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3|回覆: 0

[史學] 【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商戰甚於兵戰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4-23 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錢江晚報 作者:翁禮華

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商戰甚於兵戰』理論的是【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他認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場』,遂採用『兵戰』和『商戰』的手段來對付中國,而商戰比兵戰的手法更爲隱密,危害更大,主張『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鄭觀應於1842年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咸豐八年(1858年),鄭觀應參加童子試失敗,其父認爲鄭觀應讀書應試之路不通,不如棄學從商,於是讓他遠赴上海去當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學生意。經商之餘,鄭觀應同時進入英國人傅蘭雅所辦的英華書館夜校學習英語,開始對西方政治、經濟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商海歷練多年的鄭觀應於光緒六年(1880年),出版發行了【易言】一書,主張向西方學習,組織人員將西方富國強兵的書籍翻譯過來,廣泛傳播於天下,使人人得而學之。
光緒四年(1878年),鄭觀應受直隸總督李鴻章委託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六年(1880年),出任上海電報局總辦;八年(1882年),奉李鴻章之命收拾瀕臨破產的輪船招商局。由於他的內外治理,輪船招商局的營業額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
光緒十年(1884年),鄭觀應被織布局案和太古輪船公司追賠案所纏繞。經過這兩樁案子,鄭觀應已是心力交瘁,不得不退隱澳門,將全付精力用於修訂重寫【易言】。壓力會變成動力,壞事也會引導出好的結果,光緒二十年(1894年),一部體現鄭觀應成熟而完整維新思想的【盛世危言】終於面世。
【盛世危言】貫穿著『富強救國』的主題,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給甲午戰敗以後沮喪、迷茫的晚清末世開出了一帖拯危於安的良藥。張之洞讀了【盛世危言】以後評點道:『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籌全局擇精語詳』。『
該書面世,朝野震動,各界人士紛紛爭閱,求書者絡繹不絕,以致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場考試也常以書中所談時務爲題目。禮部尚書(教育部長)孫家鼐將該書推薦給光緒皇帝,光緒讀畢讚嘆不已,詔命分發大臣閱讀。【盛世危言】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思想界,而且惠及後世,康有爲、孫中山、毛澤東投身社會變革,無不受其影響。
1922年,鄭觀應病逝於上海提籃橋招商公學宿舍,享年81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