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6|回復: 0

[論史]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2)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3-14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促使人们编纂建文史籍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国史(即实录)的失实,张萱认为“惟史失其职,故稗官虞初售其欺尔”所以“今记建文事无虑数十家”[10],钱谦益亦言:“大抵革除事迹,既无实录可考,而野史真赝错出,莫可辩证。”[11]这与国史不彰,野史大盛的原因同出一辙,此处不再赘言。
一是彰明忠义的心理使然。在“靖难之役”中,建文朝臣民死难之多,死难之惨烈震动人心,张燧在“革除死难之多”一条中记载说:“我国朝革除,虽南北交兵,原叔侄相代,乃当时死难不屈之臣,上自宰辅,下逮儒绅不具论,而深山穷谷中往往有佣贩自活、禅寂自居者。异哉!此亘古所无也。”[12]这种人重名节,士惜廉耻的忠义事迹不仅感动着明代的史学家,也反过来促使他们挥笔汗青之端来表彰忠义。
一是怀旧心理的使然,陶懋炳先生《李贽史论新探》的一段话颇能说明其中的因由,他认为明成祖以下诸帝都是成祖子孙,但是明后期国是日非,士大夫失望之余,同情怀念“靖难之役”中的失败者建文帝。于是关于建文帝的种种野史杂说纷至沓来,不迳而走。[13]
一是政策日益宽松的结果。实际上,明代官方对建文君臣的态度一直处于缓和之中。永乐皇帝死后,即位伊始的明仁宗便立即释放了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和各功臣家为奴的建文家属,给还田土,宥为平民,而且明白地告诉群臣说方孝孺辈皆忠臣,于是“天下始敢称诸死义者为忠臣”[14]。天顺初,英宗复辟,又释放了被囚系五十余年的建文帝之子文圭。在这种宽松的的气氛下,弘治初年,杨守陈开始提出应补撰建文朝国史的愿望。此后,又不断有人为改正建文朝史事上疏,这些都促进了建文史籍的编纂。
关于明代建文史籍的数目,无人做过具体的统计,《明史・艺文志》史部杂史类著录了二十种作者姓名可考的建文史籍,其中杂史类十四种,传记类六种;清人陈田编辑的《明诗记事》乙`中提到了四十一种。[15]若除去其中郑晓《吾学编》、何乔远《名山藏》、吴士奇《皇明副书》、伊守衡《史窃》、朱国祯《史概》等五部综合性的历史著述,单记建文朝事的史籍也有三十六部;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中,建文史籍则多达五十九种,当然,这个数字远远不能囊括明代所有的建文史籍,但数目已相当可观。明代建文史籍的编纂可分为正德至嘉靖时期、万历时期、万历以后三个时期来叙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