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9|回覆: 0

[史學] 明刻本【郡縣釋名】的初步研究 (1)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8-17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我國傳統地名學以考釋地名淵源爲主要特徵。這種特徵先秦時代已露端倪,東漢時期以班固、應劭的著作爲代表而漸趨完善,至南北朝、隋唐以降逐漸走向深入、成熟。然而,自從第一部具有地名學研究內容的著作【漢書•地理志】問世以來,截止宋元時代,從未有過單獨考釋地名淵源的專門著作。班固的【漢志】是我國正史地理志的開創之作,它對地名淵源的詮釋僅有60處,只占全書4500多處地名的1.3%;應劭著有【漢書集解】、【地理風俗記】、【十三州記】、【漢官儀】、【風俗通】等,涉及內容非常廣泛,解釋地名淵源168處,超出班固一百多處,大大豐富了傳統地名學的內容;東晉常璩所著【華陽國志】是我國現存的最早方志,11萬字內容僅對33處地名的淵源作過解釋,而酈道元【水經注】的地名釋名率也僅有7%。【元和郡縣誌】系我國現存最早的全國總志,它對地名淵源的解釋也只占全書地名的19.4%,【太平寰宇記】亦復如此,【輿地紀勝】更不必說,追溯地名淵源僅僅是這些綜合性地理著作的內容之一而已。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產生了專門解釋地名淵源的第一部著作,它就是郭子章撰著的【郡縣釋名】。

    一、概況

  郭子章,字相奎,號青螺,別號衣生,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43年1月29日)出生於江西泰和縣一個書香門第。隆慶五年(1571)考中第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 ,隨即除爲福建建寧府推官、攝延平府事,入爲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又督榷南直隸太平府、領鳳陽山陵(即明祖陵)事。萬曆十年(1852)遷廣東潮州府知府,四年後督學四川,不久遷爲浙江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萬曆二十六年(1598)被萬曆皇帝任命爲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制蜀楚軍事,與湖廣川貴總督李化龍合力剿平播州楊應龍叛亂,徹底消滅了盤踞播州八百餘年、世襲了二十九世的楊氏土司,又多次平定貴州苗、瑤起義,以功封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六十七歲時告老還鄉,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18年8月7日)去世,卒年七十六歲 。他一生雖久在官場,但讀書不輟,"文章、勳業亦爛然可觀矣" ,史稱他"能文章,尤精吏治","於書無所不讀","宦轍所至,隨地著書","著述幾於汗牛","以爲歐陽永叔之後,一人而已" 。據其九世從孫郭子仁在清光緒七年(1881)所作的統計,郭子章的著作當時猶存92種、約數百卷之多 ;至今北京圖書館善本室收藏的郭子章著作還有十一種,均系萬曆、天啟刻本。
   【郡縣釋名】是一部關於萬曆時期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及其所轄各府、州、縣名稱來歷的著作。書前有浙江寧波府人王佐撰【大司馬青螺郭公郡縣釋名序】、郭子章自撰【郡縣釋名序】,別序收錄王伯厚(應麟)【地理通釋序】、羅長源(泌)【路史國名記序】。該書體例以布政使司(省)爲綱,各篇冠以省名,如【北直隸郡縣釋名】、【江西郡縣釋名】等,其餘依次類推;北直隸、山東、江西、廣東、廣西五省還有小序。
   關於地名,郭子章有一段著名的言論:"意者地之靈、人之傑,不盡系名稱耶?地靈人傑,則以曲阜、騶人而生孔、孟;地薄人悍,即以元城、隴西而生莽、卓" 。所以他很早就對地名產生了興趣,他的四個兒子孔建、孔延、孔太、孔陵分別是他在爲建寧府推官、攝延平府事、督榷太平府、領鳳陽山陵事時出生的,均以當時出生的地名爲名。他還認爲:"紫貝玳瑁之邑使之黷貨,天涯海角之郵令人憚遠,獲嘉大庾之號令人競武" ,因此很早就立志探索地名的淵源。萬曆十五年,郭子章督學四川,5月16日來到重慶府大足縣,"問諸生’大足’義,舉山中巨人跡對,又謂土肥人富,乃稱大足,俱曲爲之辭",他寫道:"考總志:唐有大足年號,郡邑以年號名者種種,如仁壽、崇慶之類,安知大足不以年號名耶?" 。但是,"班書西漢有【地理志】、東漢有【郡國志】而略於釋名" ,劉熙【釋名】則"於郡國缺略不詳" ,加上"職方春秋有疑,班志孔疏且漏,皇甫謐、顏師古多誤" ,於是他發憤著成了【郡縣釋名】一書。此書的寫作,大約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時間,各省釋名系陸續撰成,他在【郡縣釋名序】中曾有"久而成帙,名曰【郡縣釋名】"的話,在【江西郡縣釋名序】中也說:"予既釋宇內郡縣名,而江右未著,歸養子陳,乃爲捉筆",在【廣東郡縣釋名序】中又說:"予既草宇內郡縣釋名,惟兩粵未就,歸養稍暇,取二省郡國志足之"。北直隸、江西、山東、廣東、廣西五省的小序之末均自署"萬曆甲寅長至日泰和郭子章撰",萬曆甲寅爲萬曆四十二年(1614),當時郭子章已是七十二歲高齡了。據郭孔延編【郭青螺年譜】該年稱:"公轍跡半天下,凡過郡州邑城名,必審問之,久而成帙,兩浙、河南、秦、晉、楚、蜀、閩、滇俱已刻,惟南、北直隸、山東、江西、兩廣至是時始成,集十五冊,王中丞大蒙先生手校付梓,公爲序",全書至此始成,刊行問世。郭子章在書中寫到貴州貴陽府廣順州云:"本金築安撫司,萬曆三十□年巡撫胡桂芳題設爲廣順州,義未詳" ,據【明史•地理志】,廣順州系萬曆四十一年所置,時郭子章已閒居故鄉。這是書中出現的最晚的一個地名。
   關於【郡縣釋名】的版本,目前只有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刻本,板框15cm×27cm,每頁16行、每行19字,全書661頁,總計有20.09萬字。大陸地區僅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華東師大圖書館三處收藏 。筆者均已前往三館校閱過,其中北圖藏本已缺前序和北直隸(上、下)、南直隸(上、下)、福建五卷,上圖藏本的廣西部分系抄配而成,而華東師大藏本缺【北直隸郡縣釋名序】。未見有清刻本,這可能與清朝的文化政策有關,書中稱女真爲"女直",把建州女真蔑稱爲"建夷",稱元朝爲"胡元",以遼金元爲"夷狄入中國",這對以金朝繼承人自居的清廷來說,最爲忌諱,故此書不遭禁毀能流傳至今已是萬幸了 。民國迄今尚無翻刻、整理或點校本問世。大陸以外,則僅見台灣傅斯年圖書館 、日本內閣文庫有藏。
   關於該書卷帙,康熙【西江志】(即白潢【江西通志】)作40卷,【四庫全書總目】、【續文獻通考•經籍考】、光緒【吉安府志】、台灣版【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均作26卷,而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悉著錄爲16卷。清人邵懿辰說:"【郡縣釋名】五冊,明郭子章撰,有刊本,【存目】二十六卷,雲不佳" 。光緒【江西通志】(劉坤一主修)著錄該書後還附有一段案語:"【郡縣釋名】二十六卷,郭子章撰。謹案:【明史•藝文志】作十六卷,白志作四十卷,今從四庫目錄",則知邵懿辰、劉坤一等著錄該書時根本沒有查核過原書。今據上圖、華東師大藏本細目:北直隸、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湖廣、四川、雲南各分上、下二卷,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各爲一卷,合計26卷。則知康熙【西江志】、【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著錄有誤。

    二、地名學規律的探索

   郭子章在總結江西境內地名命名情況時說:"大都江右之名不出山水、人物,則出年號、祥瑞,於義無甚玄" 。據【江西郡縣釋名】上、下兩卷統計,江西全省政區有山水地名19個、人物地名4個、年號地名3個、祥瑞地名16個,總計42個,占被釋江西地名80個的一半以上。可見郭子章的這個歸納抓住了要害,是很準確的。他還在地名學的許多領域發表過精闢的見解,具體表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1、關於因水爲名,郭子章有觸類旁通的總結。他在河南開封府臨潁縣下寫道:"潁乃一方之大川,故郡曰潁川,州曰潁州,而縣曰臨潁、潁陰、潁上,皆取此水爲名"。浙江杭州府海寧縣:"杭州之海寧、嘉興之海鹽,俱瀕海煮鹽,壤地相接,故古今邑率多通稱"。
   2、關於地形地名,他在廣東肇慶府高明縣下說:"南地漸高,如高要、高涼、高明,皆此義也"。指出"高"是指較高的地形。在雲南尋甸府下云:"或雲,雲南名甸者甚多,恐故甸名也",也點出了雲南地形的主要特點;而福建沙縣因"縣多沙洲"而得名。他曾注意到北方以"丘"命名的地名,在山東東昌府丘縣下說:"以丘名縣也,兩漢書山東郡縣稱丘者不一。"
   3、關於物產地名,郭子章也有獨到的見解。他在山西太原府榆次縣下說:"晉地宜榆,故榆社、榆城、榆州、榆林率以榆名,不獨榆次已也"。他曾注意到兩湖之地多以"麻"名的情況,在湖廣辰州府麻陽縣下云:"楚地以麻名者多,如九溪有麻山、麻潦,沅陵有麻伊溪,盧溪有思麻溪,源出思麻山,大都其山多產芝麻也"。同時,他也注意到廣西太平府土司有茗盈、全茗二州:"考南寧府西六十里,有都茗山,注云:山皆產茶。豈茗盈、全茗皆產茶耶?"又在柳州府上林縣下總結道:"廣西有三上林,一屬賓州,一屬田州,一爲上林長官司,義俱未詳。【釋名】云:山中叢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西粵山林森聚,豈謂是耶?"郭子章就是這樣連串地總結地名得名淵源的。
   4、關於美願地名,他在南直隸應天府下云:"明之府稱天者三:高祖龍飛淮甸,故南都府曰應天;成祖靖難北平,故北都府曰順天;世宗興都入繼,故易安陸曰承天。帝王規模,自是弘遠矣",總結了帝都取名於繼承、順應天意的規律。又在陝西保安縣下云:"安塞、安定、保安,皆取安寧之義,亦本延安而名也",這是嚮往社會治安烙在地名上的印痕。
   5、關於人物地名,郭子章也曾在多處總結過它的命名規律。其【廣東郡縣釋名序】:"程 不過一鄉之士而邑名程鄉,潘茂不過一節之士而邑名茂,名令粵世勉強。爲善者,皆得如嚴、如袁、如任丘、如清豐也"。具體地,他說"北直隸以姓名名縣惟任丘、張清豐二縣",在廣東潮州府程鄉下云:"隋置,以程 行誼化於一鄉,故縣名程鄉,水名程江,如嚴州、袁州、任丘、清豐、烏程、茂名之類是也",在高州府茂名縣下云:"晉名,邑人潘茂得仙,因以名縣",又在高州府下云:"俗謂唐高力士是其州人,州以力士名,非也,唐之前已名高州矣。子陵擅嚴、袁京重袁;力士何人,得擅此名耶?"在他看來,用以命名的人物,須是有益於鄉邦教化的名賢,象程 、潘茂這樣終究勉強,而高力士是宦官,哪有資格以他的姓氏來作地名?表現出他對宦官的蔑視與仇恨,這恐怕與明朝的宦禍有關。他不僅論述名賢,還注意到宗教人物也與地名有關,曾在廣西全州下寫道:"宇內郡縣以賢人名者,如嚴屬子陵,袁歸袁京,程鄉以 ,霍叔名霍,任丘、清豐皆數見,而潘茂名邑、全真名州,釋、玄二氏亦擅名土地,豈其教亦有必不可磨滅耶?"將人物地名作如此淋漓盡致的總結,以前不曾有過。
   6、關於避諱地名,【郡縣釋名】記述了爲避秦漢以來乃至國朝(明朝)、今上(萬曆皇帝)名諱而更改地名的大量史實,如爲避光武帝叔父劉良之名而改壽康爲壽張(今屬山東)、爲避明朝國號諱而改明州府爲寧波府(今浙江寧波市)、爲避萬曆皇帝朱翊鈞名諱而改鈞州爲禹州(今屬河南)等等。更有意義的是,他在延安府宜川縣云:"本義川縣,宋改宜川,避太宗匡義諱也。宋凡郡縣稱’義’者,多改’宜’。"這是對北宋避諱地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總結。事實正是這樣,爲避趙匡(光)義"義"字諱的地名多達26個,如義賓改爲宜賓(今屬四川)、義興改爲宜興(今屬江蘇)、義章改爲宜章(今屬湖南)、信義改爲信宜(今屬廣東)等等,保留至今的還真不少呢!
   7、關於國號地名,郭子章不僅指出雲南晉寧縣是以晉朝得名的,四川廣元是以"元"國號爲名的,而且在浙江武義縣云:"時(指武則天當政時期)天下郡邑多以’武’名,武安、武隆之類",試圖摸索得名的規律。
   8、關於縣名通名,他在河南歸德府鹿邑縣下說:"隋名。春秋晉邑,本曰鹿鳴……劉成國曰:四井爲邑,猶悒也。邑人聚會之稱也,凡縣名’邑’者仿此"。這是對帶"邑"字縣名得名的規律性總結。
   9、關於同名地名,【郡縣釋名】多是互舉,或用別的方法指出它們的區別,如廣東惠州府海豐縣:"又山東濟南府亦有海豐縣",又在濟南府云:"濱海,故曰海豐,廣東惠州府亦有海豐縣,惠近南海,此近東海"。又如江西廣信府永豐縣:"吉安(府)亦有永豐縣,每科試錄,分吉永豐、廣永豐以別之"。地名最忌重名,但爲了表示"順安王化",萬曆三十五年(1607)他在貴州巡撫任上親自將思南府水德長官司地改置爲安化縣,然後說:"陝西慶陽(府)亦有安化縣,與此別"。明末潘光祖輯【彙輯輿圖備考全書】卷2羅列了明朝省、府、州、縣同名地名87個,清朝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卷11也羅列了明朝38組共86個同名縣。郭子章歷數同名地名,雖然沒有潘、錢那樣詳細,但下述四例有他自己的特色:(1)江西南豐縣:"或曰古徐州有豐縣,曰南豐別於豐也";(2)廣東南雄州:五代南漢置雄州,宋改南雄州,"以河北亦有雄州,因加’南’以別之也";(3)陝西鞏昌府西和縣:"宋名……淮南亦有和州,故加’西’以別之";(4)廣東潮州府澄海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海寇平置,取海宇澄清之義也。潮曰澄海,漳曰海澄,皆此意也"。郭子章如此詮釋同名地名,比純粹羅列異地同名地名高明得多了。
   10、即使不知地名含義,他也一併總結規律。他注意到廣西許多地名帶"羅"字,苦無釋義,曾在柳州府羅平縣下云:"宋開寶中置羅城縣,義未詳。柳州地名’羅’者甚多,如羅池、羅艾山、羅洪洞,皆有’羅’,義不獨羅城"。今天,我們才知道在壯語裡"羅"字大部分爲"山"的意思,小部分爲"田"的意思,"羅"字地名集中頒在廣東西部和廣西東部的西江流域 ,那一帶山嶺崎嶇,山中田疇棋布,壯族的先民千百年來就生息其間,這是"羅"字地名由來的地理基礎。
   另外,郭子章曾經試圖把古代和當代地名進行分類,撰成【古今郡國名類】三卷,可惜今已失傳,僅存此書之序,從中尚可窺知該書內容之一二。序文敘及本書寫作緣起:"客有贈予密雲棗者,予以啖諸孫,孫問何名密雲,予曰:此密雲縣產也。因出對曰:’密雲縣’,久之一幼孫對曰:’棲霞寺’。予問若何知棲霞,對曰:’在金陵曾隨父入棲霞寺禮佛’。予因思郡縣以天文名者不過密雲、棲霞、扶風、日照之類,不多見也,因命諸孫以天文地理等分門類之,以附於總龜。對類之末中有復者如順天府,順類、天類兩收之;如泰和縣,泰類、和類兩收之,無嫌復也。古有郡縣名如天雄、無終之類,如衛驛名如金吾、羽林、螺川、五雲之類,有關名如潼關、玉壘關之類,取其著者,不能悉也。有不能類者如亦佐、麻哈,姑存之備考可也,總名之曰【古今郡國名類,以爲小學之助" 。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