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2|回覆: 0

[史學] 宋代經濟: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首次啟動(4)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1-9-6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利國監所轄『三十六冶』中已經產生僱傭關係①。據蘇軾所言,這36個民營鐵冶作坊,各有百餘名工人,已具手工工場氣象;各冶爐主『藏鏹巨萬』,可見資本雄厚;政府關閉河北市場(『利國監鐵不許入河北』),冶戶皆有『失業之憂』;不久取消禁令,『使鐵北行』,冶戶『皆悅而聽命』,可見這是商品生產,且已擁有區間市場。而總數達三四千名的冶鐵工人多是『饑寒亡命、強力鷙忍之民』③,反映他們已經不同程度地脫離土地,而且多半已從政治統轄關係中游離出來。至少在受僱為工期間,無論對地主、對國家,均無人身依附關係之束縛,獲得了『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處分』③的權利。  


    二是川蜀地區民營卓筒井的興起和僱傭工人的經濟鬥爭。  


    北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首先出現在四川井研縣的卓筒井,標誌着鑽井技術從大口淺井向小口深井的過渡。它在鑽井工藝上,首創『衝擊頓挫法』,由熟鐵鋼刃所制的『圜刃』應是世界上第一個深井鑽頭,開近代鑿口鑽井技術之先河;在井壁成型技術上,首創『套管隔水法』,所用竹製套管(此即卓筒井得名之由來,卓、竹,一音之轉)顯然是明清木製導管和近代銅製導管的前身;在取屑工藝上,首創『活門式扇泥筒』;在汲鹵工藝上,有『無底而竅』的汲鹵筒取代原先的皮囊,入水自開,出水即閉。這些重大創穫從各方面奠定了近代深井鑽探技術的基本原理,因而被科技史界譽為現代『石油鑽井之父』④。  


    正因卓筒井從本質上刷新了大口淺井的陳舊技術,在開鑿成本、滷水質量、生產效益等各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所以一經出現便迅速傳播,短短二、三十年間就遍佈於川南陵州、嘉州、榮州一帶,『連溪接谷,灶居鱗次』,星羅棋佈,數以千計。鹽業史專家郭正忠先生依據神宗熙寧年間陵州知州文同的奏疏,證明四川井鹽業中不僅同樣存在着僱傭關係,而且還發生過為改善工作條件的經濟鬥爭⑤。據文同奏疏所言,當時井研縣即有百餘家筒井作坊,每間作坊分別僱傭『四、五十人至三、二十人』,這數千工匠多數來自『他州別縣』,已與土地脫離關係;其謀生方式是『傭身賃力』,即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受僱期間如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意,就互相串聯,集體抗議,所謂『遞相扇誘,群黨譁噪』;如無改善即與井主『豪者』算帳,索取工資,所謂『算索工值,偃蹇求去』;再另謀高就,所謂『又投一處,習以為業』⑥,顯然來去自由。  


    三是陶瓷業的商品生產性質及其日趨擴大的海內外市場。  


    陶瓷生產在宋代進入成熟期,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宋代瓷窯遺址,遍佈全國17個省份和130餘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民窯性質⑦。特別是福建路的德化窯和晉江、廈門等地瓷窯,以及泉州磁窯,安溪、南安、同安等窯,則是泉州刺桐港大宗外銷瓷器的生產基地。在有羅盤導航的大型『海舶』之上,『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⑧日本學者三杉隆敏多年沿海上絲路進行實地考察,於1979年出版【海上絲綢之路】一書,在第二章中介紹了宋代瓷器在新加坡、印尼雅加達、越南西貢,印度邁索爾邦、馬德拉斯邦,巴基斯坦的班布爾遺址,西亞伊拉克的薩馬臘遺址,以及  


――――――――      
    ①  柯昌基:【宋代僱傭關係的初步探索】,【歷史研究】1957年第2期。  
    ②  此段引文均見【蘇軾文集】卷26『徐州上皇帝書』,中華書局標點本1986年版,第759頁。  
    ③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356頁。  
    ④  周嘉華、王治浩:【中華文化通志・化學與化工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頁。  
    ⑤  郭正忠:【宋代鹽業生產中的資本主義萌芽】,【社會科學研究】(成都)1981年第6期。  
    ⑥  此段引文均見[宋]文同【丹淵集】卷34『奏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縣事』,四部叢刊本。  
    ⑦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644頁。  
    ⑧  [宋]朱:【萍州可談】卷2,叢書集成本。  

   
    北非埃及的福斯坦特等地區的分佈實況①。南朝鮮學者崔淳西說過,『朝鮮發現的中國瓷器,以宋瓷,特別是北宋產品數量最多,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的中南部沿海地區』,而且產品『幾乎囊括了宋代所有名窯的製品。』②這說明宋代陶瓷業就其主體部分而言完全具備商品生產性質,而且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四是數萬紡織機戶的湧現和包買商慣例的形成。  


    宋代『機戶』一般系由家庭成員充勞動人手,專以紡織為生的家庭作坊,其性質是獨立的小商品生產者。也有少數機戶實行僱工生產。據漆俠先生估計,北宋各路約有10萬機戶③,數量可觀。問題是這些機戶除少數在城市(如浙東金華是『城中民以織作為主,號稱衣被天下,故尤富。』④)外,多數分佈在鄉村,他們的產品需要中間人將之集中起來,運到市場上去,才能真正成為商品,於是包買商就出現了。【永樂大典】卷13161所載『陳泰冤夢』,即是反映江西包買商的典型事例,時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間(12世紀70年代)。冤主陳泰原是撫州布商,每年年初向崇安、樂安、金溪等地的機戶發放生產性貸款(『貸出本錢』),到夏秋之際再去這些地方討索麻布,再向外運銷。由於生意越做越大,各地有曾小陸等『駔主』、『甲首』作為放錢收布的代理人。僅樂安一地就『積布至數千匹』。從『如是久矣』看,這種做法早在淳熙之前就已持續相當時日了,並非偶發事件⑤。這種做法在其本質特徵上已與明清『帳房』無異,均屬包買商慣例。郭正忠先生指出,在兩浙絲織業、四川綾錦業中,也有『收絲放貸』、『機戶賒帳』以及『預l絲花錢物』等慣例⑥,這說明宋代包買商分佈地域廣泛,江西、兩浙、四川等地都可以見到他們活動的身影。  


    五是在制茶、造紙、印刷等行業中,同樣是民營作坊佔主導地位,從事商品性生產,擁有可觀的市場,在其內部亦可見到僱傭勞動的存在。詳情細節請參閱拙着相關章節。  


    通過以上的簡要勾勒,我們看到宋代原始工業化進程的啟動是全方位的。在煤鐵革命的推動之下,包括冶金、陶瓷、井鹽、紡織、造紙、印刷等業在內的手工業各部門一度呈現出全面繁榮態勢;民營手工業全面崛起,除鑄錢、軍工等少數行業外,其主導地位已確立無疑,並程度不同地擁有區域市場、區間市場,甚至海外市場;其間帶有近代色彩的僱傭關係、包買商慣例亦在頑強生長。這一切使我們相信,宋代手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個為近代工業的發生準備條件的時期,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降臨提供歷史前提的時期,我們稱之為前近代化時期。如果這個勢頭能夠保持二、三個世紀不被打斷的話,必將為其後的工廠(機器)工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      
    ①  此章譯文以【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瓷器】為題,發表在【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資料】第3輯(1983年),白英譯。  
    ②  崔淳西:【南朝鮮出土的宋代瓷器】,載【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資料】第1輯(1981年)。  
    ③  漆俠:【求實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頁。  
    ④  [宋]劉敞:【公是集】卷51『先考益州府君行狀』,叢書集成本。  
    ⑤  【永樂大典】卷13161『送韻・夢字』,中華書局影印本,第5676頁。  
⑥  郭正忠:【宋代包買商人的考察】,【江淮論壇】1985年第2期。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