敦改訂【日本雜事詩】,上述詩句變爲:『國造分司舊典刊,百僚亦廢位階冠。紫泥鈐印青頭押,指令惟推太政官。』大意略同,而變封建制爲中央集權制的含義更加明確。黃氏對這段詩作的注文日:
上古封建,號爲國造。奉方職者,一百四十有四。後廢國造,置國司,猶變封建爲郡縣也。天智十年,始置太政大臣(三公首職,猶漢相國)、左大臣、右大臣,相沿至今。然自武門柄政,復爲封建,太政官勢同虛設。明治維新後,乃一一復古,斟酌損益於漢制、歐邏巴制,彬彬備矣。日太政官,有大臣參議,佐王出治,以達其政於諸省。[1](P67)  
    黃遵憲此一詮釋,用語古雅,然其歷史觀念卻相當先進,對日本從古代到近代政治體制的變遷,梳理得十分清晰:日本古代由封建變郡縣,中世又從郡縣復爲封建,明治維新時期,參酌中國秦以下的郡縣制、歐洲各國近代政制建立起以太政官爲主官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日本雜事詩】光緒十六年改訂本,對原本刪7首,增53首,所增之一爲:
呼天不見群龍首,動地齊聞萬馬嘶。甫變世官封建制,競標名字黨人碑。[1](P38)  
明確指出,明治維新的重要舉措――廢藩置縣的要領,是改變職官世襲的封建制,代之以郡縣制,進而形成近代政黨政治。黃氏將近代政黨與漢唐宋明之黨社相比擬,擔心因政黨政治引發黨爭之流弊。
    【日本雜事詩】運用新名不少,據統計約120個,源於日譯歐美的新名約70個,如『國會』、『政黨』、『民權』、『解放』、『自由』、『共和』、『改選』、『中學』、『記者』、『博物館』、『警視廳』、『火輪舟』、『窺朦鏡』等;取自日本固有詞語約50個,如『國學』、『國字』、『權妻』、『藝妓』、『太政官』、『伊呂波」等。黃遵憲所用『封建』、『封建制』,既是對日本當時流行的新名的採用,也是對漢語舊名的襲用。  
   (二)【日本國志】的『封建』用例
    黃氏的【日本國志】(該書雖於1896年出版,但1887年已經撰成)也論及『封建』,稱日本古代各州遍設朝廷任命的國司、郡司,『一變而爲郡縣』。至鎌倉幕府時期,『裂地以授家臣』,『地頭往往世襲,國司不復赴任,於是封建之勢漸成』。至足利幕府時期,這種分權態勢更加明顯――
分國郡而封家臣,稱爲守護,三管領四職以下,皆以地傳之子孫。……於是形勢一變而爲封建。……關原役畢,德川氏統率諸氏,分封其子弟功臣;    其後加削增減,頗易舊封。[2](【地理志】)
    在介紹鎌倉、足利、德川三個幕府時期的封建制以後,黃氏論述明治維新在『復古』的名義下,變封建爲郡縣,文曰:
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復爲郡縣之治,凡五畿七道    七十三國,二京三府六鎮三十六縣。[2](【地理志】)
黃氏【日本國志】的上述文字,精要地概述了日本封建制從成長到消弭的全過程,反映了日本政制變遷的實況。
    黃遵憲在詩文中並未對『封建』一詞重新下定義,然考其語境,他的『封建』,古義與近義、中義與西義貫通無礙,實屬高明之語用,是清末民初開眼看世界的士人使用新名『封建』的先導。戊戌變法前夕,中國報刊常稱日本江戶時代爲『封建』、稱明治維新爲『廢封建』,如【時務報】1897年7月29日載文日:『日本既廢封建制度』,『當是時民間風氣大開』;【知新報】1898年7月9日載文日:『善夫,日本之維新也……削大將軍之權,移封建爲縣郡,知縣以親王領之,故下情無不上達。』此種『封建』用例,都與黃遵憲詩文一脈相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