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9|回覆: 0

[史學] 元朝史家編修漢文西夏史籍功過述略(1)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1-24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網
1205年,蒙古傑出首領鐵木真以西夏收納蒙古仇人為藉口,發動了對西夏的第一次進攻。【元史】卷1【太祖紀】載:『歲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經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駝而還。』從此,拉開了蒙元帝國吞併西夏王朝的序幕。經過長達22年的征討,1227年,蒙古大軍第六次出征西夏。這次出征,給內憂外患交加的西夏王朝致命一擊,西夏作為一個獨立的封建王朝從此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按照封建社會的修史慣例,亡國之史,由一統天下後的王朝來編寫,以利於統治者從失敗者的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從理論上講,蒙元時期是編著西夏專史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大批西夏圖籍沒入元朝府庫,原西夏國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從事編史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編寫一部內容豐富、史料完備的西夏專史,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卻是:自元滅夏至明滅元(1227―1368),141年的時間,竟沒有一部由元人編著的西夏專史單行於世。元人對後世了解西夏史作出的一點『貢獻』是:【宋史】卷485、486【夏國傳】、【遼史】卷115【西夏外紀】、【金史】卷134【西夏傳】。三史夏國傳算是元朝史家對西夏國史的總結,但這遠遠不能代表西夏歷史的全部。沒於元朝的西夏圖籍,在元統治者的授意下,經過元朝史家的精心刪汰,絕大部分成了不傳的秘籍。這批珍貴圖籍的亡佚,不獨對編寫西夏專史,就是對編寫中華民族通史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元朝史家何以對西夏歷史諱莫如深至此?讓我們從歷史中來尋覓答案吧!
一、發生在元朝的三次西夏典籍聚書事件
在蒙夏關係史上,曾發生過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件,這其中至少有三次事件的發生和西夏國典籍的聚散有關。巧合的是,這三次事件集中發生在西夏歷史的最後兩年。通過對這三次事件的剖析,我們從中或許能獲得某種啟示。
第一次聚書事件發生在1226年秋7月,蒙古大軍進攻西夏重鎮西涼府。【西夏書事】卷42載:『宋寶慶二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夏乾定三年秋七月:蒙古主進兵西涼,宿衛官粘合重山執大旗指揮六軍,手中流矢,不稍動。守臣斡札簀力屈,率父老啟門降。於是,搠羅、河羅等縣皆不守。』①【元史】卷1【太祖紀】、卷146【粘合重山傳】記載了大致相同的事件。西涼府是西夏河西重鎮,此時河西走廊大部分已為蒙古所占,僅剩西涼府一座孤城。成吉思汗的宿衛官粘合重山指揮蒙古大軍攻城,雖受傷中箭,仍奮勇麾軍衝殺。守臣斡札簀眼見城池不保,為避免城破後被蒙古大軍屠城,他只好率眾開城投降。西涼府一失,整個河西走廊遂陷沒於蒙古。由於斡札簀本人特殊的身份,使得這次投降的意義非同尋常。
【西夏書】卷2【斡札簀列傳】載:『斡札簀,西夏寧州人,掌其國史。』②西夏國斡氏家族歷代都在西夏國掌管國史。掌國史者,他本身就是一座活的國史資料庫,對西夏國歷史,他比別人知道的更多、更深、更細。史雖未載,但可以想見,職掌西夏國史的斡札簀,伴隨着他的投降,必然會有大批的西夏圖籍沒入蒙古帝國的府庫之中。這批圖籍彌足珍貴,對西夏國意義重大。它們的流失,更由於斡札簀的降元,對西夏統治者打擊沉重。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就在斡札簀出降的同年同月,西夏國在位四年、年僅46歲的第九代皇帝德旺『憂悸而死』。他的弟弟清平郡王的兒子目見被立為新主,這位臨危受命的西夏末主,並未能挽救西夏王朝於將傾,西夏王朝的土崩瓦解,在蒙古鐵騎的衝擊之下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第二次聚書事件發生在斡札簀力屈投降的同一年。這年十一月,蒙古兩路大軍形成鉗形攻勢,圍攻西夏陪都西平府靈州。西夏將士儘管頑強抗擊,還是未能擋住蒙古鐵騎的衝擊,靈州城陷,廢太子德任被俘後不屈被殺。在元朝的歷史進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的耶律楚材,就參與了這次靈州大戰。
耶律楚材,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死於蒙古乃馬真後三年(1244),享年55歲。他出身於一個漢化了的契丹貴族家庭,從小博覽群書,尤其精通經學、史學,並逐漸成長成一位很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仕元後,希望蒙古統治者能改變其慣用的尚武輕文的治國方略,改用儒家的講求仁義的政治主張來治國,也就是希望蒙古統治者改武治為文治。耶律楚材把治國文臣比作是『治天下匠』,並以『治天下匠』自居,但他的主張並未引起統治者的重視。【元文類】卷57宋子貞作【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載:『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見知,乃詫於公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進,不已左乎?」公曰:「且治弓尚須弓匠,豈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西夏遺民常八斤因善於修造弓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他本人對耶律楚材的儒生之見深感疑惑不解,在『本朝尚武』的情況下,耶律楚材卻極力勸說統治者以文治國,這種儒生之見不是太過迂腐了嗎?面對常八斤的『高見』,耶律楚材表現得相當冷靜和自信,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並『斗膽』自封為『治天下匠』,靈州大戰的表現,充分顯示了他做為『治天下匠』所具有的遠見卓識。【元朝名臣事略】卷5【中書耶律文正王傳】載:『丙戌冬十一月,靈武下,諸將爭掠子女財幣,公獨取書數部、大黃兩駝而已。』1226年,西夏靈武城破,元朝將官一如既往地貪心女色、財物,耶律楚材獨具慧眼,專力於兩樣事物的搜集,一樣是西夏典籍,一樣是藥材大黃。耶律楚材搜求亡國之遺書的作法同漢相蕭何有異曲同工之妙。【史記】卷53【蕭何傳】載:『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籍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圖}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國書也。』蕭何不取秦國金帛財物,獨收其圖書,為漢王劉邦一統天下立了頭功。通過這些律令圖籍,使劉邦對天下關塞險要、人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都能了如指掌,後來在楚漢相爭中劉邦能料敵制勝,蕭何功不可沒。作為不同時代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本人也一定會從所搜集的西夏典籍中分析西夏亡國的歷史,將其經驗教訓上奏元朝皇帝,力求讓自己的建議對元朝統治者實施統治產生重要影響,至少可以讓他們吸取西夏亡國的教訓。
第三次聚書事件發生在1227年。靈州一戰,西夏主力被殲。蒙古軍遂掃蕩西夏河東地區,從鹽州川向中興府推進,最後包圍了中興府。隨後,西夏軍民進行了半年的艱苦卓絕的中興府保衛戰。夏末主目見懦弱無能,全賴右丞相高良惠督率百官,日夜堅守。1227年4月,高良惠因積勞成疾而卒,被圍半年的中興府已是糧盡援絕,又遇到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疫病流行,軍民大多患病,眼見江山不保,末主目見只得遣使乞降。【元史】卷1【太祖紀】載:『目見率文官李仲諤、武臣嵬名令公等奉圖籍出降。』此次所獻圖籍,是夏主乞降時才最後獻出,它們對西夏的重要意義不言自喻。作為一個與宋、遼、金、元相伴的封建割據王朝,1227年,在蒙古大軍強大攻勢下,終於停止其歷史前進的腳步,定格在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夏乾定四年。夏末主目見投降後不久,成吉思汗因病去世,為防止意外發生,蒙古秘不發喪。同年八月,對此事不了解的目見前往蒙古軍營晉謁成吉思汗時,拖雷遵成吉思汗遺命,執殺目見,隨後入中興府,大肆屠戰,將宮屋陵園付之一炬。党項羌族統治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從此滅亡了。
分析上述三次事件可以看出,在西夏將亡的最後兩年,西夏圖籍也是命運多乖,兩次是夏人被迫獻上,一次是元人主動收集。西夏圖籍沒入元朝府庫的方式雖有不同,但造成的客觀結果都一樣,即戰火併未使西夏圖籍散失殆盡,相當多數量的西夏圖籍在西夏亡國後被元政府收存,這應該是不幸中的萬幸。
二、三史【夏國傳】的編修
西夏國,作為一個封建王朝滅亡了,被蒙元帝國滅亡了。按照封建社會的修史慣例,為西夏國修專史是元朝史官責無旁貸的。
西夏本有國史,史載,斡札簀即為掌國史者,有夏一代,斡氏世掌國史,其子弟中多知書者。仿唐設國史館之制,西夏仁宗於天盛十三年(1161)春正月,立翰林學士院,以王僉、焦景顏等為學士,俾修【實錄】。同年夏五月,仁孝命王僉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實錄】。夏國文臣所作的國史及實錄必是用蕃書即西夏文寫就,到清末還有傳本。據柯劭搿段饗募托頡吩兀光緒七年(1881),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四川成都客居,他曾見到有人收藏數冊西夏國史,王懿榮認為皆用梵字寫就,柯劭脛賦齜氰笞鄭是西夏文,囑咐王懿榮速去購買,但藏史人視之為鴻寶,不肯出售。此後該書的下落便成了不解之謎。西夏國亡,其圖籍皆沒於元,元人修西夏史可以說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料優勢。
然而,元政府似乎並未打算給西夏國修專史,對於這個與自己一樣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元政府在修史時未給以足夠的重視。元朝建立不久,即着手組織編寫宋、遼、金三史。但因三國同時存在,究竟應以誰為正統,採用怎樣的體例編寫,朝廷內部意見不一。一派主張『以宋為世紀,遼、金為載記』,一派則堅持『以遼、金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③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從而影響修史工作的進行。元順帝時,脫脫任中書左丞相,主張宋、遼、金各為一史,獨自成書,各與正統,各與其年號,並欽定修史義例。至正三年(1343)三月,元順帝採納脫脫的建議,詔修宋、遼、金三史,令脫脫為都總裁,主持修史。至正五年(1345)十月,三史即告完成,皆署脫脫等修。西夏國的存在,畢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元朝史官在【宋史】、【遼史】和【金史】中分別有兩卷【夏國傳】、一卷【西夏外紀】和一卷【西夏傳】,算是對西夏歷史作了總結。在作這樣的總結時,元人參考了一些西夏文獻,其中以漢文西夏文獻為主。修【宋史・夏國傳】時,明確提到的漢文西夏文獻是宋人孫巽編著的【夏國樞要】。【宋史】卷486【夏國傳論】曰:『今史所載追尊諡號、廟號、陵號,兼采【夏國樞要】等書,其與舊史有所牴牾,則闕疑以俟知者焉。』修【遼史・西夏外紀】未言史料來源,清人黃任恆撰【補遼史・藝文志・史部・載記類】著錄有【夏國史】,這很可能是一部漢文西夏史書,遼時此書尚存,元人修夏國傳時不知是否參考。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