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1|回覆: 0

[史學] 李世民:明君之側多良臣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11-29 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博報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中國自古以來最開明的皇帝。注意,不是最開明的皇帝之一,而是最開明的皇帝。他認為只有昏庸的皇帝,而沒有昏庸的臣子,因為明智的皇帝是不會任用昏庸臣子的。唐太宗衡量一個臣子是否有才智,很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看他是否敢於向皇上直陳治國的良策。『每想到臣下有正言直諫,可以用來施行於政治教化的,都應當把他們當作良師益友看待』(每思臣下有讜言直諫,可以施於政教者,當拭目以師友待之)。
    在這種寬鬆的民主政治環境下,李世民身邊就聚集了許多忠臣良將,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魏徵。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內待,為維定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曾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知道真相的李世民不但不殺魏徵,反而把他奉為坐上賓,他敬重魏徵對主子的忠誠和坦直。貞觀十三年,魏徵曾上奏章直陳唐太宗『十大罪狀』,但唐太宗不但不怪他,反而給予之重賞。
    貞觀六年,有人告發尚書右丞魏徵,說他偏袒親戚。太宗派御史大夫溫彥博去調查,結果是別人誣告。可能是為了維護皇上的面子,溫彥博在向李世民匯報時說:雖是污告,但魏徵也不是沒有可以責備的地方。於是太宗就讓溫彥博傳話給魏徵:『你規諫匡正我達數百條,你也得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幾天後,魏徵見到太宗說:『前些日子,溫彥博奉命宣讀陛下我說的話「要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這話就不太對頭了。我聽說,君王與臣子意氣相合,道義上都是一個整體,沒聽說過要心存公道,只注意言行舉止的。如果君臣之間這樣相處,那麼國家的興盛衰亡,誰還會跟你說呢?』太宗心裏一驚,忙道歉說:『我前幾天說出這樣的話,已覺後悔,實在是太不應該了,你千萬別往心裏去。』
    魏徵說:我把身子交給了國家,按照正道行事,一定不敢有什麼欺罔行為,但願陛下使我成為一個良臣,不要讓我成為一個忠臣。
    太宗問:良臣與忠臣還有不同嗎?
    魏徵說:良臣能使自身獲得美名,使君王享有崇高的稱號,子孫一代代地相傳,榮華富貴也就一直延續下去。忠臣則只能使自身遭受誅滅,讓君王承擔了殺害忠臣的惡名,家與國家都蒙受重大的損失,而獨他享有忠臣之美名。
    太宗立馬說:你一定不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一個良臣,我也一定不會忘記國家的根本大事。並賞賜魏徵二百匹絹。
    為了讓太宗能更好地辨別忠奸,魏徵特上奏太宗,引【說苑】『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之說,講述了政府官員的『六榮』與『六恥』。官員的『六榮』為:一是能看到國家存亡的跡象,把災難消滅在萌芽狀態,使國君穩坐江山,這是聖臣;二是竭盡心力操勞國事,國君有好的想法就順勢促成,國君有過失就及時匡正,這是良臣;三是為國君舉良賢才,用古代的明君聖賢去激勵國君,這是忠臣;四是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成敗,並提前作好『應急預案』,切斷禍源,轉禍為福,使國君始終沒有憂愁,這是智臣;五是公正司法,不貪污、不受賄,不追求俸祿,飯食節簡,這是廉臣;六是國君昏庸,國家發生了混亂,不去阿諛奉承,敢於忤犯國君嚴厲的臉色,批評國君的過失,這是直臣。官員的『六恥』為:一是安於作官,貪圖俸祿,不辦公事,毫無主見,這是充數之臣;二是國君說什麼他都說好,國君幹什麼事他都說對,暗中注意尋求國君所喜好的東西獻給國君,這是阿諛之臣;三是內心充滿奸險邪惡的念頭,表面上花言巧語討好上司,他想舉薦誰就大肆讚揚那人的優點,掩蓋那人的缺點,他想排擠誰,就大肆張揚誰的過失,隱瞞他的優點,使國君賞罰失當,號令不行,這是奸臣;四是狡黠足以用來掩蓋他的過錯,詭辯足以用來遊說,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然後在亂中謀取自己的私利,這是佞臣;五是大權在握,專橫跋扈,國家的法令、國君的旨意全不放在眼裏,為了保護他那個利益集團,不惜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製造冤、假、錯案,這是逆臣;六是用花言巧語矇騙國君,使國君作出錯誤的決策,偽造國君的旨意,以權欺法,最終使社會公理淪喪,國家將亡,這是亡國之臣。
    太宗看了魏徵的奏章,十分讚賞,並下發文件,讓各級政府官員認真學習此『六榮』、『六恥』。
    在此『六榮』、『六恥』思想教育下,許多官員紛紛爭當良臣。諫議大夫褚遂良看到供給魏王李泰府中的物資數量超標,就上書勸諫,說太宗你即使寵愛庶子,也能讓他待遇上超過太子,更不能太奢侈。李世民表示完全接受他的意見。張玄素在兼任太子左庶子期間,看到太子承乾天天在宮中作樂,不務正業,便極力勸諫。承乾不但不聽,還派了奴才趁玄素上早朝之機暗算他,差點把他打死。當時承乾喜歡建造亭榭樓觀,窮奢極侈,開支巨大,玄素堅持上書規勸。承乾看了諫書,大怒,動用『黑社會』去殺張玄素。 然事情敗露,李世民黜除了太子承乾。太宗還向各位大臣表示:我現在的志向在於使君臣上下齊心,各盡到最公正之心,共同商量來實現天下大治。你們各人務必要竭盡忠誠,直言規諫,批評我的缺點和過失,我決不搞文字獄,讓你們因言獲罪,更不設置『敏感詞』,讓你們不能直言,也沒有最高指示,讓你們不敢提出異議(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理道,公等各宜務盡忠讜,匡救朕惡,終不以直言忤意,輒相責怒)。
    唐太宗儀表威武,面容嚴肅,百官進見時都有些害怕。太宗知道這個情況以後,每次接見下臣,都做出和顏悅色的樣了,以期聽到臣下的直言真情。他對大臣們說:一個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須要有一面鏡子,一個國君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藉助於忠臣,國君如果自以為是,對國君的錯誤,臣子又不敢匡正,這個國家想不滅亡是不可能的。然而,國亡了,臣子們也不能單獨地保全自己的家,就象隋煬帝那樣殘暴淫虐,臣下都閉口不說話,終於使隋朝滅亡了,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也被殺了。前朝的事還歷歷在目,為了咱們共同的利益,你們今後看到我作的事不利於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規勸。
    可以這麼說,盛唐的出現,不僅是因為李世民是一個十分出色的軍事家,,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在商處國家大事時的民主自由態度,從而使他的身邊現出了諸多忠賢之臣。在說到這些良臣時,李世民常表示:『我有小善,他一定順勢助我,我有小過,他不怕冒犯我直言勸諫(吾有小善,必得順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在他心愛的臣子虞世南去世時,他還寫詩弔唁,又下令將虞世南、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位良臣的像,畫在凌煙閣的牆壁上,以示紀念。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