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9|回覆: 0

[國學灌水] 絕色女子熊耳夫人:合川釣魚城戰降元 背負罵名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10-25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重慶晚報
20111024102715372.jpg

熊耳夫人畫像

背景:重慶合川釣魚城之戰(公元1243年-1279年),持續36年,是宋元戰爭中影響最大的戰事,在世界軍事防禦戰中絕無僅有。1279年正月,一位絕色女子,審時度勢,豎起降旗―――釣魚城十萬軍民最終放棄抵抗,開門降元,免於屠城。她的行為是功還是過?歷史對她個人又如何能公正視之?該文提出了一個難解的課題。
張望/重慶合川區
熊耳夫人 等待末日
合川是座英雄之城,得名於宋元戰爭主戰場―――釣魚城!
合州(今重慶合川)之東有釣魚山,三面臨江,形勢陡絕,倚天拔地,易守難攻。軍民余d、張珏和王堅遂在釣魚山上築城、守城,抗擊元軍長達36年,歷經大小戰役200多個,打死成吉思汗之孫、元朝皇帝―――蒙哥大汗的故事,代代相傳。釣魚城之戰,聲震歐亞,是中外戰爭史上軍事固守的典型戰役。余d、張珏和王堅等守城將士,成為了後人仰慕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刻入了釣魚城記功碑,進入了釣魚城忠義祠。
但是在釣魚城,一個青年女子的命運,卻讓人唏噓!這個女子, 年約二十,美若天仙。是她,開門降元拯救了合州軍民的生命。但她至今還背負着歷史罵名!
讓我們上溯歷史長河,認識一下這個女子吧!
宋祥興1年、元至元15年(公元1278年)臘月的一天夜晚,釣魚城頭,月兒如鈎。這個女子,緩步走出營門。釣魚城十餘萬軍民死守一座孤城,堅持抗元36年了,她在宋營內生活了也有兩年多了。她隱約聽說,元軍在城外把釣魚城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城內早已斷糧,餓死人了;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發生上百起了。今夜,她想出去看一看。營門衛士沒有阻攔她,她是當時釣魚城最高將領王立的女人,後人稱其『熊耳夫人』。
女子踏着月色,登上護國門。這是釣魚城最前沿的城門,36年來,元軍一直想攻進城門,宋軍死死地守住了城門。這裡,曾打過多少惡仗,死傷了多少宋元軍民啊!她俯瞰山下,嘉陵江對岸的元軍營寨,一座連一座,回頭看,城牆上的守城宋兵,卻穿着單薄的軍衣,靠着牆垛瑟瑟發抖。
女子還了解到:重慶城被元軍來了個大迂迴,給攻破了;南宋朝廷的『王命』,已經三年不通;駐守重慶的元東川軍,正集中十餘萬兵力,準備一舉拿下釣魚城。他們天天在城下大呼小叫:『宋國已經歸我元朝啦!』『忽必烈皇帝已經登基啦!』『宋國小皇帝跳海自盡啦,你們沒有了皇帝,為誰守城呢?』
開門降元 背負罵名
女子內心極不平靜,她出生在蒙漢雜居的中國北方,十六歲就嫁給了元軍將領熊耳。後來,元軍南下占領四川瀘州,熊耳被任命為瀘州守將,她就隨丈夫來到瀘州任所。兩年前,王立率軍攻取瀘州,熊耳陣亡,她被俘。王立見她說漢話,就將她帶到釣魚城。她自稱姓王,王立就認她為義妹。其實,兩人情同魚水,她對王立溫柔體貼,王立對她百依百順。
蒙漢兩族,本是一家。宋朝已經腐朽,歷史車輪總會滾滾向前!她決定站出來拯救釣魚城:王立願降元,助他;王立不願降元,勸他!也許她會落個千古罵名,為了釣魚城軍民,個人榮辱算得了什麼!
女子回到軍營,見王立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他的臉色愁苦不堪,似乎在考慮艱難抉擇。原來,他正在看元軍下的戰書。戰書提到了蒙哥大汗臨終留下的遺言:攻破釣魚城,立即屠城。王立痛苦地想,眼看城破在即,滿城軍民性命難保,作為守將的他,必將成為歷史罪人。
『妹有辦法!』女子開口道,『妹不姓王,妹姓李,妹是元西川樞密院最高軍政長官李德輝的親表妹!妹與表哥雖然多年未見,但妹可以寫一封信給表哥,以不殺城中一人為條件,表哥定會親來釣魚城受降!妹曾給表哥做過一雙繡花鞋,妹再給表哥作一雙同樣的繡花鞋,把信裝在繡花鞋裡。表哥見到繡花鞋,就如同見到了妹!』
當夜,女子寫好信,做好鞋,將信藏於鞋中。幾天後,李德輝收到了信與鞋,立即表奏朝廷。元世祖忽必烈下詔:赦免合州,一城生靈!
宋祥興二年、元至元16年(公元1279年)正月,釣魚城頭,豎起降旗。宋朝的最後一個堡壘,歸屬於元。歷史的車輪,完全進入了元時代。
是非功過 還待評說
宋元戰爭結束了,女子是仍留在合州呢?抑或是去了成都?抑或是回了北方?史書沒有記載,我無從考證。但,在她身後留下了千古罵名,卻是不爭的事實。歷史學家一直貶之、戲之、謔之,不給她一個正規名號,後來勉強取其夫君姓氏,叫她熊耳夫人!
熊耳夫人身後,是非重重,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入祠之爭。
元朝之後,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1505年),合州軍民自發地在釣魚城建起了忠義祠,專門紀念余d、張珏和王堅。
清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合州知州陳大文獨具慧眼,將釣魚城忠義祠改為功德祠,加入了熊耳夫人的牌位。
清光緒7年(公元1881年),合州知州華國英又將釣魚城功德祠恢復為忠義祠,撤去熊耳夫人的牌位,並把熊耳夫人畫像砸得稀爛。
入祠之爭,是對人是非功過的評價。熊耳夫人,後人對你的評價,公正嗎?他們要麼以南宋為正統看問題,要麼以身處的時代看問題!熊耳夫人,你,既保住了釣魚城百姓生命,還推動了歷史進步,順應了歷史大勢,對你的功過評價何時才能公允?

        來源:重慶晚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