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4|回復: 0

[史學] “素心”与“史德”(5)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3-14 15: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当然,章学诚的“史德”论虽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刘勰之“素心”说有相通之处,但二者无论在内容的全面广泛,还是在论述的深度与层次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毋庸置疑,《文心雕龙・史传》篇对后世史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总体而言,《文心雕龙》仍属主要论文章创作的著作,“素心”只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提出,故而缺乏更进一步的论述,因此很难说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章学诚却充分认识到了史家思想修养在著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史德》篇在《文史通义》中是作为专篇出现的,章氏亦是从一个史家的角度去探讨史家“心术”的。这样,他在理论上就能发前人所未发,成其一家之言。大而言之,“史德”论是与章学诚针对空谈义理、埋头考据的学风而发论的根本出发点相关,又是与其史义论、道器论、六经皆史论等其他史论观点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小而言之,它包含了史学专业素质、历史哲学、文章撰述等方面的内容,而与此相关的“天人”、“公私”、“气情”等概念都相为发明,密切联系,统一于“史家心术”的命题之下,从而构成了“史德”论综论文、史、道的理论框架。而每一个单个问题与概念的论述,也因此而具有了理论上的全面性与层次性。以对“气”的理论阐释为例,章学诚明确地把它引进史学著作的过程论中,系统、条理地阐明了它是如何影响史著的客观性,又是如何影响到史书文辞,进而影响文质关系的正确体现,然后把熟习儒家经典作为适当把握“气”之分寸的关键途径,从而把气――文――史――道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为其“史德”论提供依据。这既是二者在立论角度上的区别,也是二者在理论论述上的高下之分。(作者:李珍)


[1]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 《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
[3] 《魏书》卷六七《崔光传附崔鸿传》。
[4] 《梁书》卷五十《文学下・刘勰传》。
[5] 《文心雕龙・史传》。
[6] 参见:金毓黻《〈文心雕龙・史传篇〉疏证》,《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陶侃如《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年。
[7] 参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
[8]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9]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 《论语・为政》。
[11] 《文心雕龙・定势》。
[12] 《文心雕龙・练字》。
[13] 以上俱见《文心雕龙・史传》。
[14] 《史通・史官建置》。
[15] 《史通・直书》。
[16] 《史通・曲笔》。
[17] 《文心雕龙・史传》。
[18] 《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
[19] 《史通・曲笔》。
[20] 《文史通义・史德》。
[21] 《文史通义・诗教上》。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