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1|回覆: 0

[史學] 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12-6 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網
什麼是民族融合?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哪幾次民族大融合,以及民族融合的具體過程、途徑和方式又如何?正確地把握這些問題,將有助於了解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
一、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源與流
幾千年來,在中國古代文明滋生的這塊東方沃土上,先後生息和居住過許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興起。伴隨著中國歷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與發展,以及統一、分裂、再統一的反覆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鑑,促成了中國各民族共同的歷史進步。
然而,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而言,我國現代的以及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所有民族,其血統都不是純而又純的,都曾經經歷過不同類型的融合與同化。各民族共祖同源和多源多流的親密關係,在歷史上曾起過維繫民族團結的紐帶作用。如今,我們所講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基於長期交流與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豐富內涵的聯合共同體。
(一)漢民族的多源多流
歷史悠久的漢民族,自古及今瓜瓞綿綿,枝繁葉茂,爲融合眾多民族漫漫演變而成。它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又由夏、商、周三族融合而形成的。再往前推,夏、商、周也都大多出自蠻夷戎狄等少數民族。到了秦代,國家的統一,消除了華夏族各支系間彼此隔離的狀態,形成了華夏族共同的地域、語言、文化和經濟生活,加強了華夏族與內遷的蠻夷戎狄的融合。所以,漢代學者把秦治下的華夏族人稱爲『秦人』。
『漢民族』共同體形成於西漢,名稱見於東漢。在漢民族發展壯大和與其他民族的融合過程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漢族共同體的壯大,主要是通過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政權推行『漢化』政策實現的。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則大多與漢族統治階級的征討、擄掠、招撫相關聯。隋唐一統,突厥、鐵勒、契丹、党項、吐谷渾等族紛紛內屬,與漢族雜居,部分族眾融於漢族中。宋江金時,漢族分布區域被各民族政權所分割,部分漢族居於契丹、女真、党項等族建立的遼、西夏和金國之中。這些民族政權,爲了統治征服的漢人,也常效仿中原漢制,宣講儒、道、釋等思想。其結果,部分契丹人、女真人、高麗人、渤海人走上了漢化的道路。元和清,蒙古族、滿族入主中原,部分融於漢族。
總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民族由於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穩定的共同地域,強大的國家政權和發達的社會制度,先進的經濟和博大的文化,一直是各民族嚮往和凝聚的核心。同時,漢民族又像―座民族融合的大熔爐,以它那種特有的包容性接受、融合其他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並不斷向四周輻射,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