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0|回覆: 0

[史學] 奪鹽戰爭:逐鹽天下 問鼎中原(2)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12-13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歷史綜合
南唐興亡:生死攸關的江淮鹽場
南唐一度是五代時期南方最強大的割據政權,勢力橫跨今江蘇、安徽、江西各省。最重要的,是曾長期占據著江蘇省的大部分海岸線。這是南唐國家經濟繁榮的最根本保障。江蘇沿海所產之鹽,除去南唐本國消費之外,剩餘部分還能供給鄰近的荊南和楚兩個割據政權。在這種經濟優勢下,南唐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擴張期――一度吞併了楚政權,又成功侵入福建。
南唐國運的轉折點始於公元958年被後周軍隊擊敗,被迫割讓掉長江以北領土。江蘇產鹽區的失去,對南唐經濟是個極爲沉重的打擊,從以前的食鹽出口國,迅速跌落爲食鹽進口國。南唐不得不與北周約定,每年由北周供給南唐30萬石食鹽,當時鹽價約爲每石兩貫,這筆開支總共可達銅錢60萬貫以上,加上此外每年必須支付的數十萬貢納,南唐財政已是捉襟見肘。
江蘇鹽區失去之前,其它政權的銅錢源源不斷流入南唐,自食鹽由出口轉向進口之後,南唐的銅錢逆轉爲源源不斷地外流。到趙匡胤取代後周時,南唐國內銅錢已經嚴重不足,不得不轉而鑄造鐵錢作爲替代品。鐵錢導致百姓財富大幅縮水,社會不滿程度驟增。
江淮鹽場在影響中國歷史走向方面舉足輕重。元末大亂,鹽商張士誠割據江淮,號稱最富,其財源正是江淮之鹽。朱元璋以先定張士誠,後戰陳友諒爲霸業方針,終獲成功,同樣和江淮之鹽所提供的經濟支持關係甚大。
吳三桂潰敗:川鹽不足以供應湖廣
吳三桂起兵造成的三藩之亂,影響一度北達陝西、甘肅,南及福建、廣東,規模極爲龐大。清軍與吳三桂軍最終在湖南省北部形成對峙,自康熙13年到康熙18年,持久戰達6年之久。期間,福建耿精忠、廣東尚之信、陝西王輔臣先後被清軍平定。當吳三桂於康熙17年來到湖南衡州登基稱帝時,他所控制的領土包括了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五省的大部分。
從鹽的供應狀況來看,四川作爲西南地區的主要鹽產區,鹽產量可供應四川、貴州兩省。雲南只夠自給自足,廣西則素來仰仗廣東的食鹽供給,湖南歷史上則一向依賴於江蘇沿海的食鹽輸入。吳三桂被迫長期以川鹽供應湖南、廣西,本已是極爲吃力,難以爲繼。吳三桂病故後清軍占領了洞庭君山,切斷了四川向湖南輸送物資的補給線,吳軍湖南防線崩潰。而湖南、廣西百姓長年忍受鹽荒之苦,吳軍民心之失很大程度上緣自於此。此後再不能對清軍組織有力反擊,也在情理之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