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5|回覆: 0

[史學] 呂思勉與錢穆之情誼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7-10-31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常州日報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常州人。童年時代受的是舊式教育,6歲起就跟隨私塾先生讀書,3年以後因家道中落而無力延師教授,改由父母及姐姐指導學習。此後,在父母、師友的幫助下,他開始系統地閱讀經學、史學、文學等各種文史典籍。自23歲以後,即專意治史。
190711月,常州府中學堂創辦,呂思勉應監督(校長)屠寬之聘,任歷史、地理教師。初來任教時,還只有24歲,在教師中年紀是最輕的。
呂思勉上地理課,講到某省,必定帶上一幅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印【中國大地圖】之該省地圖,懸掛在教師里。自己一邊講課,一邊在所帶小黑板上用五彩粉筆畫圖。先畫一個『十』字形,然後畫該省四至界線,說明該省地理位置。再在界內畫山脈、河流、湖泊,說明山水自然地理,然後加注都市、城鎮、關卡以及交通道路等。一課講完,小黑板上所畫地圖,已是五彩繽紛。學生聽課如同身歷其境,永不忘懷。  
在當時的學生、後來也成為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的錢穆的記憶中,呂思勉上課,盡在講台邊來回行走,口中娓娓不斷,但絕無一言半句閒話旁語羼入,而時有鴻議新論。
呂思勉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所表現的鑽研創新精神,尤加愛護。一次地理考試,共四道題,每題25分。錢穆偏愛有關吉林省長白山地勢軍情的第三題,於是先答該題,下筆不止,不料考試時間已到,不得不交卷。呂思勉閱卷後,不僅批了75分,還在試卷後面寫了長達數頁的批語,以示褒獎。寫批語時,幾位學生在窗外偷看,看到批語一紙加一紙,竟無休止。呂思勉手握鉛筆,寫的時間長了就要再削,為了省事,用小刀將鉛筆劈成兩半,使中間鉛條可隨手抽出,不斷快寫。鉛條色淡,就在桌上茶杯中蘸水寫字。所寫紙遇濕而破,無法粘貼,就以手用力拍紙,使之伏貼,繼續書寫。學生不知其批語寫了幾張紙,也不知其批語寫了些什麼。
也許因為既是歷史老師,又是地理老師的緣故,呂思勉講授的地理課,不僅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內容,而且包括歷史地理的知識;講授的歷史課,自然也免不了融合地理知識。這一點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影響,錢穆後來治學,頗為注意歷史地理的考證。1940年,錢穆為寫【史記地名考】,自蘇州藕園至上海租界,向老師請教寫作中碰到的三個問題,這都是些非常專業的學術問題,呂思勉雖然也只能解答其中之一,但很讚賞錢穆的這項研究,認為『這是極緊要極好的事情』。
40年後,即1947年,呂思勉和錢穆再次來到常州中學。昔日美麗的校園,經過抗戰大部為日寇所毀。門牆依稀如舊,校中建築全非。雖然呂思勉領着錢穆,一一指點,說這裡原來是什麼地方,而錢穆當時畢竟年齡尚小,怎麼也回憶不出。學校校長董志新臨時召集在校學生近千人到大操場,邀請呂思勉和錢穆演講。呂思勉請錢穆作代表演講。錢穆對學生說:這是學校40年前的一位老師長,帶領他40年前的一位老學生,在此向諸位演講。學校房屋建築物質方面已經大變,而人事方面,40年前一對老師生,則情誼就如昨天,現在顯示在大家的面前,這實在是學校的歷史上一件稀奇難遇的盛事。今天,我一位40年前的老學生的講演,渴望站在一旁的40年前的老師長教正,也深望在場的新學生記取。學校教育,百年樹人,其精神即在於此。演講完畢,學生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這掌聲,是對40年前一對老師生的情誼喝彩,更是對40年的老師長、40年前的老學生和現在在校的新學生所演繹的『百年樹人』的學校精神而喝彩。
呂思勉和錢穆在常州府中學堂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天賜緣分,共同的學術追求造就了中國史學界的一段佳話。雖然海外的史學界把陳垣、陳寅恪、呂思勉、錢穆並稱現代史學『四大家』,雖然學生錢穆在史學界的名聲後來遠遠超過老師,但錢穆始終尊呂思勉為良師,恭恭敬敬執弟子之禮。
然而,他們似乎又超越了一般的師生情誼。他們可以為探討經學有關古文經和今文經的某一問題,書信往來幾十次,累計長達數萬字。老師謹守常州學派今文經學家的觀點,而學生則屢次三番加以質疑問難,老師在信中對學生寫道,你可以比作朱子(朱熹――南宋思想家,倡導理學),我則如象山(陸九淵――南宋思想家,倡導『心』學,命題與朱熹對立。),『盡可有此異同』。這就是學者氣度,這就是大家風範。
上世紀三十年代,呂思勉再執省常中教鞭。在省常中校史館裡,還收藏有當年他授課所用的【中國文化史】油印講義。20071月,【中國文化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收入【名師講義】叢書出版。這部遺失多年的講義,又重新與學界見面。
呂思勉先生作為著名史學家,先後通讀3遍二十四史,一生勤奮著述,著有兩部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許多其他重要著作。(張浩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