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39|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兵法謀略問題(4)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1-2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孔子網
在現代戰爭中,通地就是指戰略要地,如重要的國家、大陸、河流和島嶼等。從世界範圍來說,土耳其、波蘭等國家屬於通地,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波斯灣是通地;從中國範圍來說,徐州、鄭州、錦州等城市屬於通地,安慶、杭州、上海也是通地。通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可以自由地調遣部隊,攻守自如;二是糧草給養十分充足。而隘地屬於易守難攻之地,如中國的南京市、四川省和山西省。所謂的衢地既可以理解為通地,又可指戰役戰術要地,如制高點、橋頭堡、渡口和交通樞紐等。   


  我們西方也有類似於孫子的通地說和衢地說的」心臟地區說」,代表人物是麥金德(Mackinder1861-1947)。基於大陸國家馬其頓打敗海洋國家雅典,羅馬戰勝迦太基,以及英國在現代的衰落,麥金德認為陸權比海權重要。他把歐亞大陸和非洲合稱」世界島」,與周圍島國合稱心臟地區。東歐為通向心臟地區的大門。他說,如果德國與俄國聯盟,或德國征服俄國,則奠定了征服世界的基礎。由於海權國家無法進入心臟地區,使得心臟地區邊緣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和德國等大陸能獲得和平安寧。除此之外,西方還有海權說和空權說。海權說的代表人物、美國的馬漢(Mahan 1840-1914)總結了英、日、西班牙等國稱霸世界的歷史,認為」海上交通線是一個國家實力和戰略的最為重要的獨一無二的因素」。一個強國應該控制海上的貿易,建立海上基地,牢牢地掌握制海權。喪失制海權,國家的經濟將被扼殺。」戰爭最終不是戰鬥而是實業」,故應通過制海權保護本國的經濟貿易。如果制海權受到威脅,就必須進行海上戰爭。此時,應集中力量摧毀敵人的一切戰艦,給敵人的海上力量以致命的打擊。馬漢的海權主義給老羅斯福政府很大的影響。另一個用勢學說便是意大利少將杜黑(Douhet 1896---1930)的」空權說」、」空軍制勝論」。他極早地預見了空中戰爭,認為在未來戰爭中制空權絕對重要,」掌握制空權就是勝利,喪失制空權就是失敗」。因此,杜黑主張加強空軍威力,大力發展航空工業,在實戰中,集中使用空軍力量,不僅打擊敵人的前線陣地,而且攻擊敵人的後方,以破壞敵國的工業、挫傷敵國人民的鬥志。他的這種空權主義理論極大地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上可見,孫子的戰略戰術與西方的學說是有相通之處的,不過,差異也是明顯的,如:   


  西方人更強調以會戰為中心,強調實力和綜合國力;而孫子避開會戰,強調避實擊虛;   


  西方人更重視用兵之」快」,而孫子更重視用兵之」奇」;   


  西方人看重兵種、武器的作用,而孫子在這方面沒有論述;   


  西方人古代主要運用騎兵,兵員少,機動快,補給容易;而中國人主要依靠步兵,兵員龐大,難以真正快速地機動,糧草供應非常困難,所以,孫子說:凡用兵之法,帶甲十萬,千裏饋糧……。
   

  科林斯宣讀論文完畢,謝偉思、文森特分別就吳起、孫臏的軍事思想與孫子思想的聯繫和比較作了報告,以後三天,馬歇爾、威斯特摩蘭、艾森豪威爾、史迪威等就孫子兵法在當代的運用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對此作了深入的報道。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