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8|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最高權力的交接(4)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2-21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預立太子還只是保證君權順利繼承的第一步,要想萬無一失,還必須剪除一切有威脅的勢力。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屠殺功臣即出於此目的。但有些勢力卻不容易剪除,比如太子的母親及其父兄。歷史上女後、外戚做亂屢見不鮮。就象呂雉、武則天這些母親,在當皇后時即掌握相當大的權力,新君即使即位也是擺設。呂氏、武氏欲改朝換代雖未得逞,但成功的也不少,比如西漢外戚王莽、北周外戚楊堅。漢武帝劉徹為防止諸呂之亂重演,不惜採取極端措施,『立其子殺其母』,後來北魏也有過類似作法,但畢竟太過殘忍而被放棄。於是就剩下一個保險的辦法:讓太子提前掌握一部分權力,使『儲權』僅次於君權凌駕於第三方勢力之上,則萬無一失。惡性循環到此完成一個輪迴。
  樹立太子權威易使太子萌生野心,對君權造成威脅;但若不及早培養他的權威,空有甚至沒有『名分』的太子(皇子)又難以阻擋女後、外戚、親王、功臣等勢力對最高權力的爭奪。
  從夏啟『家天下』開始,到清康熙帝為止,歷史其實就是在原地不停地轉圈,怎麼也走不出這個『立儲困局』。
  2、封藩與削藩的兩難選擇
  宗室諸王對君權繼承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固定順序繼承法就是為約束他們而定。因為他們是離君主寶座最近的人,近得只有一步之遙,近得似乎唾手可得。於是乎,他們或是誘使君主違反固定順序繼承法,力爭立自己為儲君;或是散佈流言蜚語,陰謀陷害太子;必要時乾脆直接發動政變,就連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唐太宗也是靠這種『大逆不道』的手段上的台。但如果他們只起破壞作用,事情反倒好辦了。宗室諸王是王室中除了君主、太子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王位繼承的後備軍。除了存在時間很短的王朝,其它歷時較長的王朝都有過王室嫡系無子,由宗室諸王入主大統的事例。當有其它勢力威脅君權時,擁有實權的諸王是拱衛君主的重要力量。然而一旦外敵退去,諸王又極易生出覬覦君權的野心。有鑑於此,歷代王朝一般都不讓他們在朝廷中擁有實權,以防止他們直接篡奪中央政權。
  但諸王畢竟是君主最親近的人,他們或是他的兒子,或是他的的兄弟,或是他的叔伯。榮華富貴,不與自己的親人分享,又給誰呢?況且君主一人統治天下,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難免有個閃失,這時不靠自己的親人又靠誰呢?於是『封藩制』帶着開國君主們美好的願望來到人間――使宗室諸王出任外藩,既避免他們爭奪皇位,又可讓其發揮重要作用:對內防止權臣、宦官、外戚等其它勢力威脅君權,對外抵禦外敵、鎮壓人民起義。
  西周大封諸侯,開始確實得償所願,可越往後越適得其反,正如李斯的總結:『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14]因此他建議,『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15]
  於是秦始皇廢封建、置郡縣,宗室諸王毫無實權,眼睜睜看着橫掃天下的大秦帝國被小人篡奪卻束手無策。面對昔日最卑賤的奴才,宗室如同待宰羔羊引頸就戮。秦未亡於陳勝、吳廣,嬴氏子孫已死於宦官之手矣。
  始皇子孫的悲慘命運大大刺激了漢高祖劉邦,他為『懲戒亡秦孤立之敗』,大封子弟為藩王。藩王們倒也不負重託,在反對諸呂做亂中立了大功。但共同的敵人消滅之後,諸王坐大,威脅中央,不得已『撤藩』,又引發『七國之亂』。
  其實劉邦並不是不知道李斯對『封藩』的看法,箇中利害以劉邦君臣之聰明怎會不知?問題在於劉邦當時根本沒有其它的路可走。嘲笑古人愚蠢本身就是可笑的,只能說政治制度的完善是一個太過漫長的過程,人類的智慧一時還解決不了這個千古難題。李斯、劉邦所能做的,只能是針對離他最近、給他印象最強烈的前朝的教訓採取措施罷了。西漢最終被外戚王莽所篡奪。設若當時諸藩未撤,王莽焉能輕易得手?至少他也得發動一場削平七國的戰爭,而這正是劉邦大封藩王的初衷!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