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4|回覆: 0

[史學] 北魏的內河航運(4)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6-13 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歷史
水運通道除了漕運糧食以外,還作爲運送兵士和達官貴人往來之用,宣武帝時『蕭寶卷將陳伯之侵逼壽春,沿淮爲寇。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爲憂。』在此情況下,宣武帝派遣傅永爲統軍,『領汝陰之兵三千人先援之。永總勒士卒,水陸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之甚固。永去二十餘里,牽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趨淮,下船便渡。』〔1〕(【魏書】卷七十【傅永傳】)正因爲北方的軍隊熟悉了水戰,故能在作戰中間掌握主動。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因洛陽城正在興建,『時宮極初基,廟庫未構,車駕將水路幸鄴,已詔都水回營構之材,以造舟楫。』高道悅上表勸諫曰:『竊以都作營構之材,部別科擬,素有定所。工冶已訖,回付都水,用造舟艫。闕永固居宇之功,作暫時游嬉之用,損耗殊倍,終爲棄物。且子來之誠,本期營起,今乃修繕舟楫,更爲非務,公私回惶,僉深怪愕。又欲泛龍舟,經由石濟,其沿河挽道,久以荒蕪,舟楫之人,素不便習。若欲委棹正流,深薄之危,古今共慎;若欲挽牽取進,授衣之月,裸形水陸,恐乖視人若子之意。且鄴洛相望,陸路平直,時乘沃若,往來匪難,更乃舍周道之安,即涉川之殆,此乃愚智等慮,朝野俱惑,進退伏思,不見其可。』孝文帝回答曰:『省所上事,深具乃心。但卿之立言半非矣,當須陳非以示謬,乘是以彰得,然後明所以而不用有由而爲之。不爾,則未相體耳。回材都水,暫營嬉遊,終爲棄物;・・・・・・此則卿之失辭矣。』〔1〕(【魏書】卷六十二【高道悅傳】)可見服務於統治階級的奢靡之物的修造還是普遍的。太和二十二年,『高祖幸懸瓠,其疾大漸,乃馳驛召謇,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夜行數百里。至,診省下治,果有大驗。』〔1〕(【魏書】卷九十一【術藝・徐謇傳】)一日一夜可行數百里,足見水路的便捷。『(鹿) 好兵書、陰陽、釋氏之學。太師、彭城王勰召爲館客。嘗詣徐州,馬役,附船而至大梁。夜睡,從者上岸竊禾四束以飼其馬。船行數里, 覺,問得禾之處,從者以告。 大怒,即停船上岸,至取禾處,以縑三丈置禾束下而返。』〔1〕(【魏書】卷七十九【鹿 傳】)水路行走成了當時達官貴人樂於採用的方法。而有的商人則憑藉著水路運行的便利從事長途販運。宦官劉騰掌權後,『公私屬請,唯在財貨。舟車之利,水陸無遺;山澤之饒,所在固護。』〔1〕(【魏書】卷九十四【宦官・劉騰傳】)洛陽因處於全國水陸交通的特殊地位,故有『水陸兼會,周鄭交衢』之說。〔4〕(卷三)溫子升在【從駕幸金墉城詩】中描寫北魏時洛陽城的水陸交通形勢時寫到:『御溝屬清洛,馳道通丹屏。』〔5〕(卷二十四)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認爲,北魏作爲由北方地區興起的一個少數民族,在與漢族的交往過程中,能夠充分吸收漢族文化中的進步成分,使本民族迅速走上了興旺發達的道路。從北魏造船業的發展、內河航道的疏通以及服務於政治、軍事需要的漕運業的發展,充分說明北魏的內河航運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   [ 作者簡介:薛瑞澤(1962―― ),男,河南靈寶人,歷史學博士,副編審,洛陽工學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所長,【洛陽工學院學報】(社科版)副主編,主要從事秦漢魏晉南北朝社會史與經濟史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魏收.魏書〔M〕.中華書局,1974.
  〔2〕李延壽.北史〔M〕.中華書局,1974.  
  〔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三門峽漕運遺蹟〔M〕.科學出版社,1959.
  〔4〕楊f之.洛陽伽藍記〔M〕.中華書局.1963.
  〔5〕徐堅.初學記〔M〕.中華書局.1962.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