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9|回覆: 0

[中醫世家] 腎臟病治療宜醇正和緩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4-2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第三批國醫大師鄒燕勤師承於『孟河醫派』費氏,為『孟河醫派』奠基人費伯雄之第四代傳人。她幼承家學,其父鄒雲翔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中醫腎病學奠基人和開拓者。鄒燕勤畢業後繼承、協助鄒雲翔醫、教、研工作20餘年,潛移默化,深得其父真傳,辨證處方,乃有其父之風,通達各科雜病,尤長於治療腎臟疾病及婦科疾病,成為中醫腎病大家,也被稱為鄒氏腎病第二代傳人。

鄒燕勤對腎病的治療獨崇孟河費伯雄,臨證強調醇正和緩,緩補緩瀉,歸醇糾偏。如費氏所云:『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否則眩異標新,用違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緩故也。』

鄒燕勤認為,腎臟疾病多因腎氣不足、脾腎虧虛導致免疫系統紊亂而起病,產生蛋白尿、血尿,發展至最後腎功能毀損,進入尿毒症階段。健旺脾腎和調整免疫功能可恢復藏精、主水、運化、納氣、泄濁等功能,但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故臨床需要極大的耐心緩緩圖治,切忌急功近利,過用攻下、滋補、苦寒、溫燥之品,以犯虛虛實實之弊,使之適得其反,病情加重。

鄒燕勤在治療中提倡保攝陰陽,平調氣血,處方以甘平之劑為主,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平補平瀉為上,不過用攻伐之品損陰損陽,克伐腎元,並且重視健運脾胃,時時固護中焦,使得氣血陰陽化生充足以養先天。通過平補平瀉,緩緩圖治,可以達到延緩腎病發展進程的目的。

維護腎元,保腎氣為上

鄒燕勤認為維護腎元是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原則。腎氣不足是腎臟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基礎和核心環節。因腎病日久,失治誤治或病變難以挽回而致腎元日益衰退,氣血陰陽虛損,肺脾心肝等臟腑功能亦為此衰敗。故在治療中要處處維護腎氣,保攝陰陽,以增一份元陽,長一分真陰為原則,並注意其他內臟的功能。切不隨用攻伐之品,避免過用苦寒、辛涼之味。寒涼之品必須用時,劑量宜小,用時宜短,並需注意配伍,如川連配吳萸或肉桂,黃柏與蒼朮,大黃配附子、桂枝等。又因腎病多屬本虛標實之候,因此在虛中夾有實證時應處處注意扶正祛邪的法則,切不可妄投瀉藥而傷陰傷陽。在祛邪中注意扶正,治標中不忘顧本,防止腎及其他內臟功能的進一步衰竭。

健運脾胃,充養先天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醫醇賸義】指出:『一身之氣血皆從胃中谷氣生化而來,胃之關係一身,至為重要。』鄒燕勤認為,脾為中焦樞紐,氣血生化之源,化生水谷精微滋養他髒,脾亦為土髒,土以制水,若中土虧虛,脾失健運則痰濕內生,水邪泛濫,為腎臟病進展期的病理產物。再則『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中焦脾胃功能是否強健決定腎臟病的最終預後。故鄒燕勤尤其重視脾胃學說在腎臟病治療中的應用,認為對於腎臟病的治療來說,健運脾胃非常重要。脾胃強健,則谷安精生,化源不竭,氣血充盈,使已衰之腎氣,得後天精微的充分滋養,達到補後天以充養先天的目的。同時崇土以治水,中土強健,則水液代謝運化逐漸歸於正常。通過健脾助運,可使藥力得行,氣血得充,往往能獲事半功倍之效。

鄒燕勤認為在腎臟病脾腎氣虛證的治療中選方用藥不得過用補藥,恐有滋膩礙胃、助邪之弊,治用甘平之劑,補而不膩,可達清補之效。

巧辨治,用藥輕靈簡約

鄒燕勤治腎病,醇正和緩,平補平瀉,用藥主張輕靈簡約,推崇『輕可去實』『重病有輕取之法』。

重視清咽解表,重病輕取。慢性腎臟病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加重,出現病情反跳,甚至急性腎衰竭等危重證候。鄒燕勤臨床多以輕清宣透法為基礎用藥,發散疏解外邪,配合和絡泄濁、健脾益腎等法挽救這類變證,逆證,使病人病情緩解,轉危為安。

提倡輕藥重投,力專效宏。鄒燕勤喜用甘淡、甘平之劑,如:茯苓皮、玉米須、蒲公英等平和之品,無截陰傷陽耗氣之弊,往往採用輕藥重投法,常用量達30~60克,大劑量數藥並舉,達到消除水腫、清熱解毒等輕以去實之效。

善用菁華,以花類入藥。鄒燕勤認為,花者,菁華也,多取其質輕性浮,具有清輕宣散的作用,如金銀花、野菊花、辛夷花等。

藥食結合,發揮鮮品特效。鮮品藥材很多是藥食同源,芳香之氣較濃,而無過於辛香燥烈之弊。鄒燕勤認為鮮品清香芬芳,清宣透解,化濁之力功專而效強,且諸多鮮品清熱解毒作用遠高於干品,滋補力量也更勝一籌。腎病患者多脾胃功能虛弱,食用鮮品,依從性較高,亦儘可能避免滋膩礙胃等副作用,以維護脾胃生生之氣。

除此之外,鄒燕勤還重視肝、心、肺、胃、大腸、膀胱等臟腑失調與腎臟病的關係,以及風邪、濕熱、痰飲、水濕、瘀血、濕濁等標實之邪,這些往往貫穿於腎臟病的發生和發展全過程,是腎病進展和惡化的因素。她臨證常配伍應用祛風通絡、清利濕熱、利水滲濕、健脾化痰、活血和絡、寧心安神、養肝和胃、肅肺養肺、通腹泄濁等法,以期延緩腎病的進展,並強調咽喉為治腎重地,清利咽喉為重要的治標手段。她還認為通暢二便,使邪有出路,是腎臟病,尤其是腎衰竭治療的不二法門。這些治腎理論,經過鄒氏腎科數代人的臨床實踐積累下來的學術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導着臨床。(仲昱 鄒燕勤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