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4|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人開放的性觀念:明朝把春宮圖貼大門防鬼(2)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9-29 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化傳媒網
玉香看了春宮畫冊,開始時面紅耳赤,認為它玷污閨閫,要叫丫環拿去燒了。後經未央生一再動員、解釋說明,使玉香漸受影響。
春宮畫自明代下半時期以後就特別流行,那時這方面的名畫家首推唐寅和仇十洲。唐寅字伯虎,另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屬江蘇)人。少與張靈相善,學畫於周臣,後又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歷史上記載他是個風流才子,詩、文、畫俱佳;他性不羈,有時也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可是仕途命舛,以後就游名山大川,專致力繪事,以賣畫為生。他長於人物,特別以仕女化見長。他畫的春宮畫,也正是他風流不羈性格的表現,與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關係,可能也是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虛偽以及封建禮教的諷刺與反抗。有人說,他以所眷戀的妓女、情婦為裸體模特兒,所以對春宮畫才畫得那麼傳神,那麼維妙維肖。
與唐寅可相媲美的還有仇英。仇英字實甫,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居蘇州(今屬江蘇)。他是工匠出身,後來也從周臣學畫,為文徵明所稱譽,從而知名於世。他主要以賣畫為生,畫春宮畫也十分有名。他畫全身着衣的戀人,也畫裸體相交的男女。在一軸明春宮卷的卷首中指明他畫了一套『十榮』,即十種不同的性交姿勢,但這些畫並沒有流傳下來。
至於唐寅的春宮畫,後世有不少記錄。明作家陳繼儒所輯著的【太平清話】中就有指出唐寅寫有與妓女嬉戲的記錄,其書名為【風流遁】。【太平清話】云: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遊戲語也。但此書已經失傳,只是從中可以看到,唐寅作春宮畫是有他的生活基礎的。另外,在【風流全集】一書的序言中,指出該書的春宮圖是根據唐寅的【競春圖】繪成的。在【鴛鴦秘譜】中也提到唐寅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叫『六奇』,這也許就是唐寅的所謂『花陣六奇』。此畫已不可見,但是描述這些畫的文字卻保存了下來。
仇英喜歡迎修長、苗條、鵝蛋臉的美女,穿長而拖地的裙衣,特別精於作宮廷場面的畫。而唐寅所繪的女性卻顯得壯健豐腴,妖冶,圓臉,使人聯想到唐代美女的形象。唐寅所所繪的女性有個特點是『三白』,即前額一點白,鼻尖一點白,下頷一點白,這往往是後人鑑別真假唐寅畫的一個標準。
在中國明朝,春畫風氣所及,連大家閨秀也喜繪於春畫。明人徐樹還作了【識小錄】記云:
虞山一詞林,官至大司成矣。子娶婦於郡城,婦美而才,眷一少年。事露,司成必置少年於死地,而其子反左右之。司成以慣成疾。其子婦能畫,人物絕佳,春6宮猶精絕。
在公元一世紀,【素女經】之類的性學書籍已經是連圖說明的版本了。從【同聲歌】可以看出,在漢代春宮圖是給新娘的嫁妝,以指導夫妻的性生活,這被稱為『女兒圖』,這在後世的民間也有所流傳。當時,天津楊柳青一帶的貧家婦女也精於此道,每年春節前將春畫當作年畫在市場銷售,這就是有名的『女兒春』。
明末的春宮畫不僅盛行於京師、天津一帶,也盛行於錦繡富麗的江南。【江南銷夏圖】被認為是明朝時期套色春宮畫的最晚的典型作品,年代大約是在1640至1650年之間,設計水平很高,人體姿態畫得準確細膩,對環境的描繪也獨具匠心。當然,古時的春宮圖也分三六九等,漢代的科學家張衡就在中國性學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
這些古代春宮畫,對男女人物的姿勢、神態、心理大都刻畫得細緻而真實,可以反映出古人對男女性反應理解的深刻。充分反映了人類性生理、性心理反應之真實。本世紀60年代,美國的瑪斯特斯和約翰遜兩位博士經過大量研究,發表了【人類性反應】一書,提出了著名的性反應四周期理論,被認為是真理。其實,這種理論的基本思想已充分體現於中國2000年到3000前的古籍中,並在古代春宮畫中表現無遺。
據高羅佩在【中國古代房內考】中記載:明代的春宮畫通常都裝裱成橫幅手卷,或作旋風裝摺疊冊頁。前者大多是男女性交的連續畫面,畫了性交的各種姿勢。這種手卷高約10寸,長10至20眨畫紙通常不超過8寸見方;它們約作24幅一套、36幅一套或其他數字,每套的幅數各有典故,並在每幅畫的後面還襯以寫着艷詩的紙頁或絹頁。手卷用綾子鑲邊,古錦為護首,最後用玉或象牙雕成的別子別緊;冊頁以木夾板或外裱古錦的硬紙板為封。總之,裝幀是十分講究的。
這些春宮畫,不僅在內宮、在官僚豪紳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間坊肆中也十分流行,這是明代的春宮畫與前朝不一樣的地方。由於其流行廣,需求量大,有些出版商又在印刷上下功夫,其技巧達到相當高的程度,明末尤甚。高羅佩認為最好的套色翻印於1606年至1624年,使用了5種顏色,這些畫代表了套色春宮畫的全盛期,它只流行了約20年。1644年清朝建立後,這種藝術已完全絕跡。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