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69|回覆: 0

[史學] 李達的歷史理論和史學思想(1)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1-12-27 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重視史學是李達學術思想的一大特色。李達認爲史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他說:"歷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是社會科學的中心一環"(註:江明:【展讀遺篇淚滿襟--記李達和呂振羽的交往】,【文獻】1980年第4期。)。雖然李達主要不是歷史學家,但作爲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他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其史學思想對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李達的歷史理論及其對中國史學的影響

  在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有三李(李大釗、李達、李漢俊)並稱之說。三李的學說各有特色。李大釗主要宣傳了唯物史觀。李漢俊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見長,李達則以科學社會主義爲切入點,比較系統完整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李達早年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就翻譯了【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和【社會問題總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均有涉及。

  李達在理論上的成就,以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最爲突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他尤其注重對唯物史觀的介紹。李達對唯物史觀的認識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早在1918年秋至1920年夏,李達就翻譯了荷蘭人郭泰的【唯物史觀解說】一書,他們專門寫了【唯物史觀要旨】一節作爲全書的附錄;【唯物史觀解說】及其附錄,對國人接受唯物史觀起了啟蒙作用。在1919年到1922年,李達發表【什麼叫社會主義】、【張東蓀現原形】、【討論社會主義並質梁任公】、【馬克思還原】、【社會革命底商榷】等文章,宣傳了包括唯物史觀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李達認爲,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原則有五條:"一、唯物史觀;二、資本集中說;三、資本主義崩壞說;四、剩餘價值說;五、階級鬥爭說"(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31頁。)。在【馬克思還原】一文中,李達論及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一、一切生產關係財產關係,是社會制度的基礎,一切社會宗教、哲學、法律、政治制度等組織,均依這經濟的基礎而定。二、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至於一定程度時,就與現社會中活動而來的生產關係財產關係發生衝突。"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李達對唯物史觀的理解還比較片面,但他把唯物史觀作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首要原則,強調經濟關係的決定作用,這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30年代初,他又主持翻譯蘇聯哲學名著【辯證法唯物論教程】。這部譯著在中國哲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李達研究唯物史觀最高水平的是他的兩部專著:【現代社會學】(1926年版)、【社會學大綱】(1937年公開出版)。

  李達的【現代社會學】,是一部全面系統闡述唯物史觀和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著作,書中論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唯物史觀理論。就所論及問題的廣泛性和內容的深刻性而言,代表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和運用所能達到的水平。李達的唯物史觀一個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堅持唯物的一元史觀,強調生產力對社會發展最終起決定的作用。李達認爲,生產關係決定上層建築,而生產力又決定生產關係,因此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他具體論述說:"社會之基礎爲經濟關係,其上層建築爲政治法制及其意識形態,經濟關係中之生產力苟有變動,則經濟關係勢必改造,因而政治法制及其意識形態亦必改造。"(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4頁。)他還指出:"社會生活之歷程,即物的生產歷程,完全受生產技術及生產力之支配。在物質的生產歷程中,所謂精神文化,皆由物質的生產關係中產生,隨生產力發達而發達,隨生產關係之變遷而變遷。社會之進步,亦即生產力之進步。"(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8頁。)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變化決定社會構造的變動。李達說:"生產關係之成立,必與社會的生產力相適應。"(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頁。)"社會之構造,恆受生產力之狀態所規定,而其形式之變化,又受生產力變化所規定。"(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9頁。)李達進而指出,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由生產力所決定的:"社會進化之原動力實爲生產力,生產力繼續發達,則經濟組織繼續進化,政治法制及其它形態亦隨而繼續進化。"(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4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也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社會之進步,亦即生產力之進步"(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3頁。)。總之,李達認爲,人類社會的起源、社會之發達,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由此可見,李達科學地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原動力。李達對生產力決定作用的強調,從根本上保證了唯物史觀的貫徹,具有重要的思想意義。在20年代,包括李大釗在內的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們多側重從生產關係方面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李達則獨樹一幟,強調生產力的觀點,彌補了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上的缺陷,是頗具遠見卓識的。李達在強調生產力對社會發展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同時,又指出不可忽視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所起的反作用。他說:"倘生產力繼續發展至一定程度以上,而生產關係阻礙其發展時,當時之生產關係勢必改造,生產力始有發展之餘地。"(註:【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