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3|回覆: 0

[史學] 論博學鴻儒纂修【明史】(2)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1-6-22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博覽群書
三、 重視考證之時代史學特徵

  鴻儒欲修成天下公書、一代信史,必須核清事實、秉筆直書。潘耒受到其兄潘力田、業師顧炎武的影響,尤其重視考核史實。他提出對於所利用的史籍、資料要加以考證、辨定是非、核其虛實,參酌眾說;對於『建文出亡』一事所涉及的史料【從亡錄】反覆申說,一一辨駁可疑之說。許多館臣都很謹慎,不輕下斷言,以疑存疑。毛奇齡在史館時曾起草四川成都府郫縣知縣趙嘉煒死事一傳,已上交驗收,一年後,他發現該傳有失實之處,經再三研勘,核實諸書,便上書總裁暫懸其事、以俟再考。  
  針對野史及【實錄】的失實,博學鴻儒認真辨析;對明亡原因、大禮議等問題都深入思考和考證。可以說,博學鴻儒修史是在顧炎武、黃宗羲的史學思想指導下的實踐,他們注重考證、注重真實、以疑存疑,將自明代中期以來的考據方法用於纂史實踐,體現了由顧炎武向乾嘉史學過渡的特徵。  
  
    四、【明史】初稿之獨特價值
  
  康熙二十二年左右,十六朝紀傳之稿基本完成,次遞上呈史館;史志則脫稿較晚。鴻儒修史主要集中在康熙二十九年之前,尤其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間。鴻儒所纂應為【明史】初稿。鴻儒所完成的初稿,應該說是後來幾稿的基礎。萬事開頭難,鴻儒史臣在【明史】材料的全面搜集、編纂體例的初步設定、材料的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而富於創新的工作,後來的修改者都是在此基礎上增寫論贊、論定是非、分合傳目、刪改傳文、潤色詞章的。應該說,鴻儒所纂【明史】初稿在最終的【明史】中的分量不輕。
  鴻儒史官在史學思想上,具有以往封建史家所固有的綱常倫理道德規範,講究編史的『道法』,看重『春秋大義』,這使他們有公正平實的史觀;在思想感情上,他們和遺民史家走得很近,具有一定的史學經世的意識,對於可能影射明清易代的諸多問題具有敢於揭示歷史真實的良知。從史家觀點立場、思想感情上來說,鴻儒史臣是清初遺民史家與正統【明史】纂修官之間的過渡,【明史】初稿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價值。不過,鴻儒史臣也有很多無奈,筆柄最終控制權不在他們手中。除開文字獄的陰霾對清初史學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外,康熙帝通過對封建史學思想的採用和改造,形成了清朝的史學『公論』,淡化了人們的故國之思。清初遺民史臣的那種經世史學思想逐步消失,從鴻儒史臣的原稿與後來的【明史】稿對比中,可以清楚地窺見其中的變化。(作者:賴玉芹 )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