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5|回覆: 0

[史學] 荀況行年新考(6)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7-27 0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讀史網
『及齊⊥醴芏世之餘烈,南舉楚淮,北並巨宋,......諸儒諫不從,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駢如薛,而孫卿適楚。』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荀子這次『適楚』是在齊⊥跏六年(公元前285年),這次荀子在楚國大約呆了七年之久,直到前278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燒夷陵,楚襄王兵散,向東北遷都於陳。荀子可能此時尚在楚國,因為【議兵】篇有對此事的記載:『秦師至而鄢、郢舉,若振槁然。是豈無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但可能此後不久荀子就離開了楚國,而這時齊襄王復國,重修稷下學宮,荀子於是回到齊國,在稷下學宮『三為祭酒』。這就是荀子第一次到楚國的情況。

    【史記】所記則是荀子第二次來到楚國,這是公元前255年之事,荀子時年八十一。正好這時楚滅魯,新得蘭陵之地,因而就被春申君任命為蘭陵令。春申君死是前238年,在這之後荀子不再擔任蘭陵令。可見居楚為蘭陵令是荀子晚年的主要政治活動。【戰國策・楚策四】和劉向【敘錄】載有【史記】未記之事,說有人向春申君進讒言,以荀子為蘭陵令會不利於楚,春申君『於是使人謝孫子』,結果荀子離楚赴趙。這當是荀子剛任蘭陵令不久之事。後又有人向春申君進諫,說『孫子天下賢人也,君何辭之』,春申君『於是使人請孫子於趙』。荀子儘管不滿,寫信『刺楚國』,但在春申君的堅請之下,又『復為蘭陵令』。可見,兩次『適楚』區別是很清楚的。錢氏把二者相混同,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這和把荀子在趙國議兵與荀子為蘭陵令時的『之趙』相混同,犯的實際是同樣的錯誤,這種錯誤在考訂古代人物生平時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附:荀子行年表

    周顯王33年 韓昭侯22年 (公元前336年)

    荀子約生於此時 荀子,名況,趙國人。時人尊稱其為荀卿。又因荀、孫音近,亦稱孫卿。戰國時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周慎靚王5年 燕王噲5年 (公元前316年)

    燕王噲讓國子之,荀子約於此時來燕 據【史記・燕召公世家】及【六國年表】,燕王噲聽信蘇代、鹿毛壽的建議,於今年傳國於相子之,自己反為臣下,在當時引起極大震動。大約此時稍前,風華正茂的荀況來到燕國,目睹了燕王噲禪讓的整個過程,並對燕王噲進行勸阻。現【荀子】一書中的【正論】一篇,有大量反對禪讓的言論,有學者認為即是荀子此時的作品。荀子反對燕王噲的禪讓,可能是針對政治的穩定而言的。在他大約是晚年的作品【成相】中,則對堯舜的禪讓進行了讚美和肯定,反映了他思想的變化,也符合儒家的一般觀念。

    周赧王29年 齊⊥15年 (公元前286年)

    荀子五十歲,遊學於齊 據【史記】及劉向【敘錄】,荀子年五十歲時曾來齊國遊學,『遊學』是指學術交流,而不是指『求學』,荀子五十歲時,思想已基本成熟,故來齊國稷下交流。

    周赧王30年 齊⊥16年 (公元前285年)

    荀子離開齊國前往楚國 荀子到齊國後,遇到齊⊥醴⒍的一系列對外戰爭,『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各分散。』在這樣的環境下,荀子無法在齊國呆下去,不久便去了楚國。

    周赧王37年 齊襄王6年 燕惠王1年 (公元前278年)

    荀子五十七歲,由楚國回到齊國 公元前279年,齊國向燕軍發起反攻,一舉收復失地,『迎襄王於莒入於臨淄』。齊襄王復國後,招集亡散的學士,重整稷下學宮,『修列大夫之缺』。荀子由楚國回到齊國,參加稷下學宮的恢復重建工作。由于田駢等老一輩的學者都已死去,慎到、接子等稷下舊人又不在齊國,荀子在復辦的稷下學宮中『最為老師』,成為最受歡迎、最受尊敬的先生;曾經『三為祭酒』,多次擔當學宮的領袖,成為稷下『列大夫』之首。【韓非子・顯學】篇所謂『孫氏之儒』,即儒家中的荀子學派,主要形成在這一時期。

    周赧王49年 齊襄王18年 秦昭王41年 (公元前266年)

    荀子游秦 荀子本年由齊國來到秦國,與秦昭王、范雎問答。【荀子】一書中的【儒效】、【強國】兩篇,即記錄了談話的部分內容。他建議秦昭王重用儒士,實行『王道』,『力術止,義術行』,以達到『得天下』而『天下應之如歡』的境界。由於秦國正忙於兼併戰爭,準備攻韓並侵趙,荀子在秦國得不到重用,於是離開秦國回到趙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