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2|回覆: 0

[制度研究] 試論宋朝的『祖宗之法』(10)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2-2 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1] 八十年代後期以來,直接或間接研究宋代『祖宗之法』(『祖宗家法』)的論著日多。就祖宗家法之廣義進行研究者,如鄧廣銘【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3期)、唐兆梅【試論北宋的『祖宗家法』】(【汕頭大學學報】1987年1期)、王水照【『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與文學中的淑世精神】(見氏著【宋代文學通論・緒論:宋型文化與宋代文學】頁4―18),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等;就其狹義進行研究者,如張邦煒【論宋代『無內亂』】(【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1期)等。
[2] 有關明代的典型例證,參見許振興:【論明太祖的家法――〖皇明祖訓〗】,【明清史集刊】第三卷,1997年6月。
[3]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六一,紹興二年十二月癸巳條。
[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十一月乙卯條,中華書局標點本頁382。
[5] 【楊文公談苑】,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叢書本,頁48。
[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二,至道三年十一月甲子條,中華書局本頁887。
[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一,至道三年四月乙未條,中華書局本頁863。
[8] 【宋朝事實】卷二【登極赦】,國學基本叢書本。
[9] 【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中華書局標點本,頁8940。
[10] 【宋大詔令集】卷五一【呂端拜相制】,中華書局本,頁261-262。
[11] 【宋史】卷二八二【李沆傳】,中華書局標點本,頁9539―9541。
[12] 【宋大詔令集】卷五一【王旦拜集賢相制】,中華書局本,頁262-263。
[13] 【小畜集】卷二【送王旦序】,四部叢刊本。
[14] 【國朝諸臣奏議】卷三七【上真宗應詔論彗星旱災】,宋史資料萃編本。
[15] 【宋文鑒】卷四三,四部叢刊本。
[16] 【小畜集】卷二二,四部叢刊本。
[17] 【宋大詔令集】卷三【第五表上尊號允批答】,中華書局本頁12。
17 【宋會要輯稿】禮五五之一。
[19] 【宋史】卷二八二【李沆傳】,中華書局本頁9539。
[20] 【武夷新集】卷一○【文靖李公墓I銘】。
[21] 【宋史】卷二八二【李沆傳】,中華書局本,頁9539。
[22] 【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二,四部叢刊本。按歐陽修此文作於至和二年,即1055年,時距王旦辭世已有三十八年。王旦生前
『爲相務行故事,慎所改作』特點相當突出,但文中所說『公謂宋興三世,祖宗之法具在』云云,似不曾直接出自王旦之口,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歐陽修本人的揣度與認識。
[2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一,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丙申條,中華書局本頁1839。
[24]
【宋史】卷二八二【王旦傳】,中華書局本頁9549。至南宋寧宗時,宰臣京鏜尚引此事爲法,阻遏宦者遷節度使;見【宋史】卷三九四【京鏜傳】,中華書局本頁12038。
[2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十,天禧元年八月庚午條,中華書局本頁2074。
[26]
參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天聖四年八月戊子條,中華書局本頁2420;卷一○四,仁宗天聖四年九月戊申條,頁2421;卷一一一,仁宗明道元年八月丁卯條,頁2588。
[2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天聖四年八月戊子條,中華書局本頁2420。
[2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一,明道元年二月癸卯條,中華書局本頁2576。
[29] 【國朝諸臣奏議】卷一二【君道門・法祖宗】。
[3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三,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條,中華書局本頁2633―2634。
[31] 【國朝諸臣奏議】卷一二【君道門・法祖宗】。
[3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三,慶曆三年九月丙戌條,中華書局本頁3455。
[3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六,慶曆四年二月丙辰,中華書局本頁3544。
[3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七,慶曆四年三月己卯條,中華書局本頁3565―3566。
[35] 【司馬光奏議】卷三二,山西人民出版社點校本,頁351-352。
[3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六○,元豐八年十月丁丑條。
[37] 【歷代名臣奏議】卷六九【法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頁955。
[38]
【宋史】卷二六五【李宗諤傳】,中華書局本頁9142―9145;【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十六,大中祥符四年十月戊辰,中華書局本頁1738。
[3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八,景v三年五月丙戌條,中華書局本頁2784。
[40] 【清波雜誌校注】卷一【祖宗家法】,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頁15。
[4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五一,元v五年十一月,中華書局本頁10824-10827。
[4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元v八年正月丁亥條。中華書局本頁11416―17。
[43] 【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卷一,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條,中華書局點校本,頁9。
[44] 【日知錄集釋】卷一五,嘉定黃氏重刊本。
[4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元v八年正月丁亥條,中華書局本頁11417。
[4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元v八年正月丁亥條。中華書局本頁11417。
[47]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六,四部叢刊本。
[4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十一月乙卯條,中華書局本頁382。
[49] 【楊文公談苑】,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叢書本,頁50。
[50] 【水心別集】卷一二【法度總論二】,【葉適集】,中華書局標點本頁789。
[5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一三,熙寧三年七月壬辰條,中華書局本頁5169。
[52] 鄧廣銘『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與宋王朝的文化政策』【歷史研究】1990年2期。
[5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一,熙寧四年三月戊子條,中華書局本頁5370。
[54] 參見【國朝諸臣奏議】卷一二【君道門・法祖宗】,【朱子語類】 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
[55] 【臨川先生文集】卷八四【周禮義序】,四部叢刊本。
[56] 【陳亮集(增訂本)】卷一一【人法】,中華書局標點本頁124-126。
[57] 【歷代名臣奏議】 卷二八【治道】。
[58] 參見李立:【北宋安撫使研究――以陝西、河北路爲例】,北京大學歷史系1999年博士論文,未刊稿。
[59] 【范文正公政府奏議】卷上【應詔條上十事疏】,四部叢刊本。
[60] 【國朝諸臣奏議】卷八【君道門・政體】。
[61] 【司馬光奏議】卷三【進五規狀】,山西人民出版社點校本,頁34。
[62] 【國朝諸臣奏議】卷一二【上哲宗乞專法仁宗】。
[63] 【朱子語類】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中華書局標點本,頁3063。
[64] 【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中華書局本頁10268。
[65] 參見漆俠:【范仲淹集團與慶曆新政】,【歷史研究】1992年3期,頁126-140;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第一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66] 【范文正公政府奏議】卷上,四部叢刊本。
[67] 【國朝諸臣奏議】卷一二【上仁宗乞編類三朝典故】;【徂徠石先生文集】卷一八【三朝聖政錄序】。
[6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八,慶曆四年四月己酉條,中華書局本頁3588-89。
[6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四五,慶曆三年十一月辛巳條,中華書局本頁3499。
[7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四,慶曆五年正月乙酉、丙戌條,中華書局本頁3740-41。
[7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慶曆四年六月壬子條,中華書局本頁3637。
[7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五四,慶曆五年二月戊子條,中華書局本頁3744。
[73] 【王文公文集】卷三一,上海人民出版社標點本,頁366。
[74] 【王文公文集】卷二,上海人民出版社標點本,頁29。
[75] 【王文公文集】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標點本,頁17。
[76] 【臨川先生文集】卷四一,四部叢刊本。
[77] 【臨川先生文集】卷三九,四部叢刊本。
[78] 【朱子語類】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中華書局本,頁3070。
[79]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五九【王安石事跡(上)】。
[80] 【太平治跡統類】卷一三【神宗任用安石】。
[81] 【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中華書局本頁10764。
[82] 【宋史】卷三一三【文彥博傳】,中華書局本頁10261。
[8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一,熙寧四年三月戊子條,中華書局本頁5370。
[84] 【朱子語類】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中華書局本頁3070。
[85] 同上。
[86] 【水心別集】卷一二【法度總論二】,【葉適集】,中華書局本頁788。
[87] 【宋大詔令集】卷二【改大觀元年赦】,中華書局本,頁9。
[88] 【水心別集】卷一二【法度總論二】,【葉適集】,中華書局本頁789。
[89] 【水心別集】卷十【始議二】,【葉適集】,中華書局本頁759。
[90]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緒論:宋型文化與宋代文學】頁1,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9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二,明道二年三月甲午,中華書局本頁2609。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