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10|回復: 0

[史學] 古代世界的商文明(7)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1-4-16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历史
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我大胆称之为古代文明发展规律性的东西。首先,古代文明只有在超过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中才能发生(至少是两个,往往要超过两个)。文明不可能在被“野蛮人”包围的孤岛式的单个国家里诞生。正如亨利・怀特(Henry Wright)所指出的那样,“(复杂的酋邦)可能在环境优越的孤岛上存在,但是,如果它们不被纳入一个大的系统,似乎便不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我们关心的是由战争和联盟操纵的酋邦的网络组织”;“(国家)和酋邦一样,常常也在国家网络中存在。在简单的国家里,这些网络似乎为竞争和联盟所左右,一如它在酋邦中一样”。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古代的列国--夏、商、周及其他国家在华北和华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掌握的资源也不同。我们更进一步地注意到,根据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与商王国交往的主要国家处在和商大致相同的文化发展阶段上。三个或更多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彼此在经济上的连锁关系,造成华北和华中广大地区的资源和产品的进一步流通,而这是在单独的两个国家或被一群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部落包围的单一国家不可能实现的。产品的流通,对每一个国家之内的财富集中和剩余财富的形成,都造成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依靠国外的威胁或至少以此为借口加强内部的团结,是古今中外共同的统治手段。正如炊哥尔(Trigger)所说,“供给塞维斯最近在古代文明的性质的大部的讨论的出发点的常识(truism),是国家不能全靠武力来团结的这种看法。一个政权要能生存下去,其隶下臣民的大多数一定得坚信它很难为另一个对他们更好的政权所取代”。夏商周列国之间的竞争,以及长此以往造成的国家意识,也是各国内部政治稳定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可总结的第二个规律性的认识,是国家内的财富集中越不平衡,该社会所产生的文明就越辉煌。反之亦然。这个原则,使得我们能够依据某社会的文明的发展表象,推断它的经济分层的程度以及地区经济系统的复杂状况。我们在考古学上发现的文明的表象越高,从实用的观点出发,该文明所造成的浪费就越惊人,距离日用越远。比如,即使对古代埃及一无所知,只要看一看图坦哈蒙王的陵墓,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端分层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地区经济特色各异,相互之间支持辅助,运作富有效率,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毫无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伟大的艺术品,同样没有问题的是这些艺术品的完成背后,是巨大的人工投入。那么,何为文明的兴起和衰亡?用“兴起”和“衰亡”这些字眼去描述一个社会的文明,是人们无意识的主观价值判断的一个体现。我想,在评判一个文明的兴起和衰亡时,我们是否应该从普通百姓和社会进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候,一个文明的衰亡,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用费弗(John E.Pfeiffer)的话说,“一个人的衰微…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振兴。一个社会对权贵们的生活需要投入越少,就意味着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财富的更大范围的分配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的投入越多”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