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1|回复: 0

[制度研究] 明朝贱民与太监的收容所北京南海子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07-3-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星岛环球网
有明一代,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着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许自实。《明史》的这段记载,说明了明代户籍分等的原则,“毕以其业着籍”、“人户以籍为断”。民户、军户、乐户等,确以职业断分,亦以职业为名。
明史学界对户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民户、军户以及盐户等几类大户种之户民,而对贱民阶层的小户种户民研究则有待进一步展开,只有乐户、渔户、户曾有学者作过探讨。贱民阶层中陵户、坟户、海户等皆少有问津。
“海户”一词,较早出现在唐代。《全唐诗》载陈陶《古镜篇》曰:“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陈陶诗中提到的“海户”,指的是岭南海边的居民。
明代“海户”中之“海”,非指东南沿海,而是指明代京师北京城南的皇家苑林南海子之“海”。明清两代海子有多处。皇城内有海子,得名缘于城北积水潭之水经过德胜桥东下,“稍折而南,直环北门宫墙左右,汪洋如海,故名海子。”又有南海子,是明清两代的南苑,属皇家苑囿,内亦有海子。
明人张爵说:“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其周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乃育养禽兽、种植蔬果之处,中有海子三处,因京城中亦有海子,故名南海子。”
明代的海户,是南海子内的一种特殊户民。南海子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苑囿,又称南苑,位于北京城南二十里,“方百六十里,开四门,缭以崇墉。中有水泉三处…”。明人彭时曰: “籍海户千余守视,每猎,则海户合围,纵骑士驰射其中,亦所以训武也。”明末刘侗亦云: “南海子,……元旧也。我朝垣焉。四达为门,庶类蕃殖,鹿、獐、雉、兔,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
清代沿袭明代于内设海户,《日下旧闻考》载:“我朝因之,设海户一千六百人,各给地二十四亩。春搜冬狩以讲武。”由此可知,海户乃明清两代皇家对苑囿南海子内所设一特殊户民之称呼。
明代南海子,即是上林苑。《大明会典》卷225载:上林苑监,设于永乐五年。当时共置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鉴及左右前后十署对南海子实行分区管理。按东南西北方位分成四围,每面四十里,总共二十四铺。宣德十年,裁并十署为四署。此四署,即蕃育署,负责养殖鸡鸭鹅;嘉蔬署,负责栽种蔬菜之事;良牧署,专门从事猪牛羊的豢养;林衡署,专门负责果树等栽种。不论是鸡鸭鹅猪牛羊等家禽的养殖,还是蔬菜果树的栽种,皆有专门的劳动人户。根据动、植物之区别,将专门的劳动人户分为养户和栽户两类。
南海子内海户与养户、栽户的关系,据《大明会典》载曰:“凡牧养牲口、栽种果蔬等项,永乐间,用北京效顺人充役。后于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民一千户,俱照边民事例,给与盘缠、口粮,连当房家小,同来分派使用。”
《明会典》这段记载表明:永乐间,南海子内的主要劳动者是从北京附近地区的效顺人充当的,“后于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民一千户”。这里的“起拨民一千户”,与彭时、刘侗二人所说“籍海户千余守视”、“设海户千人守视”中的人户数相去不远。而张爵又说“(南海子)乃育养禽兽、种植蔬果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说海户不过是南海子内劳动充役者的总称而已。
南海子海户至迟在明宪宗时期开始,就有大量的净身男子混充。大量的净身男子混充海户的转折点是在正德年间。此前,混入海户内的净身者数量并不是很大,成化十一年,仅是将收押的四五百人的中部分编发入海户,服役于南海子。而至正德元年时,首次收录净身者就是千余,因此被指责为十大失政之一。
明武宗在位期间,南海子海户中净身人数猛增。正如明人汪f曰:“…宣德、正统以来,宦臣收入渐多,及武宗之世,日益昌炽,锦衣玉食之荣,上拟王者;为之弟侄者,往往坐获封拜,……是以闾阎小民朵颐富贵,往往自残形体,以希进用,当时收充海户者几万人……。”
这里所指“收充海户几万人”,无疑是正德在位期间所收净身者的总体数字。从嘉靖元年五月南海子海户万人诣阙自陈请用来看,“几万人”绝非虚夸之数。明代内廷一系列收纳净身人入南海子的记录表明,收录次数非常频繁,数量也相当庞大,这些充分说明了南海子已变成了净身者的收容所。从人数来说,已是一个有几万人的特殊人群了。
作者: 黄阿明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