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8|回覆: 0

[史學] 不必美化趙宋王朝――宋代頂峯論獻疑(4)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12-22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象牙塔
[1]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見【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頁。
[2]鄧廣銘:【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與宋王朝的文化政策】(為陳植鍔博士論文【北宋文化史述論稿】所作序引),【歷史研究】1990年第1期。收入【鄧廣銘全集】第7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423頁。
[3]熊景明:【讀〖中國文明的反思〗】,【亞洲周刊】2010年第1期;鳳凰衛視台2010年3月5日18時『開卷八分鐘:【中國文明的反思】』,主持人呂寧思。
[4]蕭建生:【中國文明的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本文所引此書均出自其【古代中國文明的頂峯――宋朝文明的偉大與消亡】一章,第128-175頁。此書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09年曾再版。
[5]張邦煒:【北宋租佃關係的發展及其影響】,【甘肅師範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第15頁。
[6]張邦煒:【瞻前顧後看宋代】,【河北學刊】2006年第5期,第99-101頁。又載【新華文摘】2007年第1期,第59-61頁。
[7]沈玉成:【自稱『宋朝人』的王仲聞先生】,【沈玉成文存】,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94-401頁。
[8]郭雪波:【希望回到宋朝】,【北京青年報】2007年6月23日。  
[9]熊培云:【夢裏回到宋朝】,【南方周末】2009年4月15日。
[10]何仁勇:【夢回宋朝】,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11]林一m:【宋代『剩男』的幸福生活:富紳爭相『榜下捉婿』】,【羊城晚報】2011年7月1日。此外,網絡小說有題為【宋朝之寡婦好嫁】者。
[12]張邦煒:【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2-90、149-191頁。
[13]袁騰飛:【兩宋風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頁。
[14]望江海:【富甲天下的大宋王朝】,【商業文化】2008年第12期,第70頁。
[15]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伍曉鷹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頁。
[16]吳承明:【西方史學界關於中西比較研究的新思維】,【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6頁。
[17]吳承明:【中國GDP的故事】,金明善編:【經濟學家茶座】第10輯(2002年第4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頁。此文承蒙陳鶴先生推薦。
[18]蕭國亮:【對中國歷史上GDP研究的一點看法】,【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第6頁。
[19]張邦煒:【北宋租佃關係的發展及其影響】,【甘肅師範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第15頁。
[20]【宋史】卷173【食貨志上一・農田】,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4166頁。
[21]關於宋代管轄區的面積,可參看袁震:【宋代戶口】附表三【宋代各路人口密度表】中的土地面積欄,【歷史研究】1957年第3期,第36頁;宋岩:【中國歷史上幾個朝代的疆域面積估算】,【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第3期,第149-150頁。袁震先生在前引文的注釋中特別指出:『此表所計算的面積數字只是個大概數。』
[22]葛金芳:【中國經濟通史】第5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頁。
[23]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38至道元年九月丁未,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820頁。
[24]見【鐵血社區】網【鐵血歷史論壇 ・中國歷史】(http://bbs.tiexue.net/post2_4495385_1)。
[25]【中國經濟通史】第5卷,第225、227頁。
[26]【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第18頁。
[27]莊綽:【雞肋編】卷中,中華書局1983年版,蕭魯揚點校,第77頁。
[28]宮崎市定:【宋代的煤與鐵】,【東方學】第13輯。中文譯文見【宮崎市定論文選】上冊,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翻譯組編譯,第177-199頁。
[29]嚴耕望:【治史三書・治史經驗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0頁。
[30]【雞肋編】卷中,第77頁。
[31]王曾瑜:【遼宋金的煤炭生產】,王曾瑜:【錙銖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94頁。此文承蒙邱志誠先生提示,關於宋代煤炭的使用狀況,我吸取了他的意見。
[32]趙翼:【廿二史札記】卷25【宋制祿之厚】、【南宋取民無藝】,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485、492頁。
[33]張詠:【張乖崖集】卷2【愍農】,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9頁。
[34]利登:【c稿・野農謠】,見陳起:【江湖小集】卷82,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錢鍾書:【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19頁。
[36]李覯:【李直講先生文集】卷36【感事】、【村行】,四部叢刊初編本。
[37]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110【論兵】,中華書局1986年版,王星賢點校,第2708頁。
[38]佚名:【宋史全文】卷25上乾道五年九月丙寅,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李之亮校點,第1714頁。
[39]文同:【丹淵集】卷4【宿東山村舍】,四部叢刊初編本。
[40]馬端臨:【文獻通考】卷4【田賦考四・歷代田賦之制】,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59頁。
[41]【宋史】卷178【食貨志上六・振恤】,第4340頁。
[42]周密:【武林舊事】卷6【驕民】,西湖書社1981年版,第96頁。
[43]見【鐵血社區】網【鐵血歷史論壇 ・中國歷史】(http://bbs.tiexue.net/post2_4700763)。
[44]可參看朱瑞熙、張邦煒、劉復生、蔡崇榜、王曾瑜:【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第十章【生育與養老】、第十一章【喪葬(上)】、第十八章【醫療保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45]【宋史全文】卷35寶v五年十一月壬戌,第2340頁。
[46]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43【風土誌二・義冢】,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7]朱熹:【朱子大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2【岳州史君郭公墓碣鉻】,四部備要本。
[48]徐松輯:【宋會要輯稿】食貨68之144,中華書局1957年版。
[49]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全宋筆記】第2編第10冊,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徐時儀整理,第243頁。
[50]俞文豹:【吹劍錄全編・四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張宗祥校訂,第112頁。
[51]施宿等:【嘉泰會稽志】卷13【漏澤園】,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2]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3紹興二十二年四月己巳,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656-2657頁。
[53]蘇軾:【東坡志林】卷5,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4]【朱子語類】卷130【自熙寧至靖康用人】,第3127頁。
[55]【司馬光奏議】卷21【賑贍流民札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王根林點校,第237頁。
[56]黃淮等編:【歷代名臣奏議】卷182【去邪】『靖康元年李光又論王子獻等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7頁。
[57]佚名:【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卷2『嘉定二年十二月丙,徐邦憲罷』,中華書局1995年版,企汝和點校,第209頁。
[58]【吹劍錄全編・四編】,第119頁。
[59]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23【委巷叢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第415頁。
[60]張邦煒:【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頁。
[61]【李直講先生文集】卷35【哀老婦】。
[62]【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25寶元二年十二月丙寅,第2945頁。
[63]【宋會要輯稿】選舉9之30。
[64]【宋會要輯稿】選舉12之39。
[65]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93【書判・鄱陽縣東尉檢校官周丙家財產事】,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王蓉貴、向以鮮整理,第4865頁。
[66]司馬光:【司馬氏書儀】卷4 【婚儀下・居家雜儀】,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1-46頁。
[67]【宋史】卷446【忠義一・劉k傳】,第13164頁。
[68]程顥、程頤:【二程集・程氏遺書】卷22下【附雜錄後】, 中華書局1981年版,王孝魚點校,第301頁。
[69]司馬光:【家范】卷7【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0頁。
[70]許:【梅屋集】卷2【融春小綴・樂府】,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1]參看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中州書畫社1983年版,第126-129頁。
[72]【司馬氏書儀】卷3【婚儀上・親迎】,第33頁。
[73]葛立方:【韻語陽秋】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頁。
[74]王得臣:【麈史】卷上【惠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俞宗憲點校,第19頁。
[75]楊億:【武夷新集】卷16【表狀五・次對奏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6]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議】卷上【答手詔條陳十事】,四部叢刊初編本。
[77]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1【上皇帝萬言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頁。
[78]見【鐵血社區】網【鐵血歷史論壇・中國歷史】(http://bbs.tiexue.net/post_3573325_1.html)。
[79]何忠禮:【宋代官吏的俸祿】,【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115頁。
[80]張全明:【也論宋代官員的俸祿】,【歷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149頁。
[81]歐陽修:【歸田錄】卷1,中華書局1981年版,李偉國點校,第15頁。
[82]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後集卷16【人倫部・寵妾・`桃能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3]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216紹興十七年三月二日『趙鼎卒于吉陽軍』引【林泉野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7頁。
[84]【宋史】卷281【呂端傳】,第9517頁。
[85]【宋史】卷281【畢士安傳】,第9522頁。
[86]彭某:【墨客揮犀】卷1,中華書局2002年版,孔凡禮點校,第285頁。所謂『省錢』,即省陌錢。歐陽修【歸田錄】卷2:『用錢之法,自五代以來,以七十七為百,謂之省陌』(第36頁)。
[87]洪邁:【夷堅志】丁志卷17【三鴉鎮】,中華書局1981年版,何卓點校,第682-683頁。
[88]陸游:【老學庵筆記】卷6,中華書局1979年版,李劍雄等點校,第82-83頁。
[89]【夷堅志】三志己卷7【善謔詩詞】,第1353頁。
[90]梁庚堯:【南宋的貧士與貧宦】,【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7年版,下冊第322-417頁。
[91]【宋會要輯稿】職官61之1。
[92]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議】卷上【答手詔條陳十事】,四部叢刊初編本。
[93]王夫之:【宋論】卷1【太祖】,四部備要本。
[94]洪邁:【容齋隨筆】四筆卷7【小官受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99-700頁。
[95]戴復古:【石屏詩集】卷3【庚子荐饑】,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6]蔣正子:【山房隨筆】,陶宗儀:【說郛】卷27,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版,第13頁。
[97]【文獻通考】卷9【錢幣考二・歷代錢幣之制】,第99頁。
[98]佚名:【北宋高薪未能養廉】,【政府法制】2010年第36期,第41-42頁。
[99]參看劉浦江:【祖宗之法:再論宋太祖誓約及誓碑】,【文史】2010年第3輯。
[100]程民生先生在【宋代社會自由度評估】一文中頗有見地指出:宋代『社會自由度較大』(【史學月刊】2009年第12期,第27頁)。這個『較』字只怕是重要的,不能省略的。此文承蒙邱志誠先生推薦。
[101]【司馬光奏議】卷7【皇城司e察親事官札子】,第58頁。
[102]【續資治通鑑長編】卷74大中祥符三年三八月庚午,第1687頁。
[103]陳均:【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19熙寧五年正月,中華書局2006年版,許沛藻等點校,第451頁。
[104]【司馬光奏議】卷7【皇城司e察親事官札子】,第59頁。
[105]【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52熙寧七年年四月甲申,第6162頁。
[106]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卷63【百官門・內待下・上哲宗彈劾王中正等四宦官之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校點整理,第697-698頁。
[107]【宋史】卷473【奸臣三・秦檜傳】,第13765頁。
[108]【宋史】卷387【王十朋傳】,第11884頁。
[109]【宋史】卷19【徽宗本紀一】,第367頁。
[110]【宋史】卷473【奸臣三・秦檜傳】,第13760-13761頁。
[111]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6【嘉泰禁私史】,中華書局2000年版,徐規點校,第149頁。
[112]【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1紹興二十年三月庚寅,第2608頁。
[113]【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8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己丑,第2747頁。
[114]【宋史】卷30【高宗本紀七】,第574頁。
[115]【宋史】卷360【趙鼎傳】,第11294-11295頁。
[116]【宋史】卷473【奸臣三・秦檜傳】,第13759頁。
[117]【續資治通鑑長編】卷301元豐二年十二月庚申,第7336頁。
[118]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4【詩禍】,中華書局1983年版,王瑞來點校,第188頁。
[119]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54【宋朝雜事上】,四部備要本。
[120]游酢:【游D山集】卷4【論士風奏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1]【宋史】卷348【毛注傳】,第11033頁。
[122]張端義:【貴耳集】卷下,學津討原本。
[123]【朱子大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4【滄州精舍又諭學者】。
[124]周密:【齊東野語】卷8【趙德莊誨後進】,中華書局1983年版,張茂鵬點校,第135-136頁。
[125]【三朝北盟會編】卷140建炎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戚方犯湖州安吉縣』,第1023頁。
[126]【雞肋編】卷中,第67頁。
[127]【宋史】卷179【食貨志下一・會計】,第4362頁。
[128]【宋史】卷470【佞幸・朱掖】,第13684頁。
[129]【宋會要輯稿】食貨21之16。
[130]【宋會要輯稿】職官72之7。
[131]鄭興裔:【鄭忠肅奏議遺集】卷上【請禁傳饋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2]【朱子語類】卷106【朱子三・外任・總論作郡】,第2642頁。
[133]【文獻通考】卷24【國用考二・歷代國用】,第237頁。
[134]【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卷7『嘉泰三年,御筆嚴監司互送之禁』,第135頁。
[135]【宋史】卷473【奸臣三・秦檜傳】,第13765頁。
[136]【宋史】卷394【陳自強傳】,第12034頁。
[137]【宋史】卷474【奸臣四・賈似道傳】,第13784頁。
[138]【宋史】卷411【蔣重珍傳】,第12352頁。
[139]李清臣:【議官】,呂祖謙:【皇朝文鑒】卷106,四部叢刊初編本。
[140]歐陽修:【文忠集】卷21【尚書戶部郎中贈右諫議大夫曾公(致堯)神道碑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1]洪适:【盤洲文集】卷49【荊門軍奏便民五事狀】,四部叢刊初編本。
[142]【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8太平興國二年四月辛卯,第402頁。
[143]【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30靖康元年正月己巳,第772頁。
[144]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戊集【臣雷孝友上言】,中華書局1989年版,沈錫麟等點校,第170頁。
[145]王曾瑜:【宋朝賣官述略】,【史學集刊】2006年第4期。收入王曾瑜:【點滴編】,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1-89頁。
[146]【宋史】卷437【儒林七・真德秀傳】,第12961頁。
[147]【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9天聖七年二月:魯宗道在天聖年間任參知政事,『時貴戚用事者,莫不憚之,目為「魚頭參政」。因其姓,且言骨鯁也』(第192頁)。
[148]【宋史】卷301【趙賀傳】:宋真宗時,趙賀『知漢州(治今四川廣漢),蜀吏喜弄法,而賀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被賀多所究詰。人目為「趙家關」,謂如關梁不可越也』(第10000頁)。
[149]【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00天聖元年四月己亥:『薛奎權知開封府。奎為政嚴敏,擊斷無所貸,人相與畏憚,至私與俚語,目為「薛出油」』(第2320頁)。
[150]【宋史全文】卷7上天聖七年二月庚申:『(曹)利用憑寵自恣,(張)士遜未嘗有是非之言,時人目之為「和鼓」』(第288頁)。
[151]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卷18【宣仁垂殿聖政】:王『自輔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守成而已。時號為『三旨宰相』,以其上殿進呈,云:「取聖旨」;上可否訖,又云:「領聖旨」;退諭稟事者云:「以得聖旨」故也』(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第327-328頁)。
[152]沈括:【[新校正]夢溪筆談】卷5【樂律一】,中華書局1957年版,胡道靜校注,第60頁。
[153]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卷7『熙寧元月正月丙申,唐介參知政事』:『當時謂中書有「生、老、病、死、苦」,蓋言(王)安石生,(曾)公亮老,富弼病。唐介死,趙\苦也』(中華書局1986年版,王瑞來校補,第377頁)。
[154]【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24紹聖元年四月,第584頁。
[155]李幼武:【宋名臣言行錄】續集卷1【任伯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6]羅志仁:【姑蘇筆記】,【說郛】卷57,第20頁。
[157]陸游:【老學庵筆記・續筆記】,第139頁。
[158]【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1紹興二十年正月丙午,第2604頁。
[159]【朱子語類】卷130【自熙寧至靖康用人】,第3108頁。
[160]【宋史】卷301【奸臣二・蔡京傳】,第13728頁。
[161]曾敏行;【獨醒雜誌】卷5,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2]【宋史】卷426【循吏・葉康直傳】,第12706頁。
[163]【宋史】卷445【文苑七・汪藻傳】,第13130頁。
[164]張邦基:【墨莊漫錄】卷2,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5]【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97元豐二年四月辛酉,第7234頁。
[166]蘇軾:【東坡志林】卷7,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宋宰輔編年錄】卷11『元符三年五月乙酉,蔡卞罷尚書左丞』,第667頁。
[168]【四朝聞見錄】戊集【滿潮都是賊】,第189頁。
[169]【貴耳集】卷下。
[170]【續資治通鑑長編】卷99干興元年七月己卯,第2294頁。
[171]【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16熙寧三年十月癸亥,第5253頁。
[172]顧炎武撰、陳垣校補:【日知錄校補】卷15【宋朝家法】,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88頁。
[173]顧炎武着、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卷15【宋朝家法】,嶽麓書社1994年版,秦克誠點校,第573頁。
[174]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74、84頁。
[175]【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21熙寧四年三月戊子,第5370頁。
[176]歐陽修:【歸田錄】卷1, 中華書局1981年版,李偉國點校,第1頁。
[177]朱熹:【五朝名臣行錄】卷7之1【丞相祁國杜正獻公(衍)】,【四部叢刊】本。
[178]【續資治通鑑長編】卷368元v二年閏二月庚寅,第8855頁。
[179]虞雲國:【對中國歷史上分權制衡的思考】,【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第115-120頁。
[180]【宋史】卷312【韓琦傳】,第10229頁。
[181]【宋宰輔編年錄】卷17隆興元年正月庚午『張浚樞密使』,第1153頁。
[182]參看周道濟:【宋代宰相名稱與其實權之研究】,【宋史研究集】第3輯。台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6年版,第245-264頁。
[183]【宋史】卷472【奸臣二・蔡京傳】,第13727-13728頁。
[184]【貴耳集】卷上。
[185]【宋史】卷11【仁宗本紀三】,第219頁。
[186]王曾瑜:【洛、蜀、朔黨爭辨】,收入王曾瑜:【絲毫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134頁。
[187]呂中:【宋大事記講義】卷20【哲宗皇帝・諸君子自分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8]【三朝北盟會編】卷218紹興二十一年八月四日『孫覿撰公墓誌曰』,第1568-1569頁。
[189]【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27紹興九年三月己亥,第2063頁。
[190]【朱子語類】卷128【本朝二・法制】,第3070頁。
[191]王超:【我國封建時代中央與地方關係述論】,【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第174-175頁。
[192]王超:【論皇帝制度與封建專制】,【學術月刊】1980年第1期,第36頁。
[193]因本文篇幅較長,【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刊載時略有刪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