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9|回覆: 0

[史學] 試論耶律楚材在蒙元時期漢化的歷史作用(1)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6-13 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歷史
蒙元時期是一個民族紛爭的時期。蒙古族的興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與異族文化發生了碰撞。蒙古作為一個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後的,它的金戈鐵馬征服世界之後,其本有的落後的制度文化能夠使一個地跨歐亞、包括各種各樣文化的龐大帝國正常運行嗎?在逐步的擴張與統治中,蒙古統治者明白只有適應各個不同統治區域的風俗與文化才能鞏固統治,所以在這個龐大帝國的內部,有很多汗國,有多種統治方式。對於中原文化來說,情況略有不同。蒙古統治者很重視中原地區,這塊土地可以供應其所需而其本身又製造不出來的東西,並且由於長期的交往,中原在他們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蒙古把統治的重心放在中原而不是其他汗國。但這不意味着蒙古人會主動並且全面的接收漢文化。首先是因為兩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太大了,漢族是個典型的農耕民族,而蒙古是個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差異上有着不可調和的部分,如果他們要自覺接受外族文化的話,一般是會選擇與他們自身有很多相通處的文化因素,比如推崇喇嘛教、大量吸收色目人的文化;蒙古族又是以一個征服者的身份臨尊中原的,他深深的以自己的文化為榮,這是一種勝利者的心態,蒙古人帶着這種優越感實行了民族等級制度,在這個等級中,漢人和南人處於最後,如果他要推崇儒家文化的話,那麼南人和漢人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面對這個矛盾蒙古人採取了形式上的運用,也就是說在蒙古貴族有意識的採用漢制的時候他們是把它當作權宜之計的。但歷史有她的必然性,在文化上蒙古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被先進的中原文化所征服。這就使得蒙古人在歷史進程中漸漸有了漢化的傾向與發展。我認為所謂『漢化』不是漢族把其他民族完全同化,這個『漢化』是一個異族吸收漢族文化因素的過程,是個量變的過程,程度有深有淺。我認為與遼金夏相比蒙古族的漢化程度顯然並不深,並且蒙古族的漢化道路實在是曲折而又艱難的,特別是在蒙元時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人物對蒙古族的漢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耶律楚材。本文試從政治文化方面來論述他是如何使蒙古接近漢化道路的。耶律楚材之所以能推動當時的漢化是因為他是個漢化的遼貴族並且他在窩闊台時期主持了蒙古國對中原地區的行政事務,藉助蒙古軍國主義政府的力量從文化和政治上推動了漢化。耶律楚材的改革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完全的成效,但他對後來忽必烈及其後代的具有漢化性質的政策的推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從四方面來論述。

    1.漢化的遼貴族

    遼金在與宋朝的戰戰和和中先後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們後起用了其貴族官僚,這些官僚是最先讓蒙古貴族接觸漢制的先驅,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後裔,遼朝東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孫。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漢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東丹,一概採用漢法。他對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漢學功底,契丹貴族內部動亂時他逃到中原度過了其後半生。他的後代有一段時間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後來才輾轉回到遼並成為金朝的貴族。漢學的影響一直在這個家族延續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們家世代為金朝的達官貴族,常居燕京。當時燕京是北方封建社會的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有深厚的漢文化的基礎。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漢文化薰陶,形成了讀書知禮的家風。耶律楚材從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薰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學說來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還曾師從曹洞宗宗師行秀,受到佛法的影響。王國維在【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中評價說:耶律楚材『雖洞達佛理,而其性格實與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為己任,古之士大夫學佛者,從未見有此種氣象』。他的一生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為歸依,在行動上又遵循儒家的濟世安民之道。他自己說:『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畢矣。』這使得他的思想另有一番特色:他雖崇尚漢文化,卻沒有漢族士大夫的狹隘的民族情緒和偏見。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華夷之分和華夷之防,他的政治理想是華夷一統,共享太平。  

    2.對人才的保護

    耶律楚材為了保持漢文化並使蒙古上層接受漢文化,利用蒙古貴族的實用主義思想,名為因俗而治之,主要從保護和任用儒才、傳播儒家禮教的方面入手。

    蒙古征服了中原地區後出現了一個問題:該如何治理這個文化先進的地區?耶律楚材上奏說:『天下雖得之馬上,不可以馬上治。』他深知要統治中原非用中原的制度不可,而熟知漢法統治之道的是漢儒士。於是他在得勢之時大力保護漢儒士並引薦他們進入仕途。1230年耶律楚材在中原轄區設十路,每路都任命正副課稅使,皆由儒士擔任。詳情如下:


路名 課稅使人名  
燕京 陳時可、趙肪  
宣德 劉中、劉桓  
西京 周立和、王貞  
太原 呂振、劉子振  
平陽 楊簡、高廷英  
真定 王晉、賈從  
東平 張瑜、王銳  
北京 王德亨、侯顯  
平州 夾谷永(女真人)、程泰  
    濟南 田木西、李天翼(【元史・百官志】)
    這是蒙古最高統治集團大批任用漢人之始。


    在蒙古滅金和征伐南宋時,許多名士如元好問、趙復、竇默、王磐等人都被保護並起用。這對於北方學風的興盛有很大的影響。1237年,隨着金朝的滅亡,統治地域的擴大,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治國。耶律楚材上奏說:『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窩闊台聽從了他的意見,『乃命宣德州宣課使劉中隨郡考試,以經義、辭賦、論分為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亦令就試,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為奴者四之一。』(【元史・耶律楚材傳】)這次選中的有許多人才,如楊奐、張文謙、趙良弼、董文用等人,他們後來都是忽必烈時代的名臣,為完成蒙古國的漢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次考試使大批儒士得到身份的提高和課役上的優待,在文化、教育、政治、經濟各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還向蒙古貴族傳授儒家思想。他先從尊孔開始,金滅亡後,他『遣人入城,求孔子後,得五十一代孫元惜,奏襲封衍聖公,服役林廟地。』他還向統治集團講經,『命收太常禮樂生,及召名儒梁陟、王萬慶、趙著等,使直釋九經,進講東宮。又率大臣子孫,執經解義,俾知聖人之道。』於是講學之風漸起,在京城還設置了國子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