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7|回覆: 0

[史學] 資中筠:最重要是讓年輕人知道真實的當代史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11-2 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核心提示:當時,所有東西都是憑票的,一張糧票可以困死人。一個人餓得要命,如果沒帶糧票,他怎麼着也沒辦法買到一碗麵吃,就到這樣的地步。那時候的住房面積是多少?一直到80年代我在美國所的時候,每年到了分房子大家都打破頭,就為了一平方米兩平方米。好多人結婚很多年都沒有房子。大家都窮得不得了。但上面有特權的一小部分人的生活跟大家是完全不一樣的。只不過我們根本就看不見。部長以上的人是有特殊供應的,所謂『特供』。他可以到某一個商店去買東西,他們是不缺的。那時候公費醫療,也只有在國營企業的職工加上公務員才能享受,廣大的農民是絕對沒有保障的。  


    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知道真實的當代史。


  


201011295248108.jpg





  2010年10月19日,資中筠在北京家中(攝影:姜曉明)


    本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10月25日第37期總第230期,作者:劉子超,原題:【資中筠 思想者斗室中的天下】


    從體制內的幹部到體制內的研究者,再到視獨立為生命的學者,耄耋之年的資中筠詮釋了自由思想和啟蒙的價值


    資中筠:1930年生於上海,原籍湖南。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方語文系。通英、法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所長。原【美國研究】主編。主要著作有:【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2007年修訂版改為【冷眼向洋書系】單行本,資中筠撰寫部分更名為【二十世紀的美國】)、【散財之道--美國現代公益基金會述評】(2006年修訂版更名【財富的歸宿】)、【資中筠集】(學術論文選集)等。已出版的隨筆集有【學海岸邊】(與陳樂民合著)、【讀書人的出世與入世】、【斗室中的天下】。


    陳樂民先生走後,資中筠一直很忙。有不少雜誌報紙約她寫些紀念文章,可她寫不出來,也不願去想。她有意忙着開會、講學,雖然沒有有求必應,但比平時接受邀請積極得多。她說,這是為了避免閒坐獨思,用許多事塞滿時間,塞滿腦子,忘記那變故,忘記自己餘生將獨處的前景。


    她坐在客廳里。旁邊是每天彈奏的鋼琴。牆上掛着陳樂民先生的書法,氣韻雅致。曾經,兩人早飯之後各自工作,下午寫文章或看書。四點鐘喝紅茶,吃點心。他們在學術上的地位令人敬仰。即使已至暮年,他們念茲在茲的仍然是啟蒙和知識分子的擔當。


    資中筠成長在天津,父親資耀華是著名銀行家。資中筠曾考入燕京大學,但上了一年卻選擇退學,報考更加心儀的清華大學。她對那個備考的暑假記憶猶新。她住在北平的親戚家,每天泡在文津街的北平圖書館。上午複習要考試的東西,中午買一個燒餅,下午就隨便看【西廂記】之類的閒書。後來,她考入清華大學,當時的文學院名師薈萃,院長是馮友蘭,錢鍾書、雷海宗、溫德(美國)、楊絳等都曾是她的授業老師。


    畢業後,資中筠開始從事外交工作。1953年,她調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之後派駐維也納。當時維也納被英、美、蘇、法四國共同占領,中國的書記處在蘇占區,實際上是配合蘇聯外交宣傳的機構,成員除了資中筠、陳樂民,只有書記李一氓夫婦和一個四川廚師。因為地處資本主義國家,根據當時紀律,出門必須兩人同行。在這種紀律下,資中筠經常和陳樂民共同出入,因而熟悉起來。


    1956年,『匈牙利事件』發生。李一氓回國,經決定不再調回。整個維也納的中國辦事處只剩下資中筠、陳樂民和一名廚師。那時候沒有大使館,與國內通訊不便,而隨着奧地利的統一,世界和平理事會被認為是共產黨領導的左派組織,遭到查封。資中筠和陳樂民因為共患難而相愛了。1957年7月,他們回國休假結婚,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只有同事們湊錢送來一個暖壺、一個臉盆。這之後,他們相伴了51年。


    1959年,陳樂民和資中筠受命從維也納回國。陳樂民曾說,他是幸運的,因為他親眼見證了中蘇關係從『兄弟般』的友誼到完全破裂的過程。『文革』爆發後,資中筠和陳樂民作為『修正主義幹部路線』的典型,被下放河南幹校。兩年後,中美關係破冰,為了適應新的外交需要,資中筠和陳樂民被調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負責外事接待工作。


    陳樂民曾回憶說,當時中國很窮,接待卻不惜血本,請來的人吃住都是中國出錢,而且大多是左派,只會說好話,不會說壞話。正是在這樣的接待工作中,資中筠和陳樂民逐漸感到,作為知識分子,獨立和自由的思考是何等重要。


    改革開放以後,資中筠和陳樂民分別進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和歐洲研究所。他們多次到海外講學訪問,在歐洲和美國的研究上堪稱一代大家。為了能以獨立知識分子的身份暢所欲言,1991年,資中筠辭去了美國研究所所長的職務,專心著述。


    有感於半生的閱歷,資中筠和陳樂民始終念念不忘的是知識分子應該保持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直至暮年病重,陳樂民仍然孜孜不倦地寫作【啟蒙札記】,希望年輕人能通過他的筆觸了解西方的文明是怎麼樣從古到今--因為『了解歐洲文明,是為了把它當作參照,更好地了解自己』。


    資中筠同樣強調啟蒙的重要性。她說:『「啟蒙」就是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在長期思想禁錮的制度下,知識分子需要自己解放自己,爭取人格獨立,減少依附性,堅決抵制頌聖文化。』


    如今,這位80歲的老者仍然忙於著述和演講。『我想有一個講台總是好的,』她說,『總會有一些人聽得進去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