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4|回覆: 0

[史學]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移民大潮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4-8 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論劍歷史門戶網
明末清初,四川頻遭戰亂,人口從明萬曆年間的130多萬人,銳減到清初的50餘萬人,耕地從明萬曆時的13萬頃降到了清順治時的1萬多頃。爲了恢復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清政府組織大規模移民墾荒。

移民動員初期,由於長江中下游各省農民對四川情況不了解,即便朝廷有賦稅和入籍的優惠政策,他們還是不願意入川。爲此,清政府改從抓地方官入手,順治十四年,頒布了【勸墾則例】,把招民墾荒的數量和各級地方官員的考核升職直接掛鉤。名利雙收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了地方官 『招民勸墾』的積極性,他們使盡解數讓數以十萬計的農民從鄰近各省入川墾耕,如朱德、鄧小平、陳毅、郭沫若的先祖就是分別從廣東韶關、湖北麻城、湖南邵陽、福建寧化入川的。移民入川,促進了四川經濟的恢復。

由於入川道路既艱險又遙遠,難免有人中途反悔戀鄉不前,勸墾官兵便用綑紮其手的辦法強制入川。若遇移民途中要大小便,官兵只得解開繩索,從而有了『解手』之說。由於清初大規模向四川移民墾荒的主要是湖廣行省(包括湖南湖北)籍百姓,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爲『湖廣填四川』。

沿著長江流域從東向西的移民不止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的招民勸墾,早在明初就有『江西填湖廣』的移民潮。

元朝末年,湖廣行省,是紅巾軍與元朝軍隊以及朱元璋起義軍廝殺拉鋸的主戰場,社會動盪,人口銳減。朱元璋統一長江流域之後,於明洪武年間下令組織人多地少的周邊十多個省的百姓遷往湖南、湖北,由於移民人數最多的是江西人,所以歷史上簡稱爲『江西填湖廣』。成千上萬移民遷入兩湖,看似無序,實際上很有規律。受相對地理位置和遷移距離的影響,各省移民有一個大致的分布範圍。陝西、山西等北方移民集中落戶在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越往南越少。以江西爲主的長江中下游移民在兩湖的分布,由東向西逐漸減少。至今,兩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後代,所以歷史上有 『洪武開坎』和『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的說法。

至於江西人口之所以多,也是外來人口不斷填充的結果,其中就有浙江人西遷的因素。而浙江一帶人口密集則是歷史上北人南遷的結果。因爲中國歷史上戰爭多發生在北方,爲避戰亂北方人口不斷南下,最早的一批是南北朝『五胡亂華』時跟隨晉室南渡的士人,例如東晉書聖王羲之從琅琊郡(今山東省臨沂)遷居浙江紹興,『東山再起』的謝安從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移居浙江上虞。後來相繼有唐末黃巢起義、北宋末金兵入侵、明末清兵入關導致大批北人南下,從而使浙江外來人口大增。可見,從南北朝以來,中國人口流向的總趨勢是:爲避戰亂不斷從北方流向南方,爲獲得土地資源又一步一步地從長江下游地區向中上游地廣人稀的地區遷徙。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