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1|回復: 0

[國學灌水] “古稀”今昔谈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1-8-29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国学网
人生七十为“古稀”之说,典出唐・杜甫(712-770)《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春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七十古来稀,仅以唐代诗家观之,寿至七旬者确乎极少。试看:陈子昂(659-700)、王之涣(688-742)、孟浩然(689-740)、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杜牧(803-853)……均告别人生于六十岁之前,像以“独钓寒江雪”名世的柳子厚,和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之,都只活了四五十岁。足见:杜子美所兴之“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叹,确与古代诗人年寿之实际相符。其原因,除了和当时之经济、社会、医疗卫生诸方面因素不无关系外,其所处之政治环境、个人追求与生活境遇等因素,似尤属要因:或功名心切,命运坎坷;或悲天悯人,屡遭贬谪;或颠沛流离,心怀悲愤;或以酒浇愁,贪杯损寿……不是么?以骆宾王、柳宗元、贾岛、李贺、李商隐、杜荀鹤等诗人察之,信矣哉!
“往事越千年”,情境今非昔比。若以现当代诗人之年寿观之,“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语,是与客观实际,远不相符了。据我熟谙:臧克家(1905-2004)、赵朴初(1907-2000)、王辛笛(1912-2004)等诗词大家,均年逾九旬,甚或寿近颐龄。今犹健在、且依然“诗情馥郁,妙笔通神”的,就有申城百多岁的诗翁吴祖刚,寿近期颐的诗书大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周退密与年逾九旬的谐翁田遨……即便痛罹丁酉1957年“反右”之劫,却“穷且益坚,苦尽甘来”者,就有年逾八旬,丹忱耿耿,青春燃发,花蕃果硕的海上诗翁周道南,上海文史馆馆员刘衍文,姚昆田(“南社”姚光之子、《南社大辞典》主编),才华横溢的白桦(原名陈佑华)与四川金堂的流沙河(原名余勋坦)等。何也?曰:春风骀荡,河清海晏,九州谐乐,“换了人间”!(宋连庠)

        来源:中国国学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