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4|回覆: 0

[制度研究] 宋仁宗的用人『潛規則』:『賑災幹部』優先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12-2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歷史人物
細翻歷史,帝王治國成敗首要就在於用人二字,用人的得當與否直接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近日從一本叫【休閒讀品・天下】的歷史人文旅遊雜誌看到一篇【仁者誤國――宋仁宗與西夏立國之戰】的文章,其中對宋仁宗的用人政策做了頗具新意的分析批判,字裡行間十分精彩,思想啟發性很強。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分析,認為宋仁宗用人由三個特點:其一,愛用『君子』。仁宗朝里許多都是『悲天憫人』的『君子』,『幹部』的履歷里都有過參加賑過災的記載,所以在百姓中聲譽很好,於是升遷也就很快。但是這麼一批只懂得賑災的官員到了戰場前線,還是轉變不了思維,擺出一副體恤民情的樣子,喊着戰爭勞民傷財卻總是躲不掉戰爭,只好花錢買和平了,如此一來,最後歲幣還是百姓頭上攤。


  其二,光『民主』不『集中』。宋仁宗用人講求『廣開諫路』、『言者無罪』,於是造就了一批好發議論、愛說大話空話的官員。為了博得皇帝的『欣賞』,許多大臣動輒就發表極端和不責任的言論,因為說話一般不會受到處罰和丟了性命,至多也就是貶往外地做官幾年再回來而已。可怕的是,這些高談闊論的官員們大多提不出什麼可行性建議,以至於宋仁宗都發布詔令禁止胡亂上書言事,仍無濟於事。


  其三,看重『學歷』。仁宗朝的官員幾乎都是進士出身,一幫文人的朝廷自然就十分看重『學歷『了,作為一代名將的狄青因為出身行伍,一直受到文人進士們的鄙視,最終被迫害致死。


  以下摘自【仁者誤國――宋仁宗與西夏立國之戰】,作者李尋,【休閒讀品・天下】2010年第一輯。


  成敗是由一系列具體環節構成的。對仁宗和元昊這兩位最高統帥來講,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兩個,一是用人,二是辦事。


  先說用人。元昊用的人都是『猛人』和『狠人』。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他依為股肱的党項本族人野利仁榮,這人是位大學者,創製了西夏文字。就這麼一位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文化人,給元昊提出的居然是殺氣騰騰、以戰爭立國的基本國策。他首先否定了對華夏文明的崇拜,指出:古來所謂『以夏變夷』的說法,根本不能成立。想當初,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國家強大起來,那不就是『以夷變夏』了嘛!作為一個國家立國基礎的主流文化,應順從本民族的自然天性而來,而不能生搬硬套別國的東西。固然要向別的國家學習,但一定要選擇那些符合本民族天性、利於國家獨立發展的東西。我們國家裡,無論蕃人漢人,都好勇喜獵,日以兵馬為務,沒有中原人雅好禮樂詩書的風氣,我們只能順應這種實際的民情,因勢利導,進一步強化人民建功立業的豪情,滿足他們的征殺欲望,同時賞罰分明,建立起嚴格的民法軍紀。如果說學習華夏文化,也只應該學習商鞅使秦國強大起來的法家思想,不能學滿嘴仁義道德、又拘泥於詩書禮樂等形式主義的儒家學說。這樣才能使國家全體人民樂於征戰,崇尚剛勁。如此,方可以鉗制中國、統馭戎夷,那些斤斤於言禮言義的宋人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對手。元昊極其倚重野利仁榮。野利仁榮於宋慶曆二年秋天去世,元昊曾三次前往弔喪,慟呼:『何奪我股肱之速也!』


  元昊重用的另一個人是漢人:張元。張元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只是姓張而已。他原本是陝西華陰一介書生,自負其才,屢試不第後,曾和他的一位姓胡的朋友趕往邊關,他們雇了幾個人拖着一塊大石板在前面走,石板上刻着他人兩個人嗟嘆懷才不遇的詩句,他們兩個人跟在後面,吟詩大哭,希望以此引起邊關統帥的重視。那位邊關統帥還真接見了他們,引他們入大帳聊了一陣兒,大概是覺得話不投機,又把這兩人送了回去。回到家鄉後,不知為什麼事,張元被當地的縣令打過一頓板子。這次侮辱讓他下決心投靠西夏。臨行前,路過一個不知什麼地方的項羽廟,『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併」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看來,張元不是毫無忠君愛國觀念的人,他只是太個人主義了,他知道自己的才幹遠高於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輩,有這些人當政,他永無出頭之日。他太欣賞自己生命品質的優秀,不能忍受在平庸的生活中,耗盡這天賦的優秀生命、默默無聞地死去,他要尋找一切機會證明自己的優秀,為此,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國。為此,他極為痛苦,這才有『悲歌累日,大慟而遁』的情況發生。人們當然可以譴責張元的極端個人主義,就是國家不用你,你也不能叛國呀!但從實際後果來看,一個不能真正吸納本國優秀人才的國家,註定要衰亡下去的,戰國時期那些被秦國滅掉的國家不都是如此嗎?


  張元是和他的胡姓朋友一起到的西夏的,在那裡,他才改名叫張元,那位吳姓朋友改名叫胡昊。兩個人終日在西夏都城的各大酒館喝酒,飲後在牆上題詩,署名張元、吳昊。兩個人的名字連起來讀就『元昊』,這在當時是衝撞國王名諱的違法行為,他們倆想藉此引起元昊的注意。果不其然,沒過兩天,他們被抓了,元昊親自審問說:『你們兩個是從大宋來的人,應該懂得不能衝撞本王名諱的規矩呀,為什麼這麼做?』張元反唇機譏:『違了你名字的諱有啥了不起的,有的人連姓都不顧呢!』這正戳到元昊的痛處,他們的本來沒姓,自己造了個北魏鮮卑的姓:拓跋;後來歸依李唐王朝,皇帝賜姓李;入宋之後,又由趙家皇帝賜姓『趙』,實際上等於無『姓』之人。元昊聽出了話外之音,不以為忤,反引兩個人入室深談,甚為投機。張元得到了重用,不到兩年,就當上了元昊的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相當於宰相。元昊攻宋的許多謀略都是張元提出的,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都有張元參謀贊畫之功。元昊那句『朕當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豪氣干雲的通告,也出自張元的手筆。


  仁宗『仁』啊!張元叛逃西夏,屢獻攻宋之策,仁宗都沒有緝拿他的家屬,反而賜其錢米,希望張元能被感動,回頭是岸。這位宅心仁厚的皇帝永遠不能理解那種心身負奇才又野心勃勃的人的心理,他們一心只想使自己生命優秀的天賦本質得到實現,而對尋常人會感恩戴德的仁心惠意不屑一顧。張元沒有回頭,不僅從行為上沒有回頭,而且在精神上更為決絕。按他的理想,是想徹底滅掉大宋的江山,讓滿朝堂那些曾瞧不起他的庸碌之輩,徹底品嘗漠視他的苦果。元昊都沒這份野心,當慶曆三年(1043年)元昊與宋朝和談時,張元堅決反對,等到元昊與遼國開兵打仗,張元知道西夏已經永遠沒有滅宋的機會了,他徹底絕望了,終日對天咄咄嘆息,沒幾天,就憂憤而死。


  這是那種為自己的優秀而活、也為自己的優秀而死的人,這種鐵石心腸,是任何恩惠都無法動搖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